汽车域控制器(上):动力域控制器、底盘域控制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时间:2022-09-23 20:30:00
根据国外主流供应商的总结经验,汽车将在当今行业中发展E/E根据功能,架构分为五个区域:动力区(安全)、底盘区(车辆运动)、驾驶舱区(信息娱乐)、自动驾驶区(辅助驾驶)和车身区(车身电子)。每个区域对应于相应的区域控制器,最后通过CAN/LIN通信方式连接到主干线甚至托管到云,实现车辆信息数据的交互.
1、动力域控制器
动力域控制器是一种智能动力总成管理单元。借助CAN/FLEXRAY实现变速器管理,引整管理电池监控交流发电机调节。其优点是,它是各种动力系统单元(内燃机和电机)\发电机、电池、变速箱)计算和分配扭矩通过预判驾驶策略实现CO2.减排通信网关主要用于优化和控制动力总成,并具有智能节电、总线通信等功能。
以多核安全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平台,集成动力域内子控制器的功能ECU动力域基本功能所需的硬件VClLIverterTCU BMS和DCDO高级域最次算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ASIL-C以安全等级为目标,SOTA信息安全、通信管理等功能。
支持的通信类型包括CAN/CAN-FD,GigabitEthernet并提供通信SHA-256加密算法支持面向CPU\GPU需要支持的发展AdapativeAUTOSAR环境,或支持POSIX操作系统的标准接口。
2、底盘域控制器
底盘域与汽车驾驶有关,由传动系统、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组成。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智能汽车感知识别、决策规划、控制执行三个核心系统,最接近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控制执行端,即驱动控制、转向控制、制动控制等,需要对传统汽车底盘进行线路控制改造,适合自动驾驶。
线控底盘主要有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挡线控油门线控悬架五个系统。线控转向和线控动是自动驾驶执行端的核心产品。
底盘域控制器应采用高性能、可扩展的安全计算平台,支持传感器-集群和多轴惯性传感器,检查和惯性传感器信号集成,实现车辆动态模型的高性能安全计算,实现高性价比。如今,底盘电子控制越来越流行,底盘上的电子控制产品数据往往可以达到10多个。目前,电子底盘系统分为零件,如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C电子助力系统IBS电子转向系统EPS各子系统属于不同的供应商或电子县架OEM各子系统有独立的汽车动力控制系统和车辆动态控制模型,此外,每个底盘电子产品的车辆控制重点也不同,如舒适性、操控性和安全性。以上现状导致底盘电控开发中软硬件耦合关系强,重复研发,开发成本高,各子系统存在各种负面影响问题,使车辆控制达不到最佳状态。
在此背景下,底盘域控制器产品迫切需要在高度自动驾驶领域出现。实现转向和制动悬架的集中控制软硬件分离;车辆的水平和垂直协调控制更好地服务于ADAS全面提高整车性能。
首先结合现有底盘电子产品的功能定义,以及高度自动驾驶系统的需求,底盘域控制器需要实现如下的功能:
自动驾驶-车辆执行控制
·指令模式仲裁控制:底盘域控制器不仅需要执行上层感知层和决策层的指令,更需要发挥自动驾驶“小脑”的作用结合整车车辆状态稳定性安全性综合判断,决策出更优的控制指令。
·横向纵向垂向线控执行控制:进行横向纵向垂向控制,实现6自由度的协同控制。
·车辆运动状态控制:向上层反馈当前车辆运动状态,使得决策层更加有效的进行车辆控制。
·整车稳定性控制车辆姿态,状态识别及预测主动垂向稳定控制。
·车身稳定性控制后轮转向控制
舒适性控制
·驾驶模式切换
·地形自适应控制
·驾驶工况
·自适应控制
·智能悬架控制
·综合控制
·转向助力
·制动助力
·驻车控制
其次为了满足高度自动驾驶的要求,需要重点考虑底盘域控制器的冗余设计,需要包括如下
·冗余特行传感器端,包括加速踏板开度,制动踏板开度,轮速传感器,车身高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力矩传感器,惯量传感器等,均需要有冗余备份。
·在域控制器内部,需要有双路的主控芯片,电源管理芯片,预驱芯片
·在通讯端,需要有冗余的网络设计
3、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需要具备卓越的处理性能,以支持座舱域的应用,如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提供优秀的显示性能支持,同时支持虚拟化技术,支持一芯多屏显示,满足各种尺寸的仪表屏及中控屏幕显示需要,并将不同安全级别的应用进行隔离。
同时提供对外对内的通讯能力搭载5G千兆以太网wif6等技术,提供稳定、高速的通信网络以轻松应对VR/AR4K乃至8K视频等高带宽应用的网络要求。针对公网通讯连接提供可靠的网联服务实现远程控制、整车OTA。
提升算力平台、集成度和感知通信能力。
第一基于更高算力的座舱域控制器芯片开发产品集成度更高。集成仪表T-BOX和车机、空调控制、 HUD、后视镜、DMS等。
第二、开发AR/抬头显示HUD内后视镜替代屏外后视镜替代视觉系统仪表屏、中控屏、副驾显示屏后排娱乐屏等多屏互动交互方案,提升用户体验。
第三,基干win65GCV2X以及多模融合的高精定位技术,开发智能天线产品,通信可靠性高,低时延,高带宽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多重无线通讯整合的车联网方案。
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委员会(AUTOSEMO)本月发中国汽车基础软件发展白皮书2.0》,如需获得完整报告,请下载。资料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OTeFu4oJVRNjIzTcIOaVQ 提取码:d72b
原文链接:https://bbs.z-onesoft.com/omp/community/front/api/page/mainTz?articleId=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