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单电子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 电话:400-990-0325

《工业设计史》第十章:战后重建与设计

时间:2023-06-27 18:07:00 继电器型号jr5

概述

1.战后初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现实和重建的需要
  • 在制造商和设计师眼中,有两种象征重建的方式:

    方式 释义 典型国家 这种方量生产的发展,形式主义的典型代表
    技术性 工业发展被视为自强自立的必要手段,发展了强调机器效率的工业设计风格 重点放在技术产品上 美国、德国、瑞士和日本 德国刻板机器美学
    艺术性 以创造更好生活的社会理想来描述自己国家的未来,试图从家用产品开始,创造一个反映稳定和各自成就的环境 纳维亚国家、英国和意大利斯堪 当代意大利家具的浪漫风格
20世纪50年代,经济增长导致消费文化繁荣,重建的实际需要被风格追求所取代
  • 背景:公众越来越意识到,设计不仅可以提供生活必需品

    • 关键问题:如何理解或引导消费者的选择
  • 两种不同的设计观

    设计观 理念 典型代表 实质 备注
    价值创新 理论 注重设计的商业价值,强调通过设计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值,从而诱导消费,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效率 美国 20 世纪 50 商业设计和有计划的商品废除制 战前实用主义设计思想的延续 事实上,将设计作为一种市场竞争手段,使设计成为促进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动力
    适当设计 理论 注重通过设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强调设计应适合人们的实际需要,注重解决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反对使设计成为浪费资源和能源的媒介 英国、美国等国设计机构所倡导的优秀设计 战前理想主义设计思想的延续

1.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 背景:

    • 1? 二战前,以包豪斯为中心的功能主义在20世纪40年代物质匮乏的困境下被广泛接受
    • 2? 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功能主义逐渐发生了实际和风格的变化,美学离开了包豪斯的纯几何形式和工程语言
      • eg:斯堪纳维亚设计的发展
  • 发展历程:

    • 1? 20世纪30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并获得了国际声誉

      时间 事件 成就
      1930 斯德哥尔摩博览会 将德国严谨的功能主义与当地手工艺传统中的人文主义相结合
      1939 纽约国际博览会 确立了以“瑞典现代风格作为国际概念的地位
    • 2? 经过20世纪40年代的艰难时期,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新的飞跃

      • 简单有机的形状和自然的色彩和质感 它在世界上很受欢迎
      • eg: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1954年米兰三年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 3? 20世纪50年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对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思想开始深入人心

      • eg:认为普通人有权享受舒适、符合功能和审美要求的家
      • eg:20世纪50年代,福利国家最终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建立起来
    • 4? 20世纪50-60年代早期设计的发展

  • 战后斯堪纳维亚国家(瑞典、丹麦、芬兰、挪威)的设计组织采取了合作政策

    • 第一项主要成就:举办名称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的展览

      • 赞助商:美国艺术基金会
      • 1954-1957年在北美22个城市的主要博物馆巡回展览
      • 影响: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星星在国际间流行
    • 斯堪的纳维亚现代功能设计运动 中国设计组织的贡献:

      序号 贡献 释义
      1 举办展览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年展在各国轮流举办,成为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特色
      2 与出版物和期刊合作 促进设计界的交流
      3 鼓励厂家 使其投资有创见的产品开发
      4 说服当局 支持优秀设计的设计政策
      5 启发公众 让人们意识到好的设计和日常使用中更美丽的东西
  • 风格特点:功能主义的,但又没有20世纪30年代那么严格。

    • 1? 软化了几何形式,常被描述为 有机形 ,使形式更加人性化和愤怒
      • 20世纪40年代为了体现民族特色而产生的怀旧感,往往表现出乡村的质朴,促进了这种柔软的趋势
    • 2? 早期功能主义所倡导的原色也被20世纪40年代逐渐调和的颜色所取代
    • 3? 更粗糙的质地和天然的材料深受喜爱
      • 1945 年后,另一种怀旧趋势——丹麦精良的手工艺传统在瑞典 挪威也得到了加强

