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笔记(更新中)
时间:2023-06-08 06:37:00
Linux自学笔记
Writing In The Front:
@Auther:纸箱里的猫
@Description:Linux自用学习笔记
@Last Updated Date:2021.8.9
@Learning Completion Date:2021.8.9-?
@Writing The Software:Typora
目录
文章目录
- Linux自学笔记
-
- 目录
- 1. 入门概述
-
- 1.1 为什么要学习?Linux
- 1.2 Linux 简介
- 1.3 Linux 发行版
- 1.4 Linux 应用领域
- 1.5 linux & windows
- 2. 环境建设(待补充)
- 3. 走近Linux系统
- 4. 基本常用命令
-
- 4.1 目录管理
- 4.2 基本属性
-
- 4.2.1 了解文件属性
- 4.2.2 修改文件属性
- 4.2.3 文件内容查看
- 4.3 硬链接和软链接(理解)
- 5. Vim编辑器
-
- 5.1 什么是Vim编辑器
- 5.2 三种使用模式
- 5.3 Vim 按键说明
- 6. GCC(待补充)
-
- **GDB**
- 7. Linux编程(待完善)
-
- 7.1**时间编程**
-
- **时间类型**
- **获取日历时间**
- **时间转化**
- **时间的保存**
- **时间显示**
- **获取时间**
- **延时执行**
- 7.2**文件编程**
-
- **系统调用**
- 7.3**进程编程**
- **7.4串口编程**
-
- **打开串口**
- **设置串口参数**
- 8. Linux账号管理
- 9. Linux用户组管理
- 10. Linux磁盘管理
- 11. Linux进程管理
1. 入门概述
1.1 为什么要学习?Linux
linux诞生这么多年后,我还在喊如何取代它windows系统,现在这个口号小多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天花板。就像在中国做另一个社交软件取代腾讯一样,基本上不可能思考,因为用户已经习惯了使用微信交流,不是说技术不理解,而是人们已经习惯了,想让他们不使用,即使他们不需要亲戚和朋友或使用,没有办法。
用习惯了windows基本上不可能将操作系统切换到其他操作系统。改变一个人养成的习惯太难了。没有办法深入普通人的生活,并不意味着linux没有用武之地。在服务器端,在开发领域linux但是越来越受欢迎,很多程序员觉得不懂点linux都觉得不好意思,linux在开源社区的地位依然屹立不动。
特别是作为后端程序员,必须掌握Linux是的,因为这已经成为你找工作的基本门槛,你必须学习!
1.2 Linux 简介
Linux 最初,内核只是芬兰人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出于个人爱好,在赫尔辛基大学写作。
Linux 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别 Unix 基于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 POSIX(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 和 UNIX 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任务 CPU 操作系统。
Linux 能运行主要的 UNIX 支持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 32 位和 64 位硬件。Linux 继承了 Unix 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1.3 Linux 发行版
Linux 的发行版说简单点就是将 Linux 包装内核和应用软件。
Kali linux:使用安全渗透试验
[外链图片存储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保存图片直接上传(img-cUifmGzM-1628825168544)(C:\Users\10512\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809091022607.png)]
市场上比较著名的发行版有:Ubuntu、RedHat、CentOS、Debian、Fedora、SuSE、OpenSUSE、Arch Linux、SolusOS 等。
[外链图片存储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保存图片直接上传(img-Y9PbgJc8-1628825168546)(C:\Users\10512\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809091526411.png)]
1.4 Linux 应用领域
今天,各种场合都在使用 Linux 发行版,从嵌入式设备到超级计算机,并在服务器领域确定地位,通常使用服务器 LAMP(Linux Apache MySQL PHP)或 LNMP(Linux Nginx MySQL PHP)组合。
目前 Linux 它不仅用于家庭和企业,也用于政府。
- 由于支持,巴西联邦政府支持巴西联邦政府 Linux 世界闻名。
- 俄罗斯军队自己制造的新闻报道 Linux 作为发布版 G.H.ost 该项目已取得成果。
- 印度的 Kerala 联邦计划在全联邦高中推广使用 Linux。
- 为了获得技术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排他性地使用龙芯处理器 Linux。
- 在西班牙的一些地区发展自己 Linux 发布版,并且在政府与教育领域广泛使用,如 Extremadura 地区的 gnuLinEx 和 Andalusia 地区的 Guadalinex。
- 葡萄牙也使用自己的葡萄牙 Linux 发布版 Caixa Mágica,用于 Magalh?es 笔记本电脑和 e-escola 政府软件。
- 法国和德国也开始逐开始逐 Linux。
1.5 linux & windows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Gohaof5-1628825168547)(C:\Users\10512\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809092144841.png)]
2. 环境搭建(待补充)
待补充
3. 走近Linux系统
开机登录
开机会启动许多程序。它们在Windows叫做"服务"(service),在Linux就叫做"守护进程"(daemon)。
开机成功后,它会显示一个文本登录界面,这个界面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登录界面,在这个登录界面中会提示用户输入用户名,而用户输入的用户将作为参数传给login程序来验证用户的身份,密码是不显示的,输完回车即可!
