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单电子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 电话:400-990-0325

火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3-03 17:00:01 1sg30耦合继电器pb2081转速变送器po型微差压变送器

pdf版本下载地址: 总结火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知识点(访问密码:3834)

总结火电厂热工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知识点

  • 自动控制系统基础
    • 概论
    • 热工对象的动态特性
    • 常规控制规律
      • PID控制的特点
      • 比例控制(P控制)
      • 积分控制(I控制)
      • 微分控制(D控制)
      • 控制规律的选择:
    • 单回路控制
      • 概述
      • 被控对象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 测量元件和变送器的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 调节机构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 整定单回路系统参数
    • 串级控制
      • 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需绘制控制结构图)
      •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 串级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
      •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 反馈控制
      • 概述
      • 静态前馈,动态前馈
      • 反馈控制
      • 前馈-串级控制
    • 比值控制
    • 分程控制
    • 大延迟控制系统
      • 常规控制补偿纯延迟的常规控制
      • 预测补偿控制
    • 多变量控制系统
      • 耦合程度描述
      • 解耦控制系统设计
  • 火电厂热工控制系统
    • 蒸汽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 过热蒸汽温度控制
      • 再热蒸汽温度一般控制方案
    • 蒸汽锅炉供水控制系统
      • 概述
      • 供水流量调节方法
      • 供水控制基本方案:
      • 供水全过程控制:
      • 600MW机组供水全过程控制实例
    • 控制锅炉燃烧过程控制系统
      • 概述
      •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 燃烧过程控制基本方案
      • 燃烧控制中的几个问题
    • 单元机组协调控制控制系统控制系统
      • 概述
      • 负载指令处理回路
        • 正常情况下,负荷指令处理
        • 处理异常工况下的负荷指令
        • 负载指令处理回路原理方框
      • 机炉主控制器
        • 机炉分别控制
        • 机炉协调控制模式
    • 直流锅炉控制系统
      • 直流锅炉的特点
      • 直流锅炉的动态特性
      • 直流锅炉基本控制方案
      • 直流锅炉供水控制系统
      • 直流锅炉过热控制系统

如果内容有误,请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

如果发现内容有错误,请在底部留言区留言。看到就修改。. 请注意下面的信息区域,防止修改不及时

自动控制系统基础

如果发现内容有错误,请在底部留言区留言。看到就修改。. 请注意下面的信息区域,防止修改不及时

概论

  1. 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术语
      控制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 被控对象、检测变送单元、控制单元、调整机构.
      img-BESBbDv2-1613554345157
    2. 控制系统分类:
      • 按结构分: 单变量控制系统, 多变量控制系统
      • 按工艺参数分: 过热汽温控制系统, 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
      • 按任务分: 比值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
      • 按装置分: 常规过程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
      • 按闭环分: 开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
      • 根据不同的定值: 定值控制系统, 随机控制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3. 过渡过程: 通过调整,直到系统重建平衡.即从一个平衡状态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即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2.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 衰减比 η \eta η 和 衰减率 φ \varphi φ: 衡量稳定性
    2. 最大偏差 和 超调量: 衡量准确性
    3. 调节时间 t s t_s ts: 衡量快速性
    4. 余差(静态偏差): 衡量静态特性