瑞典的设计

2、丹麦的设计

时间 特点 代表人物/公司或经典作品
一战后 家具设计 成就很大,国际上享有盛誉 设计师维纳、雅各布森
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 工业设计中开始反映出 立体主义艺术 和所谓 硬边艺术 的影响,在产品设计中 强调简洁、有力的形式,并使用工业化的材料 雅格布森的“筒”系列餐具(不锈钢材料、简介外形、精湛工艺 -> 高雅的现代感)和 沃拉系列卫生间用具
/ 重视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 投资类产品 的设计,以与国外竞争 B&O 公司、丹麦格朗富斯公司负责人彦森(Poul Due Jensen) 设计的多级离心泵
维纳(Hans Wegner,1914—2007) —— 战后丹麦最重要的(家具)设计师之一
  • 生平:

    • 毕业于哥本哈根工艺美术学校
      • 自身是手艺高超的细木工
      • 对家居的材料、质感、结构和工艺有深入的了解
    • 早年潜心研究中国的传统家具
  • 设计作品:

    • 最有名的设计:名为 “椅”(The Chair)(1949) 的扶手椅
      • 影响:使得维纳的设计走向世界,并成为丹麦家具的经典之作
      • 特点:圆滑的曲线、舒适,成为世界上被模仿的最多的设计作品之一
    • 个人风格受东方的启示影响
      • eg:从 1945 年起设计的 系列“中国椅” 便吸取了中国明代椅的一些设计特征
      • eg:他设计的 “孔雀椅”(1947) 被放置在联合国大厦
雅各布森 (Arne Jacobsen,1902-1971) —— 丹麦具有国际性影响的设计师之一
  • 生平:

    • 1927年毕业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
    • 但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成名
  • 设计特点:

    • 1⃣ 将刻板的功能主义转变为精炼而雅致的形式
      • 这正是丹麦设计的一个特色
    • 2⃣ 作品十分强调细节的推敲,以达到整体的完美
      • 将软装内饰等的细部看成与建筑总体和外观设计一样重要
      • 大多数设计都是为特定的建筑而做的,因而与室内环境浑然一体
  • 代表作:20世纪50年代设计了三种经典性椅子

    • 共同点:均是热压胶合板整体成形的,具有雕塑般的美感
    名称 时间 委托公司
    “蚁”椅 1952 诺沃公司
    “天鹅”椅 1958 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
    “蛋”椅 1958 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旅馆
邦与奥卢胡森公司(B&O公司) ——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工业设计的佼佼者
  • 公司特点:将设计作为生命线

    • eg:当时是十二家同类型无线电产品生产厂家中唯一系统解决设计问题的公司
    • 与技术结合:系统研究技术开发,并致力于使技术设施适于家庭环境
      • eg:首创线性直角唱臂等新技术
  • 公司特别强调 逻辑操作和人机之间的双向交流

    • 理由:电子技术越来越复杂了,但逻辑操作意味着技术服务于人,而不是相反,因此不应故意强调产品的高技术特点,人为地使操作复杂化

    • 意义:是丹麦设计文化在高技术产品上的体现

  • 风格变化:

    • 1⃣ 早期产品风格受家具设计涌向
      • eg:多用柚木作机壳
    • 2⃣ 20世纪50年代后趋于严谨的“硬边艺术”
      • eg:采用拉毛不锈钢和塑料等工业材料作机身
    • 3⃣ 20世纪90年代转向“高技术/高清趣”完美结合
      • eg:采用透明面板来展示CD碟片的运动过程(类比:小米透明探索版)
    • 4⃣ 21世纪进入数字时代后强调产品的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设计

3、挪威和芬兰的设计

  • 挪威:1962年,挪威特克尼特龙公司推出了 塞拉牌电视机

    • 柚木为壳,荧光屏作为视觉中心
    • 成为 20 世纪 60—70 年代国际流行的电视机形式
  • 芬兰

    • 1⃣ 二战后,比较重视家具的机械化批量生产(与丹麦不同)
      • eg:阿尔托的多数家具都是工厂化生产的
      • 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两位重要设计师:
        姓名 成就
        塔皮奥瓦拉(Iimari Tapiovaara) 曾师从柯布西埃,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但他将现代主义原则与传统风格结合,并以机械化方式生产新一代家具
        鲁梅斯理米(Antti Nurmesniemi) 于 1960 年设计的一种供公共场合使用的卢基 I 型可堆放椅,在当年的米兰国际设计展览中获得金奖
    • 2⃣ 20世纪90年代起,高技术产品发展
      • eg:诺基亚

