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单电子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 电话:400-990-0325

基于实时定位技术的分布式照明监控系统

时间:2023-04-15 03:07:01 1022电感

基于实时定位技术分布式照明监控系统

摘要

照明监控系统和照明监控方法包括携带RFID标签运动目标、照明控制单元、网络设备、集控器、标签激活单元和目标监控无线收发模块,照明控制单元包括连接光源的光源和控制照明控制器;每个照明控制单元连接一个组网设备,每个照明组有一个标签激活单元和一个目标准监控无线收发模块,一个或多个照明控制单元形成照明组,多个照明组连接形成照明区;目标监控无线接收模块与激活的标签和网络设备、照明控制单元与网络设备通信连接,网络设备与集控器网络连接。该方法基于上述系统实现照明控制。节能显著,尤其是城市道路照明和高速公路照明。能同时实现运动目标的实时定位。

一、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照明在整个城市的能耗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例如,据有关报道,广东省东莞市现有3800余公里路约架设20万盏路灯日耗电量超过60年耗电量超过万度21亿度,相应的电费超过1亿元;例如,江苏省南京市仅路灯数量就达到了约1亿元20万盏灯平均每天开灯10小时计算,年电费支出约2.2亿元。

节能降耗,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对于城市照明而言,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推行“绿色照明”。在现有技术中,照明节能可以通过采用高效照明装置(如使用LED节能灯)来降低照明装置的单位用电量,而在照明控制方面(即实现“在需要照明时使用,不需要照明时关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灯时间、开灯数量和过高照明亮度”),现有技术是采用适当的照明控制设备来提高照明系统的工作效率,例如:采用红外线运动检测技术,在照明环境中有人进入需要照明时,通过照明控制系统接通照明光源,反之,如果照明环境无人,不需要照明时,就关断照明光源,达到节能的效果。

现有的照明控制技术存在如下缺陷和不足:

1、   采用的大部份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声控传感器等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特别是在室外运用环境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而影响其灵敏度,如将传感器的灵敏度调高,容易产生误触发,如将传感器的灵敏度调低,又可能使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减小或者使其响应时间变长;

2、   不能实现对被照明的运动目标进行身份识别和定位。

 

实时定位系统(RTLS :Real-Time Location Systems)是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在指定的空间范围内,即时的或者接近即时的将特定目标定位的系统。目标的位置信息则是透过量测无线电波的物理特性来取得。一般用于物流供应链、配送中心、工业环节等领域的物品追踪管理。

RFID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的传输特性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主动式RFID系统(又称Active RFID),标签利用内置的微型电池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二、   工作原理

针对上述问题,本方案设计一种采用实时定位与照明控制相结合之系统,目的是实现照明设备(光源)跟随人员、车辆运动自动提前开启、驶离关闭,在尽可能节能的前提下,满足照明需要,同时对目标实时定位,定位与照明功能相辅相成,以一套系统实现照明节能与实时定位的双重目的。

21、系统组成

基于实时定位技术的分布式照明监控系统主要由主动式RFID标签101、照明控制单元102、组网设备103RFID标签激活单元104、监控中心105、无线收发模块106、局域网107、集控器109组成,参见(附图1)

(1)    主动式RFID标签101:使用“激活-发射-休眠”模式,当标签收到RFID标签激活单元104发出的激活信号时,从休眠状态“苏醒”,向周向360度范围发射信号,无激活信号时进入休眠状态;(下文中车辆、人员、物体携带主动式RFID标签的对象均简称为“目标”)

(2)    照明控制单元102:照明控制器1021、光源1022组成。其中照照明控制器1021与光源1022连接,照明控制器1021负责检测环境光线,当外界亮度暗到符合需要照明条件时,根据无线收发模块106或者网络传送的指令控制光源开/关或者调整光源亮度;

(3)    组网设备103:包括有线、无线等各型组网设备,组网设备103负责将各照明控制102无线收发模块单元106、集控器109、监控中心105各单元联接组网,某一无线收发模块单元106读取到目标信号,经组网设备通知相邻照明设备开启,同时上传集控器109和监控中心105;集控器负责各控制单元之间的协调。    

(4)    RFID标签激活单元104:置于每个无线收发模块106的前方或者与照明控制单元102放于同一位置,负责激活进入无线收发模块106覆盖区域的RFID标签101,令其发出信号;考虑到RFID标签激活单元为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为避免电磁辐射污染,RFID标签激活单元的发射功率应小于100mw

(5)    监控中心105:包括GIS系统1051、数据库1052,通过联网单元103与各照明控制单元102连接,负责监视区域内各目标的位置。

(6)    无线收发模块单元106: 无线收发模块106负责接收主动式RFID 101发出的信号(相当于RFID阅读器),与照明控制单元102中的照明控制器1021相连接。

2.2集控器的即时登记-延时注销控制策略

即时登记:目标进入一组照明单元范围后,本组照明立刻开启,同步上传集控器登记目标ID号,集控器为每组照明单元建立缓存队列,记录进入各组照明单元的目标ID

延时注销:目标驶离本组进入下一组时,下一组单元读取到标签ID,于下一组队列中登记此ID号,集控器延时10秒后,若上组单元未再收到此ID的登记信号,则从上一组队列中注销,若检测到标签已运动至网络边界单元,则从集控器中注销此标签ID号。

当每组照明单元内存队列中的标签ID数大于1个时,说明本路段还有人或车未离开,应保持照明设备打开,若队列中的计数为0时,则说明无人,关闭照明。

关闭照明时应遵循“关闭照明单元地址未在开启照明组中出现”的原则,以防止相邻照明组有部份照明单元重叠时,后激活的照明单元(重叠部份)被前一单元注销时关闭。

为防止目标RFID标签运行中突然停止工作,或意外原因漏读标签,导致某一组照明设备不关闭的现象发生,集控器上可设置一个最大时延Tmax,当目标在一组照明单元上有效登记时间大于Tmax时,可强制注销。

