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模型介绍
时间:2023-05-07 12:07:01
文章目录
- 背景说明
- ARCS解释
- 第一个Attention(注意)
-
- 知觉唤醒
- 激发探究
- 变化
- 第二个Relevance(关联)
-
- 熟悉化
- 目标定向
- 动机匹配
- 第三个Confidence(信心)
-
- 期望成功
- 挑战情境
- 归因方式
- 第四个Satisfaction(满意)
-
- 自然的结果
- 积极的结果
- 公平
背景说明
ARCS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约翰模型·M·凯勒(John M Keller)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鉴于国内对这一模型缺乏系统的介绍,本文对此作以简要描述。
ARCS解释
所谓ARCS,是**Attention(注意)、 Relevance(关联)、Confidence(信心) 和 Satisfaction(满意)**四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
在凯勒看来,上述四个方面代表了四种主要的动机策略。围绕这四个方面设计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机。
第一个Attention(注意)
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知觉唤醒
吸引和用与以往不一致或不确定的以往不一致或不确定的事件和教学情况。
例如,老师在讲台上放了一个封闭的纸箱,让学生猜猜里面可能有什么。
激发探究
激发学生的信息探究行为,通过提问或让学生产生问题。
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提出1 什么时候不等于2的问题,让大家集体动脑筋,找出各种答案。
变化
通过改变各种教学要素来保持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通过改变各种媒体或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操作活动、讨论、演示和辩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02
第二个Relevance(关联)
所谓的联系是指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个人需求和生活经验有关。因为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更容易引起注意。
熟悉化
通过使用与学生经验相关的清晰语言、例子、概念、价值观等,帮助学生整合新学习的知识。
比如老师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情境中找出概念的例子,比如老师的四边形。
目标定向
向学生解释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价值,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或让学生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例如,教师解释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解释这些学习内容对学生提高技能有什么帮助。
动机匹配
将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采用各种策略。
例如,教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文题目。
第三个Confidence(信心)
也就是说,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保持学生对成功的渴望。
期望成功
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了解老师的期望。
比如老师提出学习要求,说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挑战情境
设定多个成就水平,让学生确定个人学习目标和成绩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比如提供一些学生能回答的难题,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非凡。
归因方式
提供反馈,告诉学生他们学习成功的原因是他们有能力和努力工作的结果。
例如,当老师解释学生为什么取得好成绩时,他说这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
第四个Satisfaction(满意)
也就是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快乐,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满足。
自然的结果
为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况下运用新的知识或技能提供机会。它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比如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算算用电做饭省钱,或者用煤气做饭省钱。
积极的结果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供反馈,给予表扬、激励等强化手段,保持后续学习动机,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
例如,口头表扬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
公平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坚持同样的标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评价的公平性,这是学生保持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师在期末考试中向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