二、现代主义的发展

  • 战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概述:

    • 1⃣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设计主流是 在包豪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主义
      • 核心:功能主义(强调实用物品的美应由其实用性和对于材料、结 构的真实体现来确定)

      • 与战前区别:战前是空想的现代主义,战后现代主义已经深入体现于生产

    • 2⃣ 20世纪50年代,由现代主义走向“当代主义”
      • 背景:经济复兴,进入消费时代
      • 特点:现代主义也开始脱离战前刻板、几何化的模式,并与战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成熟的工业设计美学
  • 集中体现:英国和美国

    • 设计机构扩大现代主义影响,并为现代主义设计冠以 优良设计(Good Design) 的名称加以推广

1、美国现代主义的发展

  • 背景:20世纪40年代,功能主义 已经在美国牢固建立

    • 1⃣ 包豪斯领袖人物格罗披乌斯、米斯、布劳耶、纳吉等先后到达美国,把持美国设计教育,将战前欧洲现代主义传播到美国
    • 2⃣ 在包豪斯师生来之前,美国便已关注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现代设计,为战后广泛接受现代主义美学打下基础
  • 现在主义在美国发展的两大推动组织:

    • 1⃣ 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 2⃣ 部分企业——特别是进行室内设计的生产两家企业 米勒公司诺尔公司
      • 特点:将现代主义的目标与其所爱好的新生产技术结合在一起,开发了由美国设计师设计的家具
      • 设计师思想特点:将包豪斯的理论与20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美学的相结合
      • 设计师代表:伊姆斯、沙里宁
  • 向商业化设计的转变过程:

    • 1⃣ 坚守——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仍 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

      • 观点:认为追求时尚和商品废止制都是不道德的形式,只有简洁而诚实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 eg:如果一把椅子事实上是塑料制成的,就应该体现这种材料,而不能把其伪装成皮革或其他昂贵材料制成的
      • 实质:这种设计哲学实际上是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思想的延续
      • 少数怀疑:认为 诚实设计 不过是另一种公共关系策略而已
      • 矛盾凸显:这一时期即使一些受到权威称赞的设计,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一定认可
      • 市场局限:当时的现代美国家具的市场(只能)是公司或工商企业,大多数家具是特别为办公室而不是为家庭设计的
    • 2⃣ 妥协——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主义越来越 受到资本主义商业规律的压力,50年代后期不得不放弃激进思想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合拍

      • 观点:资本主义社会 要求把设计作为一种刺激高消费的手段 ,而不只是建立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 现代主义商业上的局限性:现代主义试图以技术和社会价值来取代迄今似乎仍是不可缺少的美学价值,这在商业上是行不通的(功能上好的设计往往是与“经济奇迹”背道而驰的)

      • 转变/妥协示例:

        人物 妥协 论述/实践
        考夫曼 在“优良设计”展览的早年发现现代主义由于对市场的依赖,不得不作出妥协 ‘优良设计’并不体现我们设计师所能做出的最好设计,只是表明了设计师能得到社会认可的最好设计,因为可买卖的产品是有限制的。”
        格罗披乌斯 来到美国之后也修正了他在包豪斯时期的主张,更加 强调设计的艺术性与象征性 1959年设计的茶具不但造型更“有机”而且请包豪斯时期的同事拜耶(Herbert Bayer)设计了表面装饰
现代艺术博物馆 —— 美国现代主义的重要推动因素
  • 成立时间:1929年

  • 目标:致力于宣传现代主义设计

    • 影响:使美国公众对于欧洲设计,特别是包豪斯的设计有一定了解
    • 方式:举办竞赛及各种展览
  • 大事件:

    • 1⃣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举办多次 “实用物品”展览

      • 展品:是直接从市场上的 功能主义设计商品 中挑选出来的
      • 目的:向公众推荐实用的、批量生产的、精心设计的和价格合理的家用产品
    • 2⃣ 1940年,为工业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新”标准