一般来说,用户的登录方式有三种:
- 命令行登录
- ssh登录
- 图形界面登录
最高权限账户为 root,可以操作一切!
关机
在linux领域内大多用在服务器上,很少遇到关机的操作。毕竟服务器上跑一个服务是永无止境的,除非特殊情况下,不得已才会关机。
关机指令为:shutdown ;
在linux领域内大多用在服务器上,很少遇到关机的操作。毕竟服务器上跑一个服务是永无止境的,除非特殊情况下,不得已才会关机。
关机指令为:shutdown ;
sync # 将数据由内存同步到硬盘中。
shutdown # 关机指令,你可以man shutdown 来看一下帮助文档。例如你可以运行如下命令关机:
shutdown –h 10 # 这个命令告诉大家,计算机将在10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h now # 立马关机
shutdown –h 20:25 # 系统会在今天20:25关机
shutdown –h +10 # 十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r now # 系统立马重启
shutdown –r +10 # 系统十分钟后重启
reboot # 就是重启,等同于 shutdown –r now
halt # 关闭系统,等同于shutdown –h now 和 poweroff
以下是对这些目录的解释:
- /bin:bin是Binary的缩写, 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
- /boot: 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 /dev : 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 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在Linux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 /etc: 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 /home:用户的主目录,在Linux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
- /lib: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
- /lost+found: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 /media: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 /mnt: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 /opt: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是空的。
- /proc: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 /root: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 /sbin: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 /srv: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 /sys:这是linux2.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2.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
- /tmp: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 /usr: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
- /usr/bin: 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 /usr/sbin: 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 /usr/src: 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 /var: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 /run: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
linux内核和文件分类
内核:是linux系统的核心,负责虚拟内存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管理
SHELL:是一种位于用户和内核之间的接口程序,负责命令解释默认的SHELL程序(Bash)
文件系统:一种规定用户文件存放的原则。EXT2,EXT3,SWAP(交换分区,类似于图书管理员管理文件的)ISO9660光盘文件系统 NFS网络文件系统。。。
文件的分类:
1.普通文件
文本文件:用ASCII码表示,可编辑
二进制:不可查看,不可修改
2.目录文件 :存放的内容是目录中的文件名和子目录名
3.设备文件(/dev):用于用户访问物理设备所用,分为块设备和字符设备
文件的颜色区别:
1白色:普通文件 2红色:压缩文件 3蓝色:目录文件 4紫色:链接文件
5黄色:设备文件(/dev) 6青绿色:可执行文件(/bin,/sbin) 7粉红色:图片文件
4. 基本的常用命令
4.1 目录管理
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我们知道Linux的目录结构为树状结构,最顶级的目录为根目录 /。
其他目录通过挂载可以将它们添加到树中,通过解除挂载可以移除它们。
在开始本教程前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
绝对路径:
路径的写法,由根目录 / 写起,例如:/usr/share/doc 这个目录。
相对路径:
路径的写法,不是由 / 写起,例如由 /usr/share/doc 要到 /usr/share/man 底下时,可以写成:cd …/man 这就是相对路径的写法啦!
