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单电子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 电话:400-990-0325

Linux驱动总结3- unlocked_ioctl和堵塞(waitqueue)读写函数的实现

时间:2024-05-06 09:37:15

学习了驱动程序的设计,感觉在学习驱动的同时学习linux内核,也是很不错的过程哦,做了几个实验,该做一些总结,只有不停的作总结才能印象深刻。
我的平台是虚拟机,fedora14,内核版本为2.6.38.1.其中较之前的版本存在较大的差别,具体的实现已经在上一次总结中给出了。今天主要总结的是ioctl和堵塞读写函数的实现。

一、ioctl函数的实现
首先说明在2.6.36以后ioctl函数已经不再存在了,而是用unlocked_ioctl和compat_ioctl两个函数实现以前版本的ioctl函数。同时在参数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去除了原来ioctl中的struct inode参数,同时改变了返回值。
但是驱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变化并不是很大,同样在应用程序设计中我们还是采用ioctl实现访问,而并不是unlocked_ioctl函数,因此我们还可以称之为ioctl函数的实现。
ioctl函数的实现主要是用来实现具体的硬件控制,采用相应的命令控制硬件的具体操作,这样就能使得硬件的操作不再是单调的读写操作。使得硬件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ioctl函数实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命令的定义,然后才是ioctl函数的实现,命令的定义是采用一定的规则。
ioctl的命令主要用于应用程序通过该命令操作具体的硬件设备,实现具体的操作,在驱动中主要是对命令进行解析,通过switch-case语句实现不同命令的控制,进而实现不同的硬件操作。

ioctl函数的命令定义方法:
int (*unlocked_ioctl)(struct file*filp,unsigned int cmd,unsigned long arg)
虽然其中没有指针的参数,但是通常采用arg传递指针参数。cmd是一个命令。每一个命令由一个整形数据构成(32bits),将一个命令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实现具体的配置,设备类型(幻数)8bits,方向2bits,序号8bits,数据大小13/14bits。命令的实现实质上就是通过简单的移位操作,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而已。
一个命令的分布的大概情况如下:

|---方向位(31-30)|----数据长度(29-16)----------------|---------设备类型(15-8)------|----------序号(7-0)----------|
|----------------------------------------------------------------------------------------------------------------------------------------|

其中方向位主要是表示对设备的操作,比如读设备,写设备等操作以及读写设备等都具有一定的方向,2个bits只有4种方向。
数据长度表示每一次操作(读、写)数据的大小,一般而已每一个命令对应的数据大小都是一个固定的值,不会经常改变,14bits说明可以选择的数据长度最大为16k。
设备类型类似于主设备号(由于8bits,刚好组成一个字节,因此经常采用字符作为幻数,表示某一类设备的命令),用来区别不同的命令类型,也就是特定的设备类型对应特定的设备。序号主要是这一类命令中的具体某一个,类似于次设备号(256个命令),也就是一个设备支持的命令多达256个。

同时在内核中也存在具体的宏用来定义命令以及解析命令。
但是大部分的宏都只是定义具体的方向,其他的都需要设计者定义。
主要的宏如下:
#include

_IO(type,nr) 表示定义一个没有方向的命令,
_IOR(type,nr,size) 表示定义一个类型为type,序号为nr,数据大小为size的读命令
_IOW(type,nr,size) 表示定义一个类型为type,序号为nr,数据大小为size的写命令
_IOWR(type,nr,size) 表示定义一个类型为type,序号为nr,数据大小为size的写读命令

通常的type可采用某一个字母或者数字作为设备命令类型。
是实际运用中通常采用如下的方法定义一个具体的命令:

//头文件
#include

/*定义一系列的命令*/
/*幻数,主要用于表示类型*/
#define MAGIC_NUM 'k'
/*打印命令*/
#define MEMDEV_PRIF _IO(MAGIC_NUM,1)
/*从设备读一个int数据*/
#define MEMDEV_READ _IOR(MAGIC_NUM,2,int)
/*往设备写一个int数据*/
#define MEMDEV_WRI _IOW(MAGIC_NUM,3,int)

/*最大的序列号*/
#define MEM_MAX_CMD 3

还有对命令进行解析的宏,用来确定具体命令的四个部分(方向,大小,类型,序号)具体如下所示:

/*确定命令的方向*/
_IOC_D(nr)
/*确定命令的类型*/
_IOC_TYPE(nr)
/*确定命令的序号*/
_IOC_NR(nr)
/*确定命令的大小*/
_IOC_SIZE(nr)

上面的几个宏可以用来命令,实现命令正确性的检查。

ioctl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如下的过程:
1、命令的检测
2、指针参数的检测
3、命令的控制switch-case语句

1、命令的检测主要包括类型的检查,数据大小,序号的检测,通过结合上面的命令解析宏可以快速的确定。

/*检查类型,幻数是否正确*/
if(_IOC_TYPE(cmd)!=MAGIC_NUM)
return -EINL;
/*检测命令序号是否大于允许的最大序号*/
if(_IOC_NR(cmd)> MEM_MAX_CMD)
return -EINVAL;

2、主要是指针参数的检测。指针参数主要是因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的差异性导致的,因此需要来自用户空间指针的有效性。使用copy_from_user,copy_to_user,get_user,put_user之类的函数时,由于函数会实现指针参量的检测,因此可以省略,但是采用__get_user(),__put_user()之类的函数时一定要进行检测。具体的检测方法如下所示:

if(_IOC_DIR(cmd) & _IOC_READ)
err = !access_ok(VERIFY_WRITE,(void *)args,_IOC_SIZE(cmd));
else if(_IOC_DIR(cmd) & _IOC_WRITE)
err = !access_ok(VERIFY_READ,(void *)args,_IOC_SIZE(cmd));
if(err)/*返回错误*/
return -EFAULT;

当方向是读时,说明是从设备读数据到用户空间,因此要检测用户空间的指针是否可写,采用VERIFY_WRITE,而当方向是写时,说明是往设备中写数据,因此需要检测用户空间中的指针的可读性VERIFY_READ。检查通常采用access_ok()实现检测,第一个参数为读写,第二个为检测的指针,第三个为数据的大小。
3、命名的控制:
命令的控制主要是采用switch和case相结合实现的,这于window编程中的检测各种消息的实现方式是相同的。

/*根据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switch(cmd)
{
case MEMDEV_PRINTF:
printk("<--------CMD MEMDEV_PRINTF Done------------>\n\n");
...
break;
case MEMDEV_READ:
ioarg = &mem_devp->data;
...
ret = __put_user(ioarg,(int *)args);
ioarg = 0;
...
break;
case MEMDEV_WRITE:
...
ret = __get_user(ioarg,(int *)args);
printk("<--------CMD MEMDEV_WRITE Done ioarg = %d--------->\n\n",ioarg);
ioarg = 0;
...
break;
default:
ret = -EINVAL;
printk("<-------INVAL CMD--------->\n\n");
break;
}

这只是基本的框架结构,实际中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修改。这样就实现了基本的命令控制。
文件操作支持的集合如下:

/*添加该模块的基本文件操作支持*/
static const struct file_operations mem_fops =
{
/*结尾不是分号,注意其中的差别*/
.owner = THIS_MLE,
.llseek = mem_llseek,
.read = mem_read,
.write = mem_write,
.open = mem_open,
.release = mem_release,
/*添加新的操作支持*/
.unlocked_ioctl = mem_ioctl,
};

需要注意不是ioctl,而是unlocked_ioctl。


二、设备的堵塞读写方式实现,通常采用等待队列。
设备的堵塞读写方式,默认情况下的读写操作都是堵塞型的,具体的就是如果需要读数据,当设备中没有数据可读的时候应该等待设备中有设备再读,当往设备中写数据时,如果上一次的数据还没有被读完成,则不应该写入数据,就会导致进程的堵塞,等待数据可读写。但是在应用程序中也可以采用非堵塞型的方式进行读写。只要在打开文件的时候添加一个O_NBLOCK,这样在不能读写的时候就会直接返回,而不会等待。
因此我们在实际设计驱动设备的同时需要考虑读写操作的堵塞方式。堵塞方式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等待队列实现,通常是将等待队列(实质就是一个链表)的头作为设备数据结构的一部分。在设备初始化过程中初始化等待队列的头。最后在设备读写操作的实现添加相应的等待队列节点,并进行相应的控制。

