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单电子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 电话:400-990-0325

抗干扰技术

时间:2022-10-24 05:00:00 抗干扰长寿命电感器抗干扰光电继电器电路面板门光电感应开关传感器

本条目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条目更加完整,还能快速升级,快来编辑吧!

抗干扰技术是研究干扰的根源、干扰的传播方式和避免干扰的措施(对抗)。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中,不仅要避免外部干扰,还要考虑系统本身的内部相互干扰,还要防止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国家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参数指标。

中文名

抗干扰技术外文名称

Anti-Interference Technique

抗干扰技术抗干扰技术

编辑

语音

干扰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使用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环境中,有大量的电磁信号,如电网波动、强电气设备启停、高压设备和开关电磁辐射等。当它们在系统中产生电磁感应和干扰冲击时,往往会扰乱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系统不稳定,降低系统精度;严重者会导致控制系统死亡或误操作,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

第一节 干扰因素

一、干扰的定义

干扰是指对系统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内部或外部因素。一般来说,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干扰因素包括电磁干扰、温度干扰、湿度干扰、声波干扰和振动干扰。在众多干扰中,电磁干扰最常见,对控制系统影响最大,其他干扰因素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方法轻松解决。本节重点介绍了电磁干扰的相关内容。

电磁干扰是指一些与有用信号无关,对系统性能或信号传输有害的电气变化现象。这些有害的电气变化导致信号数据瞬态变化、误差增大、错觉,甚至整个系统信号异常,导致故障。例如,由空中磁场影响的传感器导线产生的感应电势大于测量的传感器输出信号,使系统判断失败。

二、形成干扰的三个要素

干扰的形成包括干扰源、传播途径和接受载体三个要素。没有任何干扰,就不会产生三个要素。

1、干扰源

产生干扰信号的设备称为干扰源,如变压器继电器、微波设备、电机、无绳电话和高压电线。当然,雷电、太阳和宇宙射线是干扰源。

2、传播途径

传输方式是指干扰信号的传输方式。电磁信号在空中直线传输,穿透性传输称为辐射传输;电磁信号通过导线传输到设备的传输称为传输。传输方式是干扰传播和无处不在的主要原因。

3、接受载体

接收载体是指吸收干扰信号并转换为影响系统的电气参数。接受载体不能感应干扰信号或弱化干扰信号,从而提高抗干扰能力,而不受干扰影响。接受载体的接受过程又成耦合,分为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两类。传导耦合是指电磁能量以电压或电流的形式通过金属导线或集合元件(如电容器、变压器等)耦合到接收载体。辐射耦合是指电磁干扰能通过空间以电磁场的形式耦合到接收载体。

根据干扰的定义,信号干扰是因为它对系统有不良影响,否则不能称之为干扰。从干扰的形成元素来看,消除三个元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避免干扰。抗干扰技术是对三个元素的研究和处理。

三、电磁干扰类型

按干扰的耦合模式分类,电磁干扰包括下列类型。

1、静电干扰

静电电荷存在于大量物体的表面,特别是包含电气控制的设备,在系统中形成静电电场。静电电场会引起电路电位的变化,并通过电容耦合产生干扰。静电干扰还包括电路周围物体上积累的电荷、大载流导体(输电线路)通过寄生电容器对机电一体化装置传输的耦合干扰等。

2、 磁场耦合干扰

大电流周围磁场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电路耦合的干扰。电源线、电机、发电机、电源变压器和继电器都会产生这种磁场。产生磁场干扰的设备通常伴随着电场干扰,因此也统一称为电磁干扰。

三、漏电耦合干扰

绝缘电阻降低引起的泄漏电流干扰。主要发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或设备性能退化和设备本身老化的情况下。

4.共阻抗干扰

共阻抗干扰是指电路各部分公共导线阻抗、地阻抗和电源内阻压降耦合形成的干扰。这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见的干扰。