处理目录的常用命令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几个常见的处理目录的命令吧:
- ls: 列出目录
- cd:切换目录
- pwd:显示目前的目录
- mkdir:创建一个新的目录
- rmdir:删除一个空的目录
- cp: 复制文件或目录
- rm: 移除文件或目录
- mv: 移动文件与目录,或修改文件与目录的名称
你可以使用 man [命令] 来查看各个命令的使用文档,如 :man cp。
ls (列出目录)
在Linux系统当中, ls 命令可能是最常被运行的。
语法:
[root@www ~]# ls [-aAdfFhilnrRSt] 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 -a :全部的文件,连同隐藏文件( 开头为 . 的文件) 一起列出来(常用)
- -l :长数据串列出,包含文件的属性与权限等等数据;(常用)
将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列出来(含属性与隐藏档)
[root@www ~]# ls -al ~
cd (切换目录)
cd是Change Directory的缩写,这是用来变换工作目录的命令。
语法:
cd [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
pwd ( 显示目前所在的目录 )
pwd 是 Print Working Directory 的缩写,也就是显示目前所在目录的命令。
pwd [-P]
选项与参数:-P :显示出确实的路径,而非使用连接(link) 路径。
测试:
# 单纯显示出目前的工作目录
[root@www ~]# pwd
/root
# 如果是链接,要显示真实地址,可以使用 -P参数
[root@www /]# cd bin
[root@www bin]# pwd -P
/usr/bin
mkdir(创建新目录)
mkdir xxx
mkdir -p xxx/xxx/xxx 创建层级目录
rmdir(删除目录)
rmdir xxx
rmdir -p xxx/xxx/xxx 删除递归目录
cp(复制文件或者目录)
cp test xxx/xxx/xxx
语法:
[root@www ~]# cp [-adfilprsu] 来源档(source) 目标档(destination)
[root@www ~]# cp [options] source1 source2 source3 .... directory
选项与参数:
- **-a:**相当於 -pdr 的意思,至於 pdr 请参考下列说明;(常用)
- **-p:**连同文件的属性一起复制过去,而非使用默认属性(备份常用);
- **-d:**若来源档为连结档的属性(link file),则复制连结档属性而非文件本身;
- **-r:**递归持续复制,用於目录的复制行为;(常用)
- **-f:**为强制(force)的意思,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无法开启,则移除后再尝试一次;
- **-i:**若目标档(destination)已经存在时,在覆盖时会先询问动作的进行(常用)
- **-l:**进行硬式连结(hard link)的连结档创建,而非复制文件本身。
- **-s:**复制成为符号连结档 (symbolic link),亦即『捷径』文件;
- **-u:**若 destination 比 source 旧才升级 destination
rm ( 移除文件或目录 )
语法:
rm [-fir] 文件或目录
选项与参数:
- -f :就是 force 的意思,忽略不存在的文件,不会出现警告信息;
- -i :互动模式,在删除前会询问使用者是否动作
- -r :递归删除啊!最常用在目录的删除了!这是非常危险的选项!!!
注意不要使用 rm -rf / 这样会使系统中的所有文件都会被删除!
mv(移动文件或者目录 && 重命名文件)
-f 强制
-u 只替换以及更新过的文件
语法:
[root@www ~]# mv [-fiu] source destination[root@www ~]# mv [options] source1 source2 source3 .... directory
选项与参数:
- -f :force 强制的意思,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不会询问而直接覆盖;
- -i :若目标文件 (destination) 已经存在时,就会询问是否覆盖!
- -u :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 source 比较新,才会升级 (update)
4.2 基本属性
4.2.1 看懂文件属性
Linux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多用户系统,不同的用户处于不同的地位,拥有不同的权限。为了保护系统的安全性,Linux系统对不同的用户访问同一文件(包括目录文件)的权限做了不同的规定。
在Linux中我们可以使用ll
或者ls –l
命令来显示一个文件的属性以及文件所属的用户和组,如: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IHnH0CXS-1628825168548)(C:\Users\10512\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810084437243.png)]
实例中,boot文件的第一个属性用"d"表示。"d"在Linux中代表该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
在Linux中第一个字符代表这个文件是目录、文件或链接文件等等:
- 当为[ d ]则是目录
- 当为[ - ]则是文件;
- 若是[ l ]则表示为链接文档 ( link file );(类似windows下的快捷方式)
- 若是[ b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可供储存的接口设备 ( 可随机存取装置 );
- 若是[ c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例如键盘、鼠标 ( 一次性读取装置 )。
接下来的字符中,以三个为一组,且均为『rwx』 的三个参数的组合。
其中,[ r ]代表可读(read)、[ w ]代表可写(write)、[ x ]代表可执行(execute)。
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权限的位置不会改变,如果没有权限,就会出现减号[ - ]而已。
每个文件的属性由左边第一部分的10个字符来确定(如下图):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jREcBsTR-1628825168550)(C:\Users\10512\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810084806099.png)]
Linux的文件权限:
文件和群组是最基本的安全防护功能
列表文件指令ls -al
7个字段
文件属性(-rwx rwx rws) 连接数(1) 文件拥有者(root) 文件所属群组(root)
文件容量(293) 文件最后被修改的时间(0ct 19 21:24) 文件名(test)
从左至右用0-9这些数字来表示。
第0位确定文件类型,第1-3位确定属主(该文件的所有者)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4-6位确定属组(所有者的同组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7-9位确定其他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其中:
第1、4、7位表示读权限,如果用"r"字符表示,则有读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则没有读权限;
第2、5、8位表示写权限,如果用"w"字符表示,则有写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没有写权限;
第3、6、9位表示可执行权限,如果用"x"字符表示,则有执行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则没有执行权限。
4.2.2 修改文件属性
1、chgrp:更改文件属组(非重点)
chgrp [-R] 属组名 文件名
-R:递归更改文件属组,就是在更改某个目录文件的属组时,如果加上-R的参数,那么该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的属组都会更改。
2、chown:更改文件属主,也可以同时更改文件属组(非重点)
chown [–R] 属主名 文件名chown [-R] 属主名:属组名 文件名
3、chmod:更改文件9个属性(重点)
chmod [-R] xyz 文件或目录
Linux文件属性有两种设置方法,一种是数字,一种是符号。
Linux文件的基本权限就有九个,分别是owner/group/others三种身份各有自己的read/write/execute权限。
先复习一下刚刚上面提到的数据:文件的权限字符为:『-rwxrwxrwx』, 这九个权限是三个三个一组的!其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来代表各个权限,各权限的分数对照表如下:
r:4 w:2 x:1
每种身份(owner/group/others)各自的三个权限(r/w/x)分数是需要累加的,例如当权限为:[-rwxrwx—] 分数则是:
- owner = rwx = 4+2+1 = 7
- group = rwx = 4+2+1 = 7
- others= — = 0+0+0 = 0
chmod 770 filename
4.2.3 文件内容查看
Linux系统中使用以下命令来查看文件的内容:
- cat 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常用)
- tac 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可以看出 tac 是 cat 的倒着写!