      • 内容:产品的设计要适合于它的目的性、适应于所用的材料、适应于生产工艺,形式要服从功能等
      • 影响:这种美学标准在 20 世纪 40 年代大受推崇,并作为该馆组织的第二批“实用物品”展览的选择标准
      • 优良设计的出现:这些实用物品被誉为 “优良设计” ,在1945年之后被视为道德和美学 意义上的典范
    • 3⃣ 20世纪30年代末,成立 工业设计部

      • 代表人物:诺伊斯、小考夫曼
    • 4⃣ 1950-1955年间举办了一系列 一年两度的“优良设计”展览

      • 目的:为了推动优良设计在美国的发展
      • 影响:“优良设计”展览把现代设计介绍给了美国各地的百货商店和家用品商店(销售),各界都认为这种新颖、激动人心的风格是居家环境的最佳设计。
      • 补充:优良设计——即那种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并揭示一种实用的、简洁 的、易于感受的美的设计
诺伊斯(Eliot Noyes,1910—1977) 和 小考夫曼(Edgar Kaufmann Jr.,1910-1989) —— 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部第一、二任主任
  • 共同点:竭力推崇“优良设计”

    • 并把它作为反抗流线型一类纯商业性设计的武器
    • 补充:商业性设计——即把设计完全看作一种商业竞争的手段,设计改型不考虑产品的功能因素或内部结构,只追求视觉上的新奇与刺激
      • 与包豪斯直接由使用、材料和生产过程确定形式的原则相悖
  • 诺伊斯的观点:

    • 认为好的设计是一个美学爱好的问题
    • 认为销售仅仅是产品发展的一个阶段,使用才是应首要考虑的(贬低了商业成功的重要性)
  • 推动将功能主义作为美国现代设计美学的努力过程中 最重要、最富有成效 的手段: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 设计竞赛

    • 目的:促进低成本用品设计,在现代技术基础上创造出一种 自然形式的现代风格
    • 结果:获得极大成功,竞赛获奖产品被投入生产并在全国销售
    • 出自低成本产品竞赛并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以“优良设计”为特点的 风格
      • 适于战后住宅较小的生活空间,简介无装饰,可以通过合理的价格批量生产
      • 探索了新的塑料和和粘接技术,多少反映了当时材料的匮乏和资金的限制
伊姆斯(Charles Eames,1907—1978) 和 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 1910—1961) —— 战后美国现代主义设计师代表
  • 共同的设计特点:将包豪斯的理论与20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美学的相结合

    • 都喜欢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
  • 共同的经历:

    • 都曾是位于密执安州的 *匡溪学院 的教员
      • 这所学校由沙里宁的父亲、移居美国的著名芬兰建筑师艾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 1950)创建,是美国现代设计的摇篮之一
    • 都由于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竞赛中获奖而崭露头角
      • eg:1940年,伊姆斯与沙里宁在该馆举办的“家庭装修中的有机设计”竞赛中获首奖

      • eg:1940年两人合作,设计了一套 组合家具参加该馆的设计竞赛,被诺伊斯授予一等奖,以表彰他们利用先前从未用于家具的生产技术和材料,并 创造了新的三度空间形式

  • 伊姆斯(Charles Eames,1907—1978)

    • 主要成就:研究 “胶合板”
      、铸铝、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钢条、钢管 等 新材料

      • 研究胶合板的成型技术,试图生产整体成型的椅子(最终使用分开部件便于生产)
      • 1946年,与其妻子在洛杉矶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新结构和新材料的试验
      • 1946年,现代艺术博物馆专门为伊姆斯举办了他的 胶合板家具展览
    • 为米勒公司设计:

      • 第一件作品:餐椅——早年研究胶合板的成果
      • 后设计多种采用新材料的椅子
  • 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

    • 主要成就:家具设计常常体现出 “有机”的自由形态 ,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

      • 标志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已突破 了正统的包豪斯风格而开始走向“软化”
      • 这种“软化”趋势是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联系在一起的,被称为 “有机现代主义”
    • 代表作品:

      名称 时间 材料
      “胎”椅 1946 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压成形,覆以软性织物
      “郁金香”椅 1957 采用了塑料和铝两种材料,另外由于圆足的特点,不会压坏地面
      • 评价:20世纪50—60年代“有机”设计的典范
      • 特点:1⃣ 都与某种新材料、新技术联系 2⃣ 其 自由形式是其功能的产物,是考虑了生产技术(批量生产)和人体姿势才获得的,并非故作离奇

