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单电子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 电话:400-990-0325

松下plcgr7安装序列号_向上一阶段跃进,松下 SZ5/SX2 对比、体验与心得

时间:2023-05-31 00:07:00 sz5振动传感器

4640af926ead5acf26aeff003a3424a9.png

最近升级了自己的备用 Windows 笔记本(共花费 32800 日元,约合人民币 2161 元),所以有了这篇像往常一样很水的文章。

这次出现的机器也是二手的,BIOS 到手就能达到使用时间 4000 小时以上,屏幕部分有明显缺陷。如果你在阅读时感到妨碍,在这里道歉。

SX2 请移动:

Mation Wang:东洋超级业务机材1000元,二手松下 SX2 使用心得zhuanlan.zhihu.com

第一印象

CF-SZ 系列上市于 2015 年 11 月亮,就在以前 CF-SX 系列 12 英寸机型的直系后续产品进一步减轻了重量,换成了新的屏幕比例,修改了外观细节。

由于屏幕比例的变化,机身尺寸也相同 12 英寸的 CF-SX 有区别,请参考下图。

考虑到 SX2 由于严格考虑,我取下了大型电池组,会增加机身后面的长度 SX2 的电池。

左侧为 SZ5

接口布局如下图所示,SZ5 取消了 USB 2.0 接口及 MODEM 的预留位置(SX2 选择右侧的灰色塑料块 MODEM 电话线接口位置在机型上),出风口对调,VGA 与 RJ45 硬件无线开关也被移到网线接口的右侧,VGA 接口两端的固定螺孔也被取消。

左侧,上方为 SZ5

右,上 SZ5

两者的厚度均为 25 mm 左右,SZ5 的官方数据 25.3 mm 相较 SX 系列的 25.4 mm 同时,略有优势,SZ5 厚度不受电池影响。

右侧为 SX2

我手里的这个 SZ5 是无光驱版,所以前部只有塑料挡板,而不是光驱托盘,SX 该系列应该是最后一代带有手持式掀盖式光驱 Let's Note 型号,之后所有型号都是前侧弹出的托盘光驱。

状态指示灯由 SX2 除此之外,手掌托面移动到机身前方 SDXC 读卡器、耳机麦克风一体化 3.5 mm 接口 与 滑块式电源开关嵌入指示灯。

SZ5 正面

SZ5 保持了 2 mm 键盘键程和 19 mm 按键间距,键盘布局调整,方向键独立,部分型号可选 FeLiCa 手持位置也会出现读卡器模块和指纹识别器。

从 SX2 右侧移到掌托面顶部,然后模型变成立体声。

SZ5 掌托面

有指纹识别 SZ5 掌托参考

打开顶盖,屏幕比例的变化会更加明显。

SZ5 环境光传感器配置在屏幕顶部,显示亮度可自动调节。内置摄像头的分辨率由 720P 提升到 1080P,阵列麦克风同时配置。

SZ5 在顶部,摄像头左侧的灰色点是环境光传感器

虽然厚度没有明显变化,但厚度没有明显变化 SZ5 在 SX 在此基础上,它有一个更轻量化的设计。推出时,配备小电池组的内置光驱机型 929 g,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轻的内置光驱笔记本。

我手中的无光驱机型在配合小电池时具有更极端的重量性能。只有官方数据 849 g 重量(电池重量 225 g),手上的感觉对我来说是极其难忘的。这个数据也低于以轻薄著称的数据 LG Gram(14Z90N 999 g) 苹果,同尺寸著名的超便携式机型 New MacBook 12"(920 g)。

并且在这样的重量下,SZ5 铝镁合金机身仍有顶盖 100 kg 抗压能力,和 30/76 cm 高度防跌性能。

基本使用

SZ 松下系列开始 12 英寸机型的屏幕素质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从以往的 1600*900 TN 显示屏一举升至 1900*1200 分辨率的 IPS 雾面液晶屏,结合自动亮度调节功能,大大提高了使用体验。

分辨率对比

但遗憾的是,我手头的车型有明显的亮点问题,在纯色背景下尤为明显。如下图所示,这可能是前车主使用不当造成的,也成为同等配置二手车型相对便宜的原因。

亮斑故障图

但即便如此,这个显示屏与对比型号 SX2 上的 TN 相比之下,性能仍远远超过后者,请参考 SZ5 关闭自动亮度后,将两台机器的亮度调整到最高对比度,左侧为 SZ5。