- nl 显示的时候,顺道输出行号!
- more 一页一页的显示文件内容(空格代表翻页,enter代表向下看一行,:f可以看到当前行号)
- less 与 more 类似,但是比 more 更好的是,他可以往前翻页!(空格代表翻页,上下键代表翻动页面,退出q命令,向下查询字符串 /要查询的字符,向上使用?查询,n 继续搜寻下一个,N 向上寻找)
- head 只看头几行(通过-n参数,来控制选择几行)
- tail 只看尾巴几行(-n)
你可以使用 *man [命令]*来查看各个命令的使用文档,如 :man cp。
ifconfig
命令查看网络配置
cat 由第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语法:
cat [-AbEnTv]
选项与参数:
- -A :相当於 -vET 的整合选项,可列出一些特殊字符而不是空白而已;
- -b :列出行号,仅针对非空白行做行号显示,空白行不标行号!
- -E :将结尾的断行字节 $ 显示出来;
- -n :列印出行号,连同空白行也会有行号,与 -b 的选项不同;
- -T :将 [tab] 按键以 ^I 显示出来;
- -v :列出一些看不出来的特殊字符
测试:
# 查看网络配置: 文件地址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root@kuangshen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DEVICE=eth0BOOTPROTO=dhcpONBOOT=yes
tac
tac与cat命令刚好相反,文件内容从最后一行开始显示,可以看出 tac 是 cat 的倒着写!如:
[root@kuangshen ~]# tac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ONBOOT=yesBOOTPROTO=dhcpDEVICE=eth0
nl 显示行号
语法:
nl [-bnw] 文件
选项与参数:
- -b :指定行号指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b a :表示不论是否为空行,也同样列出行号(类似 cat -n);-b t :如果有空行,空的那一行不要列出行号(默认值);
- -n :列出行号表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n ln :行号在荧幕的最左方显示;-n rn :行号在自己栏位的最右方显示,且不加 0 ;-n rz :行号在自己栏位的最右方显示,且加 0 ;
- -w :行号栏位的占用的位数。
测试:
[root@kuangshen ~]# nl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1DEVICE=eth02BOOTPROTO=dhcp3ONBOOT=yes
more 一页一页翻动
在 more 这个程序的运行过程中,你有几个按键可以按的:
- 空白键 (space):代表向下翻一页;
- Enter :代表向下翻『一行』;
- /字串 :代表在这个显示的内容当中,向下搜寻『字串』这个关键字;
- :f :立刻显示出档名以及目前显示的行数;
- q :代表立刻离开 more ,不再显示该文件内容。
- b 或 [ctrl]-b :代表往回翻页,不过这动作只对文件有用,对管线无用。
[root@kuangshen etc]# more /etc/csh.login....(中间省略)....--More--(28%) # 重点在这一行喔!你的光标也会在这里等待你的命令
less 一页一页翻动,以下实例输出/etc/man.config文件的内容:
less运行时可以输入的命令有:
- 空白键 :向下翻动一页;
- [pagedown]:向下翻动一页;
- [pageup] :向上翻动一页;
- /字串 :向下搜寻『字串』的功能;
- ?字串 :向上搜寻『字串』的功能;
- n :重复前一个搜寻 (与 / 或 ? 有关!)
- N :反向的重复前一个搜寻 (与 / 或 ? 有关!)
- q :离开 less 这个程序;
[root@kuangshen etc]# more /etc/csh.login....(中间省略)....: # 这里可以等待你输入命令!
head 取出文件前面几行
语法:
head [-n number] 文件
选项与参数:-n 后面接数字,代表显示几行的意思!