 

23、运行流程(参见附图2

(1)    目标进入照明范围,首先主动式RFID标签101被激活,向周边360度范围发射信号;

(2)    接收到信号的照明控制单元102中的照明控制器1021开启照明光源1022,同时经过组网设备103,按预存于存储器中的路由表数据,通知相邻照明单元102(相邻的若干照明单元编为一组)开启光源;

(3)    目标运动一段距离后,激发下一组照明单元开启;

(4)    上组照明单元检测不到标签信号,同时按照集控器的即时登记-延时注销控制策略,检查该组照明范围内有无标签记录,若无登记标签则关闭光源或降低光源亮度。

(5)    各照明控制单元接收到RFID标签101信号的同时,网设备103向监控中心105上传标签ID和本单元的地址码,监控中心105经数据库1052查询可知目标所属对象及其位置,实时显示在GIS平台1051上。通过计算目标经过两单元时间差,两单元距离,估算出RFID标签101运动速度和方向。

 

三、    系统实施方法

3.1、 道路场景

    道路场景中,目标具有移动速度快、停留时间短、运动方向固定,环境具有范围广、无线信号视距内传输的特点,方案上可考虑无线方式组网, 无线收发模块采用超高频、微波段的工作频率,RFID标签激活单元发射信号间隔要短,利于激活快速经过的主动式标签装置,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1)    主动式RFID标签:可采用Zigbee2.4GHz)无线收发模块作为主动式标签;

(2)    照明控制单元:光源系统为太阳能供电的LED照明,照明控制器1021中包括外界光线检测器;

(3)    联网单元:无线联网采用Zigbee无线通讯模块,即与无线收发模块共用,Zigbee主动式标签相当于联网系统中的子节点,而照明控制单元中的Zigbee收发模块相当于路由节点。

(4)    RFID标签激活单元:采用Zigbee 收发模块,2.4GHz定向天线制作的发射器,以5秒间隔向目标进入方向发射激活信号。

(5)    无线收发模块单元:采用 Zigbee无线收发模块。

实施该系统时,首先要为经过的车辆和人员发放一张主动式RFID标签卡,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施:临时发卡,入口处发卡,出口处收回;固定安装方式,对经常途经的车辆可固定安装于车内。

系统设备架设位置如附图3所示,当目标进入照明区后,接收到路边RFID标签激活单元104发出的激活信号,RFID标签101发射信号,并持续10秒,信号触发路边的无线收发单元106H段两侧照明全部打开;

当目标运动至3号位时,RFID标签被再次激活,此处是路口,目标下一步可能进入I段或J段,3号位附近的无线收发模块106检测到目标,经组网设备103提前通知IJ段照明全部开启,若目标直行进入I段,则I段照明继续开启,集控器关闭HJ段照明,若目标转弯进入J段,集控器会关闭HI段照明。

 

3.2小区场景(参见附图4

     小区场景中,目标具有移动速度慢、停留时间长、运动方向不固定,环境条件有范围小、建筑障碍物多(无线信号需具有一定的绕射、穿透能力)的特点,因此,结合上述特点,在方案上可考虑有线组网方式,无线收发模块采用高频段工作频率,相应减少RFID标签激活单元的发射间隔时间和发射时长,可利用多种传感装置与RFID标签激活单元104、无线收发模块106组成联动单元,如在小区各路口、车库出入口、大厅进出口附近安装红外对射、地磁线圈等感应设置。

(1)    主动式RFID标签:采用主动式433MHz无线数传模块作为主动式标签101,标签上设“应急”与“求救开关。应急开关用于强制触发周边照明设备打开;求救开关使标签切换到大功率发射,发射间隔加密,发射时间加长,用于老人或行动不便人士特殊情况下求救定位。

(2)    照明控制单元:光源系统可选用市电220V交流供电的照明灯。

(3)    联网单元:可采用CAN总线、RS485总线等有线方式组网。

(4)    RFID标签激活单元:同样采用433MHz 收发模块,以30秒间隔向周边360度发射激活信   号。工作模式:平常处于不发射状态,通过门禁、传感系统、无线收发模块触发,使其进入发射状态。

(5)    无线收发模块单元:433MHz无线收发模块。

实施该系统时,首先为进出小区人员发放主动式RFID标签卡,系统设备架设位置如附图4所示,当目标从小区大门进入时,门禁与RFID标签激活单元104联动,RFID标签激活单元104进入工作状态,发出激活信号,目标被激活信号覆盖后,主动发射信号,周边照明单元开启。目标进入室内范围后,经过大厅门禁系统可采集到目标标签ID号,室内各照明单元开启,同时集控器将此ID号在室内范围登记,从室外范围注销,按照“即时登记-延时注销策略,若室外无标签活动时,照明关闭,以达到节电目的。

   

四、    收益效果

实施本系统后,节电效果可通过如下方式计算:我国大中城市晚间路灯的开启时间为 19:00-次日07:00时,晚间人们活动时间基本上集中于19:00-23:00时前后,此时段可近似为开启照明时段,即5小时左右;

00:00-06:00时,人员活动较少,可近似为照明关闭时段,计6小时;

06:00-07:00时,照明开启一小时;

以上合计照明开启时间近似6小时,关闭时间近似为6小时;考虑系统自身的用电和0点至6点行人的偶尔出行,照明零星开启,可将晚间照明时间估算为开7小时,关5小时,即节电总量40%左右。

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