5.电磁辐射干扰

高频电磁波由各种大功率高频、中频发生器、各种电火花和广播电视台产生,辐射到周围空间,形成电磁辐射干扰。雷电和宇宙空间也会有电磁波干扰信号。

四、干扰存在的形式

在电路中,干扰信号通常以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形式与有用信号一同传输。

1、串模信号

串模干扰是叠加在测量信号上的干扰信号,也称为横向干扰。串模干扰的原因包括分布式电容器的静电耦合、长期传输的互感、空间电磁场和50Hz工频干扰等。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测量信号为直流(或变化缓慢),干扰信号通常是一些混乱的波形和尖峰脉冲。

2、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往往是指同时加载在各个输入信号接口断的共有的信号干扰。

图 7-2 串模干扰示意图

图 7-3 共模干扰示意图

第二节 抗干扰措施

改善抗干扰措施的理想方法是抑制干扰源,使其在允许范围内不受干扰或限制干扰影响。由于车间现场干扰源的复杂性,几乎不可能不干扰所有干扰源,这是不现实的。此外,由于电网和外部环境的干扰,机电一体化产品用户环境的干扰源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产品开发和应用中,除了一些重要的干扰源外,主要抑制直接控制对象上的一些干扰源,更多的是抑制产品中外部干扰的影响,以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抑制干扰的措施很多,主要包括屏蔽、隔离、滤波、接地和软件处理等方法

一、屏蔽

屏蔽是由导电或导磁材料制成的盒状或壳状屏蔽,包围干扰源或干扰对象,切断或削弱干扰场的空间耦合通道,防止其电磁能量传输。根据需要屏蔽的干扰场的性质,可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

电场屏蔽是为了消除或抑制电场耦合引起的干扰。铜、铝等导电性好的金属材料通常用作屏蔽体。屏蔽结构应尽可能完整、紧密,并保持良好的接地。

磁场屏蔽是为了消除或抑制磁场耦合引起的干扰。对于静磁场和低频交变磁场,高磁导率材料可作为屏蔽体,确保磁路畅通。对于高频交变磁场,屏蔽壳体上的涡流产生的反磁场主要排除原始磁场。材料的选择也是良好的导体,如铜、铝等。

在同轴电缆中,为电缆中设置屏蔽层,以防止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电磁干扰。芯线电流产生的磁场仅限于外导体与芯线之间的空间,不会传播到同轴电缆以外的空间。电缆外的磁场干扰信号干扰信号与外导体产生的干扰电势方向相同,增加电流,减少并相互抵消,总电流增量为零。许多通信电缆还在外面包裹一层导体膜,以改善外部电磁干扰的屏蔽。

图7-5 同轴电缆示意图

1-芯线 2-绝缘体 3-外层导线 4-绝缘外皮

二、隔离

隔离是指将干扰源与接收系统隔离,使有用信号正常传输,切断干扰耦合通道,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常用的隔离方法有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和继电器隔离。

1、光电隔离

光电隔离是以光为媒介在隔离两端之间传输信号,使用的设备是光电耦合器。由于光电耦合器在传输信息时不直接耦合其输入和输出的电信号,而是在光作为介质的帮助下耦合,因此具有较强的隔离和抗干扰能力。在控制系统中,它不仅可以作为一般输入/输出的隔离,还可以取代脉冲变压器。由于光电耦合器具有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电气特性,可以很容易地组合成各种电路。由于它通过光耦合传输信息,它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因此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图 7-6 光电隔离和变压器隔离的原理

a) 光电隔离 b) 变压器隔离

由于光耦合器共模抑制比大、无接触、寿命长、易于与逻辑电路配合、响应速度快、小、耐冲击、稳定可靠,广泛应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特别是数字系统。

2.变压器隔离

变压器隔离干扰信号通常用于传输交流信号。隔离变压器也是常用的隔离部件,用于阻断交流信号中的直流干扰,抑制低频干扰信号的强度。

隔离变压器采用多层屏蔽。当含有直流或低频干扰的交流信号从一个侧输入时,根据变压器原理,二次侧输出的信号过滤掉直流干扰,低频干扰信号的振幅也大大降低,从而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此外,变压器一次侧和二次侧线圈外设有静电隔离层S1和S2.其目的是防止一次和二次绕组之间的耦合干扰。变压器外三层屏蔽密封内外两层铁,起磁屏蔽作用,中间铜,与铁芯连接,直接接地,起静电屏蔽作用。这三层屏蔽层是为了防止外部电磁场通过变压器干扰电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3.继电器隔离