默认的情况中,显示前面 10 行!若要显示前 20 行,就得要这样:
[root@kuangshen etc]# head -n 20 /etc/csh.login
tail 取出文件后面几行
语法:
tail [-n number] 文件
选项与参数:
- -n :后面接数字,代表显示几行的意思
默认的情况中,显示最后 10 行!若要显示最后 20 行,就得要这样:
[root@kuangshen etc]# tail -n 20 /etc/csh.login
4.3 硬链接和软链接(了解)
拓展:Linux 链接概念
Linux 链接分两种,一种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另一种被称为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
情况下,ln 命令产生硬链接。
-s 软连接
touch 创建文件
echo 输入字符串,也可以输入到文件中
硬连接
硬连接指通过索引节点来进行连接。在 Linux 的文件系统中,保存在磁盘分区中的文件不管是什么类型都给它分配一个编号,称为索引节点号(Inode Index)。在 Linux 中,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索引节点是存在的。比如:A 是 B 的硬链接(A 和 B 都是文件名),则 A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与 B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相同,即一个 inode 节点对应两个不同的文件名,两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文件,A 和 B 对文件系统来说是完全平等的。删除其中任何一个都不会影响另外一个的访问。
硬连接的作用是允许一个文件拥有多个有效路径名,这样用户就可以建立硬连接到重要文件,以防止“误删”的功能。其原因如上所述,因为对应该目录的索引节点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只删除一个连接并不影响索引节点本身和其它的连接,只有当最后一个连接被删除后,文件的数据块及目录的连接才会被释放。也就是说,文件真正删除的条件是与之相关的所有硬连接文件均被删除。
软连接
另外一种连接称之为符号连接(Symbolic Link),也叫软连接。软链接文件有类似于 Windows 的快捷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文件。在符号连接中,文件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文件,其中包含的有另一文件的位置信息。比如:A 是 B 的软链接(A 和 B 都是文件名),A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与 B 的目录项中的 inode 节点号不相同,A 和 B 指向的是两个不同的 inode,继而指向两块不同的数据块。但是 A 的数据块中存放的只是 B 的路径名(可以根据这个找到 B 的目录项)。A 和 B 之间是“主从”关系,如果 B 被删除了,A 仍然存在(因为两个是不同的文件),但指向的是一个无效的链接。
测试:
[root@kuangshen /]# cd /home[root@kuangshen home]# touch f1 # 创建一个测试文件f1[root@kuangshen home]# lsf1[root@kuangshen home]# ln f1 f2 # 创建f1的一个硬连接文件f2[root@kuangshen home]# ln -s f1 f3 # 创建f1的一个符号连接文件f3[root@kuangshen home]# ls -li # -i参数显示文件的inode节点信息397247 -rw-r--r-- 2 root root 0 Mar 13 00:50 f1397247 -rw-r--r-- 2 root root 0 Mar 13 00:50 f2397248 lrwxrwxrwx 1 root root 2 Mar 13 00:50 f3 -> f1
从上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硬连接文件 f2 与原文件 f1 的 inode 节点相同,均为 397247,然而符号连接文件的 inode 节点不同。
# echo 字符串输出 >> f1 输出到 f1文件[root@kuangshen home]# echo "I am f1 file" >>f1[root@kuangshen home]# cat f1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cat f2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cat f3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rm -f f1[root@kuangshen home]# cat f2I am f1 file[root@kuangshen home]# cat f3cat: f3: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通过上面的测试可以看出:当删除原始文件 f1 后,硬连接 f2 不受影响,但是符号连接 f1 文件无效;
依此您可以做一些相关的测试,可以得到以下全部结论:
- 删除符号连接f3,对f1,f2无影响;
- 删除硬连接f2,对f1,f3也无影响;
- 删除原文件f1,对硬连接f2没有影响,导致符号连接f3失效;
- 同时删除原文件f1,硬连接f2,整个文件会真正的被删除。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J2fxKpIU-1628825168551)(C:\Users\10512\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810104703746.png)]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qcoD7QSr-1628825168552)(C:\Users\10512\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810105204031.png)]
5. Vim编辑器
5.1 什么是Vim编辑器
Vim是从 vi 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代码补完、编译及错误跳转等方便编程的功能特别丰富,在程序员中被广泛使用。
简单的来说, vi 是老式的字处理器,不过功能已经很齐全了,但是还是有可以进步的地方。
vim 则可以说是程序开发者的一项很好用的工具。
所有的 Unix Like 系统都会内建 vi 文书编辑器,其他的文书编辑器则不一定会存在。
连 vim 的官方网站 (http://www.vim.org) 自己也说 vim 是一个程序开发工具而不是文字处理软件。
5.2 三种使用模式
基本上 vi/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命令模式(Command mode),输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线命令模式(Last line mode)。这三种模式的作用分别是:
命令模式:
用户刚刚启动 vi/vim,便进入了命令模式。
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而非输入字符。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
-
