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车联网--V2X技术
时间:2022-08-03 17:19:00
谈谈车联网--V2X技术
参考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8QhjURneLaqPhRA4Hmng
C-V2X目前行业不断成熟,落地场景不断丰富,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阶段。可以预见,基于蜂窝车联网(C-V2X)聪明车 智能道路的协调发展模式将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和交通工业的变革,培育新的商业模式。
【导读】几天前,我写了一篇关于智能网络汽车的文章:最近,北京市长陈吉宁亲自乘坐百度Apollo汽车谈话收到了更多的反馈和讨论,许多朋友特别关注智能网络汽车、汽车网络技术、自动驾驶等。
在汽车新四化(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背景下,车联网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基于此,本文针对车联网的核心技术--V2X,进一步阐述。
车联网的发展背景
国家政策
-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的号角正式吹响
-
2020年5月,《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行业需求
-
汽车正经历从传统交通向智能交通转变的新四化转型浪潮
-
2020年2月,由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
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加快智能网络汽车产业发展
V2X概述和发展路径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作为智能网络汽车信息交互的关键技术,主要用于实现车间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的通信保障。
在未来的自动驾驶应用中,V2X通信技术是实现环境感知的重要技术之一,补充了传统车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等车载感知设备的优势,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超视距和复杂的环境感知能力。
历史可追溯到2013年:
-
2013年,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陈山志博士在世界电信日大会上首次公开提出LTE-V2X带领大唐团队积极推进概念C-V2X国际标准和技术进化
-
2014年和2015年推动3GPP立项
-
2016年国际化3完成GPP标准
-
自2017年完成国内标准化相关工作以来,一直在推动产业相关发展
-
在2020年,3GPP完成了基于NR-V2X标准的制定
中美V2X统一标准
目前,它被用于世界V2X主流通信技术包括:DSRC和C-V2X。
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标准由IEEE基于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WIFI标准化过程始于2004年。OBU与RSU提供车间和车间信息的双向传输,RSU交通信息通过光纤或行动网络传输到后端智能运输系统平台(ITS)。
DSRC系统包含
-
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OBU)
-
路侧单元(Road Site Unit,RSU)
C-V2X(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分为LTE-V2X和5G NR-V2X。
-
OBU
-
RSU
-
UU接口:OBU/RSU与基站之间的接口,实现与移动网络通信
-
PC5接口:C-V2X蜂窝通信协议的底通信协议
2020年11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投票决定将原分配给美国DSRC(IEEE 802.11p)的5.9GHz频段70MHz带宽划拨给Wi-Fi和C-V2X使用,标志着美国正式宣布放弃DSRC(IEEE 802.11p)并转向C-V2X,它也标志着由中国推动的C-V2X逐渐成为全球公认的事实行业标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的超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在经济总量和活动方面没有其他经济体可比性。汽车工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规模巨大,影响深远,涉及广泛的产业。在汽车工业新四个现代化的背景下,中美两个超级大国V2X统一技术标准,加速V2X产业链的发展对整个车联网产业大有裨益。
随着C-V2X随着交通和汽车工业的不断深化,中国将走出基于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C-V2X支持未来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发展的车路协调发展模式。
C-V2X技术原理
蜂窝通信(LTE)与DSRC(IEEE 802.11p),都不能满足车联网(V2X)高可靠性和低延迟性的通信需求。
中国智慧成功解决了世界性问题!
2013年5月17日(国际电信日),陈山枝博士和大唐研究团队首次提出LTE-V2X建立了概念和关键技术C-V2X基本的系统结构、技术原理和技术路线实现了蜂窝通信与短距离通信的融合创新。在蜂窝通信的基础上,引入终端直通信的特点,支持汽车、汽车和道路的直接通信。适应车联网应用低延迟、高可靠传输的要求。
随后,2015年,大唐、华为等中国企业开始牵头全球主流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中积极推动LTE-V2X标准化工作。
蜂窝通信与直通通信相结合C-V2X通信模式有两种:
-
蜂窝方式(LTE-V-cell):
-
通过终端和基站Uu接口通信,基站作为集中控制中心和数据信息转发中心,完成集中无线资源调度、拥塞控制和干扰协调
-
-
直接通信模式(LTE-V-direct):
-
通过汽车、人和道路PC5接口实现短距离直接通信,解决车联网终端间延迟低、传输可靠性高的问题
-
这两种通信模式共同支持车联网多元化的应用需求,直通模式可以支持在没有蜂窝基站覆盖的情况下工作。
通过增加V2X实现通信模式的智能选择,支持业务分流控制、无线传输控制、业务质量管理、连接控制管理等功能。
蜂窝通信(Uu)和直通通信(PC5)通过合理分配系统负荷,自适应快速实现车联网业务的高可靠性和连续通信——Uu接口基于4G/5G频段支持延迟不敏感业务(如地图下载、信息娱乐等),PC5接口基于ITS支持低延迟、高可靠性业务的专用频段V2V、V2I、V2P等待道路安全业务)。
V2X主要包含:
-
车-车通信V2V---vehicle-to-vehicle
-
车-路通信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
-
车-网通信V2N---vehicle-to-network
-
车-人通信V2P---vehicle-to-pedestrian
V2V车--车通信:
V2V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V2I车--路侧设备通信:
V2I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基于V2X技术的软件通用流程:
应用软件“栈”视图:
下面,我们就V2X技术的软件通用流程,作详细解释。
数据采集流程:
数据组织:
数据交换:
数据处理:
如何处理十字路口的碰撞预警?