继电器线圈和接触点只有机械连接,没有直接电连接。因此,继电器线圈可以接收电信号,接触控制和传输电信号,从而实现强弱电的隔离。同时,继电器接触较多,接触能承受较大的负载电流,应用广泛。

图7-7 多层隔离变压器

图 7-8 继电器隔离

实际使用中,继电器隔离指适合于开关量信号的传输。系统控制中,常用弱电开关信号控制继电器线圈,使继电器触电闭合和断开。而对应于线圈的触点,则用于传递强电回路的某些信号。隔离用的继电器,主要是一般小型电磁继电器或干簧继电器。

三、滤波

滤波器是抑制干扰传输的重要方法。由于干扰源发出的电磁干扰频谱通常比接收信号的频谱宽得多,当接收器接收有用信号时,它也会接收不想要的干扰。此时,滤波器只能通过所需的频率组件来抑制干扰频率组件。

根据其频率特性,常用滤波器可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只允许低频成分通过,而高于截止频率的成分受到抑制和衰减,不允许通过。高通滤波器只通过高频成分,而低于截止频率的成分受到抑制和衰减,不允许通过。带式滤波器只允许某一频带范围内的频率成分通过,而低于下截止和高于上截止频率的成分受到抑制,不允许通过。带阻滤波器只抑制一定频率范围内的频率成分,不允许其通过,但低于下截止日期和高于上截止日期率的频率成分则可通过。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低通滤波器抑制由交流电网侵入的高频干扰。图7-9所示为计算机电源采用的一种LC低通滤波器的接线图。含有瞬间高频干扰的220V工频电源通过截止频率为50Hz的滤波器,,其高频信号被衰减,只有50Hz的工频信号通过滤波器到达电源变压器,保证正常供电。

图 7-9 低通滤波器

图7-10所示电路中,7-10a所示为触点抖动抑制电路,对于抑制各类触点或开关在闭合或断开瞬间因触点抖动所引起的干扰是十分有效的。图7-10b所示电路是交流信号抑制电路,主要是为了抑制电感性负载在切断电源瞬间所产生的反电势。这种阻容吸收电路,可以将电感线圈的磁场释放出来的能力,转化为电容器电场的能量储存起来,以降低能量的消散速度。图7-10c所示电路是输入信号的阻容滤波电路。类似的这种线路,既可作为直流电源的输入滤波器,亦可作为模拟电路输入信号的阻容滤波器。

双T型带阻滤波器,可用来消除工频(电源)串模干扰。图中输入信号U1经过两条通路送到输出端。当信号频率较低时,C1、C2和C3阻抗较大,信号主要通过R1、R2传送到输出端,当信号频率较高时,C1、C2和C3容抗很小,接近短路,所以信号主要通过C1、C2传送到输出端。只要参数选择得当,就可以使滤波器在某个中间频率f0时,由C1、C2和R3,支路传送到输出端的信号U2’,与由R1、R2和C3支路传送到输出端的信号U”2大小相等、相位相反,互相抵消,于是总输出为零。f0为双T滤波器的谐振频率。在参数设计时,使f0=50Hz,双T型带阻滤波器就可滤除工频干扰信号。

图7-11 双T型带阻滤波器

四、接地

将电路、设备机壳等与作为零电位的一个公共参考点(大地)实现低阻抗的连接,称之谓接地。接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安全,例如把电子设备的机壳、机座等与大地相接,当设备中存在漏电时,不致影响人身安全,称为安全接地;二是为了给系统提供一个基准电位,例如脉冲数字电路的零电位点等,或为了抑制干扰,如屏蔽接地等。称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包括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两种方式。

1、一点接地

串联一点接地,由于地电阻r1,r2和r3,是串联的,所以各电路间相互发生干扰,虽然这种接地方式很不合理,但由于比较简单,用的地方仍然很多。当各电路的电平相差不大时还可勉强使用;但当各电路的电平相差很大时就不能使用,因为高电平将会产生很大的地电流并干扰到低电平电路中去。使用这种串联一点接地方式时还应注意把低电平的电路放在距接地点最近的地方。