i 切换到输入模式,以输入字符。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9srzY1Xk-1628825168553)(C:\Users\10512\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810144055849.png)]
-
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
: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如果是编辑模式,需要退出ESC
若想要编辑文本:启动Vim,进入了命令模式,按下i,切换到输入模式。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
输入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就进入了输入模式。
在输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键:
-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输入字符
- ENTER,回车键,换行
- BACK 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 DEL,删除键,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
- 方向键,在文本中移动光标
- HOME/END,移动光标到行首/行尾
- Page Up/Page Down,上/下翻页
- Insert,切换光标为输入/替换模式,光标将变成竖线/下划线
- ESC,退出输入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英文冒号)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
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可用的命令非常多。
在底线命令模式中,基本的命令有(已经省略了冒号):
- q 退出程序
- w 保存文件
按ESC键可随时退出底线命令模式。
简单的说,我们可以将这三个模式想成底下的图标来表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25otMvjk-1628825168554)(C:\Users\10512\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10810145138290.png)]
新建或者编辑文件,按i进入编辑模式,编写内容,编写完成后退出编辑模式,esc,退出之后进入底线命令模式:wq,保存退出
5.3 Vim 按键说明
除了上面简易范例的 i, Esc, :wq 之外,其实 vim 还有非常多的按键可以使用。
第一部分:一般模式可用的光标移动、复制粘贴、搜索替换等
移动光标的方法 | |
---|---|
h 或 向左箭头键(←) | 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
j 或 向下箭头键(↓) | 光标向下移动一个字符 |
k 或 向上箭头键(↑) | 光标向上移动一个字符 |
l 或 向右箭头键(→) | 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
[Ctrl] + [f] | 屏幕『向下』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 Down]按键 (常用) |
[Ctrl] + [b] | 屏幕『向上』移动一页,相当于 [Page Up] 按键 (常用) |
[Ctrl] + [d] | 屏幕『向下』移动半页 |
[Ctrl] + [u] | 屏幕『向上』移动半页 |
+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下一行 |
- | 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上一行 |
n< space> | 那个 n 表示『数字』,例如 20 。按下数字后再按空格键,光标会向右移动这一行的 n 个字符。 |
0 或功能键[Home] | 这是数字『 0 』: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前面字符处 (常用) |
$ 或功能键[End] | 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后面字符处(常用) |
H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上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M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中央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L | 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下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G |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最后一行(常用) |
nG | n 为数字。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n 行。例如 20G 则会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20 行(可配合 :set nu) |
gg | 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一行,相当于 1G 啊!(常用) |
n< Enter> | n 为数字。光标向下移动 n 行(常用) |
搜索替换 | |
---|---|
/word | 向光标之下寻找一个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例如要在档案内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就输入 /vbird 即可!(常用) |
?word | 向光标之上寻找一个字符串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 |
n |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代表重复前一个搜寻的动作。举例来说, 如果刚刚我们执行 /vbird 去向下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则按下 n 后,会向下继续搜寻下一个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如果是执行 ?vbird 的话,那么按下 n 则会向上继续搜寻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 |
N | 这个 N 是英文按键。与 n 刚好相反,为『反向』进行前一个搜寻动作。例如 /vbird 后,按下 N 则表示『向上』搜寻 vbird 。 |
删除、复制与粘贴 | |
---|---|
x, X | 在一行字当中,x 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 (相当于 [del] 按键), X 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相当于 [backspace] 亦即是退格键) (常用) |