尤其是左侧的 SZ5 从视角上看,提升引人注目。

上视角

平摊状态的视角

侧视角

松下在系统中将显示器显示为自己的硬件 ID,因此,不能直接查看面板的具体型号,而是在亚马逊等渠道搜索 SZ5 可用的液晶屏备件可以在一些商家的商品名称中得到类似的答案,其中一个答案叫做 CLAA121FP01 XN 显示面板。

根据一些商家的描述,这个屏幕和 SZ6 因此,以下数据将引用日本媒体 the 比较对 SZ6 在这个评估中 SZ6 拥有最高 345 nits 显示亮度和优秀的视角,但色域不能完全覆盖 sRGB。

SZ6 色域测试图

除了屏幕上的提升,SZ5 圆形触摸板的操作体验 SX2 这个触摸板仍然来自新思,需要松下自己的控制软件来实现边缘滚轮功能。

由于 SZ5 可以直接从松下下载到完整的原厂恢复镜像。为了节省时间,我直接用镜像恢复了整个系统。镜像版本是 Windows 10 Pro 然后通过易升级升级到1903 2004年,松下原厂附带 OEM 应用如下表所示。

相机实用程序,图片共享实用程序,用户手册,制作恢复盘,PC 设定中心(Utility)

大调功能的大部分集成「Panasonic PC设定ユーティリティ」控制面板,和 Lenovo Vantage 从传统应用到 UWP 程序。

功能设置

风扇转速模式调整

之前机型上的「电源计划扩展实用程序(Power Plan Extension / 電源プラン拡張ユーティリティ)」被取消,导致电源管理方面的选项被弱化,仅剩 Windows 中的一个松下电源方案与限制最大可用量为 80% 的 ECO 模式。

硬件性能

本文中出现的 SZ5 配置如下,采用了 M.2 SATA SSD 与板载不可更换的内存,SSD 为 PM871。

内置网卡从 SX2 的双频 300Mbps Intel 6205 升级到了最高 867Mbps 的 Intel 8260AC,整合了蓝牙功能,对 802.11ac 的支持可以通过松下自家的控制面板禁用。

因为 SZ5 与 SX2 除开屏幕之外的体验区别不够大,为了凑字数,我在这里加入了一个娱乐性质浓郁的性能测试环节,测试软件仅使用 Cinebench R20。

由于具备「电源计划扩展实用程序」的 SX2 在内置的电源方案上与基本沿用 Windows 自带的 SZ5 有所不同,我只能尽量控制变量,将它们调整到 Windows 内置的平衡模式后,打开任务栏中的电源控件,把滑块拉到头,并在不插电的情况下完成测试(懒得拖线,请勿模仿)。

参考

SZ5 与 SX2 在进行多线程测试时的满载稳定频率如下图所示。

SZ5

SX2

完成全部测试后,结果分别如下图,为增加参考性,此处额外引入了同为双核四线程,但 TDP 为 28W 且使用锐炬核显的 2017 款 MacBook Pro 13 英寸,进行 macOS 版本的 Cinebench 测试。

SZ5 6300U

SX2 3320M

MBP 7267U

拆解维护

SZ5 不但变得更加轻量,整体的维护难度也有所降低。但相比曾经的 SX 系列而言,我并没有找到特别直观的维修指南,因此下面的步骤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仅供参考。

如果有读者实在需要一份类似指南的帮助,51nb 上曾经有用户得到了像是官方服务指南的文档,但阅读时要求简单的日语能力,并且这份指南看起来是给内置光驱机型准备的,这里提供链接:

页面重载开启​forum.51nb.com

具体到拆机操作上,仍然是从后盖入手,与 SX2 掀开掌托面刚好相反,SZ5 则需要打开后盖进行内部维护,虽然取消了脚垫下方的隐藏螺丝,但仍然需要注意螺丝的种类差异,下面是我没有创造奇迹的参考图。

底面螺丝参考

除开出风口清理挡板之外,拆掉所有可见的螺丝,即可打开后盖,由于我的机器是无光驱的纯固态配置,内部非常的空旷。

SZ5 还有内置 LTE WWAN 移动数据模块的机型,对安装了这一模块的机型而言,SIM 卡槽在电池仓内。

内部结构

散热模组的螺丝仍然是倒装的,在拆卸主板后,我可以比较容易的接触到散热模组。

卸下主板

SZ5 的风扇与均热板(应该是这么叫)整合到了一个组件上,如下图所示,同时可以看到几乎覆盖整个主板的绝缘塑料膜与板载的内存,SZ5 当时最高可以选配 16 GB 的板载内存。