并联一点接地方式。这种方式在低频时是最适用的,因为各电路的地电位只与本电路的地电流和地线阻抗有关,不会因地电流而引起各电路间的耦合。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连很多根地线,用起来比较麻烦。

2、多点接地

多点接地所需地线较多,一般适用于低频信号。若电路工作频率较高,电感分量大,各地线间的互感耦合会增加干扰。

3、地线的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地线的布局和接地方法。数控机床接地系统形成三个通道:信号接地通道,将所有小信号、逻辑电路的信号、灵敏度高的信号的接地点都接到信号地通道上;功率接地通道,将所有大电流、大功率部件、晶闸管、继电器、指示灯、强电部分的接地点都接到这一地线上;机械接地通道,将机柜、底座、面板、风扇外壳、电动机底座等机床接地点都接到这一地线上,此地线又称安全地线通道。将这三个通道再接到总的公共接地点上,公共接地点与大地接触良好,一般要求地电阻小于4 ~7 。并且数控柜与强电柜之间有足够粗的保护接地电缆,如截面积为5.5~14mm2的接地电缆。因此,这种地线接法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保证数控机床的正常运行。

图 7-14 数控机床的接地

五、软件抗干扰设计

1、软件滤波

用软件来识别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并滤除干扰信号的方法,称为软件滤波。识别信号的原则有两种:

(1)时间原则 如果掌握了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在时间上出现的规律性,在程序设计上就可以在接收有用信号的时区打开输入口,而在可能出现干扰信号的时区封闭输入口,从而滤掉干扰信号。

(2)空间原则 在程序设计上为保证接收到的信号正确无误,可将从不同位置、用不同检测方法、经不同路线或不同输入口接收到的同一信号进行比较,根据既定逻辑关系来判断真伪,从而滤掉干扰信号。

(3)属性原则 有用信号往往是在一定幅值或频率范围的信号,当接收的信号远离该信号区时,软件可通过识别予以剔除。

2、软件“陷阱”

从软件的运行来看,瞬时电磁干扰可能会使CPU偏离预定的程序指针,进入未使用的 RAM区和ROM区,引起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其中死循环和程序“飞掉”是常见的。为了有效地排除这种干扰故障,常用软件“陷阱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把系统存储器(RAM和ROM)中没有使用的单元用某一种重新启动的代码指令填满,作为软件“陷阱”,以捕获“飞掉”的程序。一般当CPU执行该条指令时,程序就自动转到某一起始地址,而从这一起始地址开始,存放一段使程序重新恢复运行的热启动程序,该热启动程序扫描现场的各种状态,并根据这些状态判断程序应该转到系统程序的哪个入口,使系统重新投入正常运行。

3、软件“看门狗”

“看门狗”(WATCHDOG)就是用硬件(或软件)的办法要求使用监控定时器定时检查某段程序或接口,当超过一定时间系统没有检查这段程序或接口时,可以认定系统运行出错(干扰发生),可通过软件进行系统复位或按事先预定方式运行 。“看门狗”,是工业控制机普遍采用的一种软件抗干扰措施。当侵入的尖锋电磁干扰使计算机“飞程序”时,WATCHDOG能够帮助系统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第三节 提高系统抗干扰的措施

从整体和逻辑线路设计上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抗干扰能力是整体设计的指导思想,对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关系极大。对于一个新设计的系统,如果把抗干扰性能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考虑,则系统投入运行后,抗干扰能力就强。反之,如等到设备到现场发现问题才来修修补补,往往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在总体设计阶段,有几个方面必须引起特别重视。

一、逻辑设计力求简单可靠

对于一个具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满足生产工艺控制要求的前提下,逻辑设计应尽量简单,以便节省元件,方便操作。因为在元器件质量已定的前提下,整体中所用到的元器件数量愈少,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就愈小,亦即系统的稳定性愈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个具体的线路,必须扩大线路的稳定储备量,留有一定的负载容度。因为线路的工作状态是随电源电压、温度、负载等因素的大小而变的。当这些因素由额定情况向恶化线路性能方向变化,最后导致线路不能正常工作时,这个范围称为稳定储备量。此外,工作在边缘状态的线路或元件,最容易接受外界干扰而导致故障。因此,为了提高线路的带负载能力,应考虑留有负载容度。比如一个TTL集成门电路的负载能力是可以带8个左右同类型的逻辑门,但在设计时,一般最多只考虑带5—6个门,以便留有一定裕度。