nx | n 为数字,连续向后删除 n 个字符。举例来说,我要连续删除 10 个字符, 『10x』。 |
dd | 删除游标所在的那一整行(常用) |
ndd | n 为数字。删除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dd 则是删除 20 行 (常用) |
d1G | 删除光标所在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
dG | 删除光标所在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
d$ | 删除游标所在处,到该行的最后一个字符 |
d0 | 那个是数字的 0 ,删除游标所在处,到该行的最前面一个字符 |
yy | 复制游标所在的那一行(常用) |
nyy | n 为数字。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例如 20yy 则是复制 20 行(常用) |
y1G | 复制游标所在行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 |
yG | 复制游标所在行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 |
y0 |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首的所有数据 |
y$ | 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尾的所有数据 |
p, P | p 为将已复制的数据在光标下一行贴上,P 则为贴在游标上一行!举例来说,我目前光标在第 20 行,且已经复制了 10 行数据。则按下 p 后, 那 10 行数据会贴在原本的 20 行之后,亦即由 21 行开始贴。但如果是按下 P 呢?那么原本的第 20 行会被推到变成 30 行。(常用) |
J | 将光标所在行与下一行的数据结合成同一行 |
c | 重复删除多个数据,例如向下删除 10 行,[ 10cj ] |
u | 复原前一个动作。(常用) |
[Ctrl]+r | 重做上一个动作。(常用) |
第二部分:一般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
进入输入或取代的编辑模式 | |
---|---|
i, I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i 为『从目前光标所在处输入』, I 为『在目前所在行的第一个非空格符处开始输入』。(常用) |
a, A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a 为『从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 A 为『从光标所在行的最后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常用) |
o, O | 进入输入模式(Insert mode):这是英文字母 o 的大小写。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行处输入新的一行』;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处的上一行输入新的一行!(常用) |
r, R | 进入取代模式(Replace mode):r 只会取代光标所在的那一个字符一次;R会一直取代光标所在的文字,直到按下 ESC 为止;(常用) |
[Esc] | 退出编辑模式,回到一般模式中(常用) |
第三部分:一般模式切换到指令行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
指令行的储存、离开等指令 | |
---|---|
:w | 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档案中(常用) |
:w! | 若文件属性为『只读』时,强制写入该档案。不过,到底能不能写入, 还是跟你对该档案的档案权限有关啊! |
:q | 离开 vi (常用) |
:q! | 若曾修改过档案,又不想储存,使用 ! 为强制离开不储存档案。 |
注意一下啊,那个惊叹号 (!) 在 vi 当中,常常具有『强制』的意思~ | |
:wq | 储存后离开,若为 :wq! 则为强制储存后离开 (常用) |
ZZ | 这是大写的 Z 喔!若档案没有更动,则不储存离开,若档案已经被更动过,则储存后离开! |
:w [filename] | 将编辑的数据储存成另一个档案(类似另存新档) |
:r [filename] | 在编辑的数据中,读入另一个档案的数据。亦即将 『filename』 这个档案内容加到游标所在行后面 |
:n1,n2 w [filename] | 将 n1 到 n2 的内容储存成 filename 这个档案。 |
:! command | 暂时离开 vi 到指令行模式下执行 command 的显示结果!例如 『:! ls /home』即可在 vi 当中看 /home 底下以 ls 输出的档案信息! |
:set nu | 显示行号,设定之后,会在每一行的前缀显示该行的行号 |
:set nonu | 与 set nu 相反,为取消行号! |
6. GCC(待补充)
GCC 编程流程分为四个阶段:
-预编译(Pre-Processing) 编译做的预备工作
-编译(Compiling) 汇编语言
-汇编(Assembling) 把汇编语言变成机器语言
-链接(Linking) 链接目标文件和库,生成一个可运行文件
GCC通过后缀来区分输入文件的类型:
-.c:C语言源代码文件
-.a:由目标文件构成的库文件
-.C ,.cc或 .cpp:C++源代码文件
-.h:头文件
-.i:经过预处理过的C源代码文件
-.ii:经过预处理过的C++源代码文件
-.o:编译后的目标文件
-.s:汇编语言源代码文件
-.S:经过预编译的汇编语言源代码文件
已有文件hello.c
-分阶段编译:
预编译:gcc-E hello.c -o hello.i
编译:gcc -S hello.i -o hello.S
汇编:gcc -c hello.S -o hello.o
链接:gcc hello.o -o hello
-单步完成编译:
gcc hello.c -o hello
-运行:
./hello
GCC的参数
-g 在可执行程序中包含标准调试信息(用于GDB调试)
-o file 指定输出文件为file
-I dir 在头文件的搜索路径列表中添加dir路径 (大写i)
eg: gcc -l /home/student/include test.c -o test
-L dir 在库文件的搜索路径列表中添加dir路径
-Iname 链接名为libname.so的库文件 (小写L)
eg: gcc -L/home/student/lib -lmylib test.c -o test
GDB
调试工具;断点
设置断点与恢复命令
info b
break/b 行号或者函数名<条件表达式>
delete 断点号
disable断点号
enable断点号
step/s 单步调试(进入子函数)
next/n 单步调试(不进入子函数)
contiune/c继续执行函数,直到函数结束或者遇到新的断点
7. Linux编程(待完善)
7.1时间编程
时间类型
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世界标准时间,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reenwich Mean Time,GMT)
Calendar Time:日历时间,是用“从一个标准时间点(1970年1月1日0点)到此时经过的秒数”来表示时间
获取日历时间
#include
Time_t time(time_t *tloc)
功能:获取日历时间,即从1970年1月1日0点
到现在所经历的秒数
-typedef long time t
时间转化