2、英国现代主义的发展

  • 背景:
    • 1⃣ 二战前,英国依然恪守工艺美术运动的传统,没能真正确立起现代主义
    • 2⃣ 二战期间,强调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维修的功能主义设计得以广泛应用,现代主义在英国开始扎根,但仍然带有工艺美术运动的气息
      • 部分包豪斯重要人物流亡英国
      • 战争的迫切需要
      • 国家在人力、物力资源上的短缺
(1)战时及战后初期的发展
  • 政府推动标准化家具生产

    • 原因:战争期间,为了应付家具木材的匮乏
    • 措施:英国政府贸易局决定通过 国家控制生产和供应 ,并于1942年制定这种标准化家具的设计要点
      • 要求 充分利用材料 而设计出宜人的家具
    • 负责人:著名设计师 拉瑟尔(Gordon Russel)
      • 他本人深受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 其评选设计的准则是简洁而实用的(影响战后多年)
  • 成立英国第一家设计协作机构——设计研究所

    • 成立时间:1942年
    • 原因:为在设计上赶上美国,按照美国职业设计队伍的工作模式建立
    • 设计师:由 雷德(Herbert Read) 为首的一批设计师、建筑师负责研究所的日常工作
    • 任务:为各种实际的设计课题提供咨询服务
    • 贡献:该所在战后为许多企业进行建筑与产品设计,从而推动了设计与工业的结合
  • 英国现代主义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机构——英国工业设计协会

    • 成立时间:1944年

    • 机构性质:该协会是由政府贸易局资助的一个 官方机构

    • 成立目的:把工艺美术的传统与当代社会不断发展中的工业联系起来,并“以各种可行的方式来改善英国工业的产品”

    • 措施:

      • 1⃣ 利用展览、出版物、电视等宣传媒介广泛向企业和公众进行设计教育

      • 2⃣ 提出了“优良设计、优良企业”的口号,积极推进“优良设计”在英国的发展

      “只有那些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的设计才是优良设计,......
          设计是质量标准的一个基本部分,
              首要的设计问题是它的工作性能如何?
              第二个问题是它看上去合适吗?
          优良设计总是考虑生产技术、所用的材料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工业设计协会对“优良设计”的见解
      
    • 战后发展:

      时间 事件 备注
      1956年 工业设计协会所属的“设计中心”成立 —— 巩固了工业设计协会在英国设计界的重要地位 “设计中心”不仅收集和展出优秀设计,还负责评奖工作和提供各种有关设计的咨询服务
      1972年 由于工业设计领域的扩展,英国工业设计协会 改称为“英国设计协会”
  • 本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期)优秀设计作品:

    • 莫里斯牌大众型小汽车(1948)
      • 设计师:伊斯戈尼斯(Alee Issigonis)
      • 设计特点:从大众化、实用化的原则出发,小巧而紧凑,但同时又考虑到英国国民普遍存在的追求表面高贵的心理
      • 地位:英国第一种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与德国“大众”牌汽车媲美的小汽车
      • 后续改进:战后(1959)设计“莫里斯小型轿车”列的另一型号,被认为是战后英国工业设计的杰作
    • MAS-276型收音机(1949)
      • 设计公司:英国穆拉德无线电公司
      • 设计特点:用深色外框把钮、刻度板、喇叭等部件集中到面板中间
      • 地位:这一设计成为20世纪50年代台式交流收音机式样的典型
(2)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当代主义
  • 引出:

    • 1⃣ 对现状的不满意——英国“实用家具咨询委员会”在战后仍控制了家具的生产、供应和设计,以低廉价格提供标准化的“实用家具”,并以此去影响大众的口味

      • 实用家具的设计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往往过于刻板
      • 因而“实用”一词在战后成了廉价和不如意的同义语
    • 2⃣ 转变——20世纪40年代末,以“人情味”为特征 的英国设计兴起,开始注重设计中造型、色彩等心理因素