等待队列的操作基本如下:
1、等待队列的头定义并初始化的过程如下:
方法一:
struct wait_queue_head_t mywaitqueue;
init_waitqueue_head(&mywaitqueue);
方法二:
DECLARE_WAIT_QUEUE_HEAD(mywaitqueue);
以上的两种都能实现定义和初始化等待队列头。

2、创建、移除一个等待队列的节点,并添加、移除相应的队列。
定义一个等待队列的节点:DECLARE_WAITQUEUE(wait,tsk)
其中tsk表示一个进程,可以采用current当前的进程。
添加到定义好的等待队列头中。
add_wait_queue(wait_queue_head_t *q,wait_queue_t *wait);
即:add_wait_queue(&mywaitqueue,&wait);

移除等待节点
remove_wait_queue(wait_queue_head_t *q,wait_queue_t *wait);
即:remove_wait_queue(&mywaitqueue,&wait);

3、等待事件
wait_event(queue,condition);当condition为真时,等待队列头queue对应的队列被唤醒,否则继续堵塞。这种情况下不能被信号打断。
wait_event_interruptible(queue,condition);当condition为真时,等待队列头queue对应的队列被唤醒,否则继续堵塞。这种情况下能被信号打断。
4、唤醒等待队列
wait_up(wait_queue_head_t *q),唤醒该等待队列头对应的所有等待。
wait_up_interruptible(wait_queue_head_t *q)唤醒处于TASK_IRRUPBLE的等待进程。
应该成对的使用。即wait_event于wait_up,而wait_event_interruptible与wait_up_interruptible。


wait_event和wait_event_interruptible的实现都是采用宏的方式,都是一个重新调度的过程,如下所示:

#define wait_event_interruptible(wq, condition) \
({ \
int __ret = 0; \
if (!(condition)) \
__wait_event_interruptible(wq, condition, __ret); \
__ret; \
})

#define __wait_event_interruptible(wq, condition, ret) \
do { \
/*此处存在一个声明等待队列的语句,因此不需要再重新定义一个等待队列节点*/
DEFINE_WAIT(__wait); \
\
for (;;) { \
/*此处就相当于add_wait_queue()操作,具体参看代码如下所示*/
prepare_to_wait(&wq, &__wait, TASK_INTERRUPTIBLE); \
if (condition) \
break; \
if (!signal_pending(current)) { \
/*此处是调度,丢失,因此需要wake_up函数唤醒当前的进程
根据定义可知,如果条件不满足,进程就失去CPU,能够跳出for循环的出口只有
1、当条件满足时2、当signal_pending(current)=1时。
1、就是满足条件,也就是说wake_up函数只是退出了schedule函数,
而真正退出函数还需要满足条件
2、说明进程可以被信号唤醒。也就是信号可能导致没有满足条件时就唤醒当前的进程。
这也是后面的代码采用while判断的原因.防止被信号唤醒。
*/
schedule(); \
continue; \
} \
ret = -EREARTSYS; \
break; \
} \
finish_wait(&wq, &__wait); \
} while (0)

#define DEFINE_WAIT(name) DEFINE_WAIT_FUNC(name, autoremove_wake_function)
#define DEFINE_WAIT_FUNC(name, function)\
wait_queue_t name = {\
.private= current,\
.func= function,\
.task_list= LIST_HEAD_INIT((name).task_list),\
}

void prepare_to_wait(wait_queue_head_t *q, wait_queue_t *wait, int state)
{
unsigned long flags;

wait->flags &= ~WQ_FLAG_EXCLUSIVE;
spin_lock_irqsave(&q->lock, flags);
if (list_empty(&wait->task_list))
/*添加节点到等待队列*/
__add_wait_queue(q, wait);
set_current_state(state);
spin_unlock_irqrestore(&q->lock, flags);
}
唤醒的操作也是类似的。
#define wake_up_interruptible(x)__wake_up(x, TASK_INTERRUPTIBLE, 1, NULL)


void __wake_up(wait_queue_head_t *q, unsigned int mode,
int nr_exclusive, void *key)
{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