实际体验上虽然 AIDA64 仍然测不到转速,但我能感知的噪音比 SX2 小了很多,并且没有了 SX2 类似啸叫的高速旋转声。

散热模组

电池组仍然维持了可拆卸设计,我手上的小号电池组只有 47 Wh,在校准后显示为 71% 的健康程度。

SZ5 电池信息

与 SX2 的大号电池组对比如下图,通过松下的电池校准程序完全放电,共计经过 3 小时左右,作为参考,SX2 的完全放电经过了 5 小时 5 分钟,在校准后显示损耗为 10%。

此外,SZ 系列开始的电池不再有潜在的起火隐患,无需担心召回问题。

实际使用下,配合 Windows 自带的「更好的电池」方案,连续使用一个半小时 Zoom 网课后,剩余电量显示如下,同样仅供参考。

软件技巧

注意:在下载并制作恢复介质时,需保持连接电源。

在之前的篇幅里,我提到了 SZ5 可以从松下获得原厂的 Windows 恢复镜像。如果用户真的有这样的需要,那么不妨移步下面的松下官方支持网站:

https://askpc.panasonic.co.jp/dl/os/recv/win7dg-10recv.html​askpc.panasonic.co.jp

找到并选择图中的「ダウンロード対応版」,获取下载程序:

双击下载到的程序,完成解包,进入 C 盘 util2 目录下打开 RecvDiscDl.exe。

在打开的窗口中,会提示整个介质创建过程需要四步:

  • 确认型号,判断是否支持下载服务
  • 确认需要下载的数据
  • 开始下载
  • 制作介质(需要光盘或 U 盘)

第一步的型号确认会自动检测出当前设备的型号与产品序列号,但实际上也可以手动输入,只要输入任意一个有效的产品型号与序列号,便可以通过验证,进入下载:

型号确认

下载确认

上面的下载确认界面提示需要下载 8.88 GB 的数据,需要始终连接电源,保持网络连接,并避免电脑进入休眠或睡眠状态,在确认这些条件后,即可进入到下一步骤开始下载与介质烧录。这一过程可以使用 8 GB 以上的 U 盘,或 2-3 张单层 DVD 刻录光盘(单张约 4.7 GB 来完成)。

在完成恢复介质的制作后,通过做好的介质,引导启动,便会出现三个选项,分别是开始全盘恢复、删除数据与选项菜单,恢复系统只需要选择第一项。

引导菜单

如果硬盘上之前没有原厂恢复分区,在下面的界面中似乎还会多出另一个选项,用户可以选择只恢复操作系统,以此获取更大的可用硬盘空间,但也会因此失去原厂的恢复分区。

安装选项

选择上面的选项后,将会开始把操作系统与原厂恢复分区同时恢复到主硬盘,即选项示意的「恢复出厂设置」,整个过程只需要一次手动重启,之后将会以无人值守状态完成原厂 OEM 系统的恢复过程。

如果不喜欢全盘恢复原厂系统的方式,请通过下面的链接下载各项驱动程序:

https://askpc.panasonic.co.jp/dl/check.html​askpc.panasonic.co.jp

找到 SZ5 系列,根据子型号点击进入下载列表即可:

全文总结

在我误打误撞捡到一台 SX2 并以极其有限的认知,写完一篇体验之后,我感到 SX2 是一台纯粹的原教旨业务工具,因此难以评价。对于现在摆在面前的 SZ5,我的感受也是同样的,唯一能够形容的词,只有和松下官方的说法保持一致,它是 SX 系列 12 英寸机型的一次「进阶」,无论是否合格,都无法改变这一点。

实际上,SZ5 虽然牺牲了一定的扩展性能,但更好的屏幕表现与更轻的重量,的确也和「进阶」的形容非常相衬,上代产品里用户所喜爱的一切,基本都能在它身上找到,贬义词是保守,褒义词是可靠。

目前 SZ5 的价格个人感觉仍然有一定的水分,因此即便是二手,也只适合预算较高的用家,但 SZ 系列已经能带来匹敌当代松下 12 英寸的操作体验,特别是其除了色域之外,非常适合自动求和的屏幕。

自动求和的梗,请参考下图。

全文结束,仍然价值不高,欢迎在评论区交换任何意见。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