      • 1949年,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创办了 《设计》杂志 —— 积极推动以轻巧、灵活和多功能设计为特征的“当代主义”风格
  • 概述:当代主义主要是 20世纪50年代 出现在家具、室内设计等方面的一种 设计美学,对办公机器等的设计也有较大影响

    • 特点:

      • 1⃣ 基础仍然是功能主义
      • 2⃣ 由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影响使其又具有弹性及有机的特点
    • 实质:当代主义实质是 20世纪20—30年代国际现代主义的发展(因而又被称为 “新国际现代主义”

      • 起源与发展:源于美国和斯堪 的纳维亚,50年代在英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影响:逐步取代了“实用家具”笨重而朴素的风格
  • 当代主义风格代表人物

    • 1⃣ 雷斯(Erenest Race,1913—1963)

      • 代表作:“羚羊”椅(1951)——钢条和胶合板材质,造型轻巧动感,室内外皆可用
    • 2⃣ 罗宾·戴 (Robin Day,1915—)

      • 就学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从事家具与室内设计

      • 1948年,他设计的椅子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际低成本家具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

      • 早期作品受到伊姆斯等人影响,热衷于 热压成型的胶合板家具 —— eg:为希尔公司设计的 可叠放椅 便是由胶合板制成,其采用的 倒V型腿 成为当时的风尚

      • 将当代主义风格应用到了家用电器设计 —— eg:电视机(1957)

(3)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各种装饰图案和“艺术”形式复兴
  • 背景(大事件示例):1951年,英国为纪念“水晶宫”博览会 100 周年而举办了一次盛大的 “英国节”

    • 目的:展示英国的工业成就和文化,并向公众进行设计教育

    • 设计界的支持:活动得到了工业设计协会的大力支持,并由工业设计协会选送了部分展品

    • 展品特点:展现了艳丽的色彩和丰富的表面装饰

      • 与战前现代主义对装饰的厌恶和战时的严酷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
    • 意义:

      • 1⃣ 标志着英国公众已从战争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开始向往欢快、热烈的生活
      • 2⃣ 为后来英国设计中更为形式感的因素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 体现:从20世纪50年代起,公众趣味 逐渐取代了设计机构的说教而成为设计师(或市场)关心的焦点

    • 国际背景:战后经济复苏,消费主义抬头

    • 设计机构的强烈反对:在设计机构的理想和大众趣味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设计机构 观点
      英国工业设计协会 对这种趋势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大力宣传“高尚、健康的情趣”和“雅致的生活环境”,并对美国流线型风格的浸染提出了批评
      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 1953—1954 年间,开辟了两个展厅,一个展示流行趣味,另一个则展示“当代主义”风格,试图通过比较来帮助公众识别设计的优劣——这类活动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说明设计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4)20世纪60年代及之后适应科学技术
  • 措施:

    • 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英国“设计中心”在20世纪60年代引入了一系列新的评选程序

      • 目的:保证其展出的“优良设计”能满足新建立起来的技术标准
    • 2⃣ 1967年,设计中心奖的评选范围从家用产品扩展到了工程设计,积极推进机电产品的设计

      公司/产品 类别 获奖 备注
      英国海德罗凡空压机公司 外观表现 由于在设计上的成就而获得了英国设计协会的 1988 年欧洲设计奖荣誉提名 公司在顾问设计师的帮助下创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机器(图 10-34),特别在人机工程和色彩设计上独树一帜
      卢卡斯·戈林公司与福特英国公 司合作设计的刹车控制系统 内部结构设计 1987 年的汽车工业产品设计奖(英国设计协会的奖励)
  • 此阶段英国工业设计师特点:既注重产品的外观造型,又强调产品的技术结构和实用性

    • 兼具意大利设计师的浪漫与激情和德国设计师的理性 与严谨
  • 代表人物:著名工业设计师 戴森(James Dyson,1947—)

    • 设计哲学:真正创造出最好的产品,也就是精良的设计加上更好的技术

    • 代表作品:双气旋吸尘器

      • 商业表现:1993年6月在英国推出,很快获得商业上成功

      • 特点:体现了外观设计与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

        角度 特点
        工程技术 通过应用工业用的气旋式除 尘原理研发的双气旋结构来解决更集尘袋中尘粒堵住滤片的问题
        外观设计 设计了一个 透明的 PVC 外筒 以显示新型吸尘器的 工作原理,并提示使用者什么时候该倾倒垃圾
    • 获奖作品:2009年,戴森DC24吸尘器荣获红点产品设计至尊大奖