若发现内容有错误请在底部留言区留言,我看见了就修改. 也请关注下方留言区勘误,以防修改不及时

热工对象动态特性

  1. 有自平衡能力对象
    1. 一阶惯性环节: G ( s ) = K T s + 1 G(s)=\frac{K}{Ts+1} G(s)=Ts+1K
    2. 一阶惯性环节加纯迟延: G ( s ) = e − τ s K T s + 1 G(s)=e^{-\tau s} \frac{K}{Ts+1} G(s)=eτsTs+1K
    3. 高阶惯性环节: G ( s ) = K ( T s + 1 ) n G(s)=\frac{K}{\left(Ts+1\right)^{n}} G(s)=(Ts+1)nK
    4. 高阶惯性环节加纯迟延: G ( s ) = e − τ s K ( T s + 1 ) n G(s)=e^{-\tau s} \frac{K}{\left(Ts+1\right)^{n}} G(s)=eτs(Ts+1)nK
  2. 无自平衡能力对象
    1. 积分环节: G ( s ) = 1 T s = ϵ s G(s)=\frac{1}{Ts}=\frac{\epsilon}{s} G(s)=Ts1=sϵ
    2. 积分环节加纯迟延: G ( s ) = ϵ s e − τ s G(s)=\frac{\epsilon}{s} e^{-\tau s} G(s)=sϵeτs
    3. 有积分的高阶惯性环节: G ( s ) = 1 T s ( T 0 s + 1 ) n − 1 G(s)=\frac{1}{Ts\left(T_0s+1\right)^{n-1}} G(s)=Ts(T0s+1)n11
    4. 有纯迟延和积分的高阶惯性环节: G ( s ) = e − τ s T s ( T 0 s + 1 ) n − 1 G(s)=\frac{e^{-\tau s}}{Ts\left(T_0s+1\right)^{n-1}} G(s)=Ts(T0s+1)n1eτs

若发现内容有错误请在底部留言区留言,我看见了就修改. 也请关注下方留言区勘误,以防修改不及时

常规控制规律

PID控制的特点

  1. 原理简单,使用方便

  2. 适应性强

  3. 鲁棒性强

比例控制(P控制)

  1. 控制规律: u = K p e = 1 δ e u=K_p e=\frac{1}{\delta}e u=Kpe=δ1e;
    K p K_p Kp:比例增益
    δ = 1 K p × 100 % \delta=\frac{1}{K_p}\times100\% δ=Kp1×100%:比例带,工程上用来描述控制作用的强弱.比例带越大,偏差越大.
  2. 控制特点:
    • 动作快
    • 有差控制

积分控制(I控制)

  1. 控制规律: u ( t ) = 1 T 1 ∫ 0 t e   d t u(t)=\frac{1}{T_1}\int_{0}^{t} e\, dt u(t)=T110tedt; G c ( s ) = 1 T 1 s G_c(s)=\frac{1}{T_1s} Gc(s)=T1s1
    T 1 T_1 T1:积分时间
  2. 控制特点:
    • 动作不及时
    • 无差控制
  3. PI控制: I控制响应慢,工程上很少有单独使用,一般都是PI控制
    控制规律: u ( t ) = K p e ( t ) + K p T 1 ∫ 0 t e ( t )   d t = 1 δ [ e ( t ) + 1 T 1 ∫ 0 t e ( t )   d t ] u(t)=K_pe(t)+\frac{K_p}{T_1}\int_0^te(t)\,dt=\frac{1}{\delta}\left[e(t)+\frac{1}{T_1}\int_0^te(t)\,dt\right] u(t)=Kpe(t)+T1Kp0te(t)dt=δ1[e(t)+T110te(t)dt]; G ( s ) = K p ( 1 + 1 T 1 s ) G(s)=K_p\left(1+\frac{1}{T_1 s}\right) G(s)=Kp(1+T1s1)
    P控制看作粗调,I控制看作细调.控制作用具有: 比例及时作用和积分作用消除偏差的优点.
  4. 积分饱和及其措施:
    • 积分饱和: 积分过量,在单方面偏差信号长时间作用下,其输出达到上下限时,其执行机构无法再增大.
    • 措施: 积分分离手段: 当偏差较大时,在控制过程的开始阶段,取消积分作用,控制器按比例动作,等到被调量快要接近给定值时,才能产生积分作用,依靠积分作用消除静态偏差.

微分控制(D控制)

  1. 控制规律: u ( t ) = T D d   e ( t ) d t u(t)=T_D\frac{d\,e(t)}{dt} u(t)=TDdtde(t); G c ( s ) = T D s G_c(s)=T_D s Gc(s)=TDs
  2. 控制特点:
    • 超前控制
  3. 实际微分: G c ( s ) = T D s T D K D s + 1 G_c(s)=\frac{T_D s}{\frac{T_D}{K_D}s+1} Gc(s)=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