-
计算本车到远车的方向角
-
通过比较本车朝向与方向角判断远车在本车前方
-
两车朝向必然成一定角度
-
两车朝向的延长线的交点为疑似碰撞点
-
两车到达碰撞点的时间差满足设定值
基于C-V2X的车联网产业链
C-V2X产业链上下游分为:
-
通信芯片商
-
华为、大唐等可提供支持LTE-V2X的通信芯片
-
-
通信模组商
-
华为、大唐、高通、移远、芯讯通等可提供基于LTE-V2X的芯片模组
-
-
硬件终端商
-
华为、大唐、金溢、星云互联、东软、万集等厂商可提供基于LTE-V2X的OBU、RSU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协议栈
-
-
测试验证厂商
-
中国信通院、中汽中心、上机检、中国汽研、上海国际汽车城等科研和检测机构开展C-V2X通信、应用相关测试验证工作
-
奇虎科技、华大电子等安全企业开展C-V2X安全研究与应用验证
-
-
运营服务商
-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大力推进C-V2X业务验证示范
-
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进军车联网,加速C-V2X应用落地
-
-
高精度定位和地图
-
北斗、高德、百度、四维图新等企业致力于高精度定位的研究,为V2X行业提供高精度定位和地图服务
-
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风雨同舟
谈到车路协同对于自动驾驶的意义,我们首先看看当前自动驾驶的瓶颈:
-
信息感知能力差,成本高
-
自动驾驶采用的传感器都是类视觉传感器,在感知距离、感受视野、分辨率等因素上互相制约
-
多传感器融合加大软件算法复杂度
-
在高速自动驾驶中,传感器能力有限
-
“鬼探头”挑战悬而未决
-
-
高车流量交通环境应变能力差
-
车辆密度的提升,环境越来越复杂,自动驾驶车辆容易陷入寸步难行的窘境(比如当下的拥堵自动跟随功能)
-
针对以上自动驾驶的当前问题,车路协同能做些什么?
-
车车协同(V2V)增强信息感知能力
-
RSU“站得高、看得全”,合理布设传感器位置,消除盲区
-
RSU位置固定,有足够的先验信息可以用来辅助感知,提升感知准确性
-
RSU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组合成泛在感知网,提升车辆感知范围
-
-
车路线协商机制
-
数字化,有非常高的抗干扰性,可以无损传递到车内
-
提供两车协同、多车协同和车队协同
-
基础设施改造,分摊到每台车的成本低
当下车联网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单车智能“瓶颈”凸显
-
长尾问题日益显著
-
投入了10%的资源、精力和时间,已解决了90%的问题;但剩下的10%的长尾安全问题,却可能需要投入90%的资源、精力和时间才能解决掉
-
-
单车智能造成信息孤岛,车路协同有限
-
缺乏超视距感知能力,易受天气和光线的影响
-
缺乏上帝视角关于路况全局的信息,“鬼探头”问题棘手
-
软件算法低时延和高可靠有待提高
C-V2X+ADAS融合势在必行
-
车车协同(V2V)增强信息感知能力,构建泛在感知网络
路侧前期投入比较大,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
各级政府以及高速业主单位,敢于尝试创新,有勇气,有魄力
-
需要国家顶层设计规划,各部委协同互动
-
消除信息共享鸿沟,管理部门、企业等收集的信息如何通过公共平台共享
安全风险与威胁不容忽视
-
保证功能安全,避免随机性故障和环境影响造成的安全风险
-
保证网络安全,避免被人为利用造成的安全风险
-
车载网络安全无法量化设计与验证度量
-
保险行业不敢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保险服务
全天候、全场景乘用车无人驾驶道路坎坷
-
NR-V2X关键技术仍需验证
-
芯片模组等尚不具备商用能力
-
算力匮乏
-
带宽需求有待研究
-
频谱规划有待确定
-
法律法规尚未明确
车联网低时延高可靠的演进
由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C-V2X产业界的典型案例:
可以用于城市、高速、封闭园区等场景
-
华为C-V2X解决方案:
-
红绿灯信号机的对接
-
高精定位
-
高精地图动态图层
-
丰富的路侧感知能力
-
在云端,华为的解决方案已经跟六家V2X平台进行过对接
-
在路侧,信号机跟十几家知名厂商进行过对接,雷达跟四家厂商进行过对接,T-Box跟十家以上的厂商进行过对接
-
-
中国信科基于C-V2X的研究起步较早
-
大唐高鸿是中国信科集团旗下发展车联网产业的骨干载体,从2012年即开展我国核心知识产权的C-V2X(LTE-V2X和NR-V2X)技术标准研究、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工作
-
其产品涵盖基于集团自研芯片的车规级模组、车载终端(OBU)、路侧设备(RSU)、路侧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站等硬件产品,以及基于自研模组的LTE-V SDK开发包,ITS协议栈、LTE-V-APP、CA安全验证平台、云控平台等软件产品和方案
-
基于智慧高速、城市道路、智慧园区、智慧出行、智慧矿山、智慧隧道等解决方案已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完成部署,具有丰富成熟的落地项目经验
-
对车联网未来展望和建议
-
积极推进LTE-V2X技术将向5G V2X演进,解决5G新空口(5G new radio,5G NR)的兼容性问题
-
大力推动C-V2X+ADAS深度融合,从单车智能走向网联智能
-
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软件定义汽车,不能让芯片依然"卡脖子"
-
大力发展高精度定位和地图服务
-
政策要有所突破,通过政策和法规进行受控共享开放,推进商业模式的创新,推进路网运营商的形成
-
促进出行服务行业提供变革、保险行业商业创新
-
大胆创新,小心求证、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有望成为我国继高铁之后,实现由交通大国走向交通强国的又一张新名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