struct tm *gmtime(const time_t *timep)
功能:将日历时间转化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并保存至tm结构
struct tm *localtime(const time_t *timep)
功能:将日历时间转化为本地时间,并保存至tm结构
时间的保存
struct tm{
int tm_sec; //秒值
int tm_min; //分钟值
int tm_hour; //小时值
int tm_mday; //本月第几日
int tm_mon; //本年第几月
int tm_year; //int tm_year+1900=哪一年
int tm_wday; //本周第几日
int tm_yday; //本年第几日
int tm_isdst; //日光节约时间
};
时间显示
char *asctime(const struct tm *tm)
功能:将tm格式的时间转化为字符串
比如:Tue Oct 11:24:00 2020
char *asctime(const time_t *timep)
功能:将日历时间转化为本地时间的字符串形式
获取时间
int gettimeofday(stryct timeval*tv,struct timezone *tz)
功能:获取从今日凌晨到现在的时间差,常用与计算事件耗时。
truct timeval
{
int tv_sec; //秒数
int tv_usec; //微秒数
}
延时执行
unsigned int sleep(unsigned int seconds)
功能:使程序睡觉seconds秒
void usleep(unsigned long usec)
功能:使程序睡眠usec微秒
7.2文件编程
系统调用
int creat(const char *filename,mode_t mode)
filename:要创建的文件名(包含路径,缺省路径为当前路径)
mode:创建方式
int open(const char *filename,int flags)
int open(const char *filename,int flags,mode_t mode)
int read(int fd,const void *buf,size_t length);
功能:从文件描述符fd所指定的文件中读取length个字节到buf所指向的缓冲区,返回值为实际读取的字节数
//第一个参数是文件名 三个参数的open第三个参数是模式 若打开文件不存在就创建一个
int lseek(int fd,offset_t offset,int whence);
功能:将文件读写指针相对whence移动offset个字节(向前移动是正值,向后移动是负值)。操作成功是,返回文件指针相对于头文件的位置
whence可使用下述值:
SEEK_SET:相对文件头
SEEK_CUR:相对文件读写指针的当前位置
SEEK_END:相对文件末尾
offset可取负值,表示向前移动。例如下述调用可以将文件指针相对于当前位置向前移动5个字节
lseek(fd,-5,SEEK_CUR);
char *getcwd(char *buffer,size_t size);
得到当前路径
提供一个size大小的buffer,getcwd会把当前的路径名copy到buffer中。如果buffer太小,函数会返回-1。
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create_file(char *filename){
if(creat(filename,0755)<0){
printf(“create file %s failure!\n”,filename);
exit(EXIT_FAILURE);
}else{
printf(“create file %s success!\n”,filename);
}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int i;
if(argc<2){
perror(“you haven’t input the filename,please try again!\n”);
exit(EXIT_FAILURE);
}
for(i=1;i
create_file(argv[i]);
}
exit(EXIT_SUCCESS);
}
7.3进程编程
·概念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的一次运行活动 占有独立的资源
·特点
-动态性:不知道啥时候运行 内存 可变的
-并发性:可以和其他程序同时运行
-独立性:不依附其他程序自己独立运行
-异步性:自己独立运行,不被其他干扰
——————————————————————————————————————
同步:相互协调按照一定规则一起运行
进程三态图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oDiAr0Gf-1628825168554)(file:///C:\Users\10512\AppData\Local\Temp\ksohtml23668\wps1.jpg)]
进程互斥
当有若干个进程都要使用某个共享资源时,任何时刻最多允许一个进程使用,其他要使用该资源的进程必须等待,直到占用该资源者释放了该资源为止。
临界资源
操作系统中将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
临界区
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代码称为临界区。为实现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应保证诸进程互斥地进入各自的临界区
进程调度
·概念:
-按一定算法,从一组待运行的进程中选出来一个来占有CPU运行时间。
·调度方式:
-抢占式
-非抢占式
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
·短进程优先
·高优先级优先
·时间片轮转
死锁
·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形成一种僵局,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获取ID
·#include
·#include
·pid_t getpid(void)
-获取本进程ID
·pid_t getppid(void)
-获取父进程ID
进程创建-fork
·#include
Pid_t fork(void)
功能:创建子进程。调用一次返回两次三种不同的返回值:
·父进程中: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PID;
·子进程中,返回0;
·如果出现错误:返回一个负值。
运行结果分析
·子进程的数据空间、堆栈空间都会从父进程得到一个拷贝,而不是共享。
fork和vfork
·fork:子进程拷贝父进程的数据段
·vfork:子进程和父进程共享数据段
·fork:子进程和父进程执行次序不确定
·vfork:子进程先运行,父进程后运行
execl(“/bin/touch”,”/home/zdd/文件1”NULL)
#include
Int execl(const char * path,counst char * arg1,…)
参数:
path:被执行程序名(含完整路径)。
arg1-argn:被执行程序所需的命令行参数,含程序名,以空指针(NULL)结束
System(“touch 文件1”);
#include
Int system(counst char* string)
功能:
调用fork产生进程,由子进程来调用/bin/dh -c string来执行参数string所产生的命令
7.4串口编程
·串口在Linux中表示
在/dev目录下
-ttySx:对应于comx ttySACx2
-ttyUSBx:对应于USB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