三、美国的商业性设计

  • 与现代主义的关联:现代主义的设计在 20 世纪 40—50 年代以得了巨大的成功

    • 商业性设计与其平行发展并同样有影响
    • 商业性设计的宗旨与现代主义线条相背离
      • 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现代主义的信条“形式追随功能”被“设计追随销售”所取代
  • 工业设计与商业的固有联系:由于工业设计作为一种社会上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它是 20 世纪 20—30 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而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

    • 商业性设计的本质形式主义
      • 思想:在设计中强调 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 体现:设计师们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
      • 缺点:这种商业性设计 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
  • 背景:

    • 1⃣ 二战前,美国的工业设计就以一种 未来主义 的态度来看待机器及其产品,对电气化、高速交通等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唱颂歌,并发展了 “流线型” 一类具有象征性的“时代风格”

    • 2⃣ 战后,美国工业设计的实践仍然是建立在强调设计的象征意义的基础上,以迎合美国人追求新奇的心理,并随着经济繁荣和20世纪50年代的消费高潮,刺激商业性设计进一步发展

  • 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 释义: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

    • 三种实现方式:

      序号 实现方式 释义
      1 功能型废止 也就是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
      2 合意型废止 由于经常性地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合消费者的意趣而废弃
      3 质量型废止 即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其在一段时间后便不能使用
    • 争议:

      态度 代表人物 观点
      支持 厄尔等人 认为这是对设计的最大鞭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并且在自己的设计活动中实际应用它
      反对 诺伊斯等人 认为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因而是不道德的
  • 商业性设计典型代表汽车设计

  • 20世纪50年代工业设计重大成就(首推):波音707飞机(1955)

    • 设计师:提革(Walter D.Teague) 的团队与波音公司设计组
    • 设计特点:提革与工程人员密切合作,使波音飞机具有很简练的现代感外形
    • 成就:曾作为美国总统座机“空军一号”使用
      • 罗维(Raymond Loewy) 完成其色彩设计
  • 商业性设计存在的问题:在除汽车设计之外的一些工业设计领域,大量产品投入市场创造选择的多样性,但同时使消费者不易了解产品的功能质量,而 产生选择困难 ,因此不愿接受过于标新立异的东西

    • 关键:设计师不能沉缅于纯形式的研究,必须在创新与争取消费者认同之间作出平衡

    • eg:罗维提出 MAYA原则(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 ,即 “创新但又可接受”

      • 支持者:德雷夫斯——认为必须将新的形式与人们熟悉的模式 结合起来,才能为消费者接受

      • 从罗维的设计作品发现其风格的转变

        产品 特点 趋势
        可口可乐零售机(1948) 采用了流线型,一度成为流传于世界的美国文化象征 战后初期的一些设计还带有流线型的特征
        微型按钮电视机(1948) 简化控制键、外观简洁 开始脱离流线型风格
        “皮特尼·鲍斯”邮件计价打戳机 完全采用了简洁的块面组合 标志着其设计风格的巨大转变
  • 20世纪50年代末——走向衰落

    • 原因:工业设计更加紧密地与行为学、经济学、生态学、人机工程学、材料科学及心理学等现代学科相结合,逐步 形成了一门以科学为基础的独立完整的学科

      • 开始由产品设计扩展到 企业的视觉识别计划
      • 工业设计师不再把追求新奇作为惟一的目标,而是更加重视设计中的 宜人性、经济性、功能性 等因素
    • 新趋势:20世纪60年代,美国工业设计师积极参与政府和国家的设计工作,并向尖端科学领域发展

      • eg:美国宇航计划草创之初,罗维被任命为国家宇航局(NASA)的设计顾问,提出了一套航天工业设计的体系与方法
      • eg:20世纪70年代中期,罗维参与英法合作的“协和”式超音速民航机设计
汽车设计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商业性设计典型代表
  • 背景:战后的美国人需要一系列新的设计来反映和实现他们的乐观主义心情,消除战争期间物质缺乏带来的艰辛生活的记忆,汽车成了寄托他们希望的理想之物

  • 表现: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和福特公司的设计部 不顾盛行的现代主义的信条 ,不断推出新奇、夸张的设计,以 纯粹视觉化 的手法来反映美国人对于权力、流动和速度的向往

    • 手段: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的应用——年度换型计划(合意型废止)
      • 源源不断的推出时髦的新车型,一般只在造型上有变化,而内部功能机构无多大改变
    • 汽车特点:虽然宽敞、华丽,但它们耗油多,功能上也不尽完善
  • 代表人物:厄尔(Harley Earl)

    • 在汽车具体设计上的两个重要突破:

      序号 突破 释义
      1 在20世纪50年代把汽车前挡风玻璃从平板玻璃改成弧形整片大玻璃 从而加强了汽车的整体性
      2 改变了原来对镀铬部件的使用方式 从只是在边线、轮框上部分镀铬,变成以镀铬部件做车标、线饰、灯具、反光镜等,这称为 镀铬构件的雕塑化使用
    • 在车身设计的创造:给小汽车加上尾鳍

      • 影响:这种造型曾在20世纪50年代流行一时

      • 其设计的代表作示例:

        时间 产品 特点 意义
        1948 卡迪拉克双坐车 出现了尾鳍 成了这一阶段最有争议的设计特征
        1955 卡迪拉克“艾尔多拉多”型小汽车 尾鳍已趋成熟 其整个设计是一种喷气时代高速度的标志
        1959 “艾尔多拉多”59 型轿车 车身更长、更低、更华丽的手法达到了顶峰 /
    • 评价:厄尔的设计基本上是一种 纯形式 的游戏,汽车的造型与细部处理和功能并无多大关系,与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背道而驰的

      • 影响:导致厄尔获得过任何设计奖
      • 原因:多数设计评奖都是由鼓吹现代主义的设计机构主持的
  • 衰落:制造商放弃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 1⃣ 随着经济的衰退、消费者权益意识的增加和后来能源危机的出现,大而昂贵的汽车不再时髦
    • 2⃣ 从欧洲、日本进口的小型车提供了不同形式和功能的概念,并开始广泛地占领市场

四、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

  • 概述:二战后,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称为 “现代文艺复兴”

    • 影响:对整个设计界产生了巨大冲击
    • 设计文化:意大利设计是一种 一致性的设计文化 ,融汇于(产品、服装、汽车、办公用品、家具等)诸多设计领域中
      • 根植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之中
      • 反映了意大利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
    • 特点: 意大利设计 是由于形式上的创新而产生的特有的风格与个性
  • 设计的中心米兰 (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孕育了深厚的物质文化)

    • 1⃣ 米兰有一个开明的实业阶层,积极推动设计革新

    • 2⃣ 米兰的工艺学院培养了大批的建筑师-设计师,促进了以建筑为基础的设计文化的发展

    • 3⃣ 米兰有一个常设的展览机构——三年一度的国际工业设计展览(米兰三年展)

      • 发展历程:

        时间 事件
        1923 最早开始于蒙扎的双年展
        1933 迁到米兰,改为三年一度的展览
        1947 举办了战后第一次展览,规模较小
        1951 展览恢复到战前规模
      • 展品特点:范围和风格广泛——既有简洁朴素的功能主义设计,也有装饰和表现性的手工艺品,以及展示新材料、新技术的现代主义作品

      • 影响:既可吸收世界各国的设计精华,也有助于传播意大利的设计文化

    • 其他重要城市:“汽车城”都灵

      • eg:菲亚特汽车公司生产了一系列优美的小汽车——对于将意大利的 艺术传统与工业时代的精神相结合 起了重要作用

(1)二战前的设计

  • 优秀设计代表:奥利维蒂公司
    • 概述:成立于1908年,生产办公机器的厂家,较早意识到工业设计
    • 知名设计师:尼佐里(Macello Nizzoli)
    • 地位:(在尼佐里等的参与下)成为 意大利工业设计的中心
      • 几乎每一个有名的意大利工业设计师都为其工作过
    • 代表产品:打字机(1935,尼佐里)
      • 奠定了现代手动打字机的基础 (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被IBM的电动球形字头打字机取代)

(2)战后初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