二、硬件自检测和软件自恢复的设计

由于干扰引起的误动作多是偶发性的,因此应采取某种措施,使这种偶发的误动作不致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因此,在总体设计上必须设法使干扰造成的这种故障能够尽快地恢复正常。通常的方式是,在硬件上设置某些自动监测电路。这主要是为了对一些薄弱环节加强监控,以便缩小故障范围,增强整体的可靠性。在硬件上常用的监控和误动作检出方法通常有数据传输的奇偶检验(如输入电路有关代码的输入奇偶校验),存储器的奇偶校验以及运算电路、译码电路和时序电路的有关校验等。

从软件的运行来看,瞬时电磁干扰会影响:堆栈指针SP、数据区或程序计数器的内容,使CPU偏离预定的程序指针,进入未使用的RAM区和ROM区,引起一些如死机、死循环和程序“飞掉”等现象,因此,要合理设置软件“陷阱”和“看门狗”并在检测环节进行数字滤波(如粗大误差处理)等。

三、从安装和工艺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消除干扰

1、合理选择接地 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从设计思想到具体电路原理都是比较完美的。但在工作现场却经常无法正常工作,暴露出许多由于工艺安装不合理带来的问题,从而使系统容易接受干扰,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选择正确的接地方式方面考虑交流接地点与直流接地点分离;保证逻辑地浮空(是指控制装置的逻辑地和大地之间不用导体连接);保证使机身、机柜的安全地的接地质量;甚至分离模拟电路的接地和数字电路的接地等等。

2、合理选择电源 合理选择电源对系统的抗干扰也是至关重要的。电源是引进外部干扰的重要来源。实践证明,通过电源引入的干扰噪声是多途径的,如控制装置中各类开关的频繁闭合或断开,各类电感线圈(包括电机、继电器、接触器以及电磁阀等)的瞬时通断,晶闸管电源及高频、中频电源等系统中开关器件的导通和截止等都会引起干扰,这些干扰幅值可达瞬时千伏级,而且占有很宽的频率。显而易见,要想完全抑制如此宽频带范围的干扰,必须对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同时采取措施。

大量实践表明,采用压敏电阻和低通滤波器可使频率范围在20kHz~100MHz之间的干扰大大衰减。采用隔离变压器和电源变压器的屏蔽层可以消除20kHz以下的干扰,而为了消除交流电网电压缓慢变化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可采取交流稳压等措施。

对于直流电源通常要考虑尽量加大电源功率容限和电压调整范围。为了使装备能适应负载在较大范围变化和防止通过电源造成内部噪声干扰,整机电源必须留有较大的储备量,并有较好的动态特性。习惯上一般选取0.5~1倍的余量。另外,尽量采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不仅可以进一步抑制来自交流电网的干扰,而且还可以抑制由于负载变化所造成的电路直流工作电压的波动。

3、合理布局

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及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合理的布局,能有效地防止电磁干扰的危害。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使干扰源与干扰对象尽可能远离,输入和输出端口妥善分离,高电平电缆及脉冲引线与低电平电缆分别敷设等。

对企业环境的各设备之间也存在合理布局问题。不同设备对环境的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不同,抗干扰能力和精度也不同,因此,在设备位置布置上要考虑设备分类和环境处理,如精密检测仪器应放置在恒温环境,并远离有机械冲击的场所,弱电仪器应考虑工作环境的电磁干扰强度等。

一般来说,除了上述方案以外,还应在安装、布线等方面采取严格的工艺措施,如布线上注意整个系统导线的分类布置,接插件的可靠安装与良好接触,注意焊接质量等。实践表明,对于一个具体的系统,如果工艺措施得当,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而且还可以弥补某些设计上的不足之处。

抗干扰技术抗干扰问题

编辑

语音

7-1、简述干扰的三个组成要素。

7-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计算机接口电路通常使用光电藕合器,请问光电藕合器的作用有哪些?

7-3、控制系统接地通常要注意哪些事项?

7-4、我国强制进行机电产品的“3C”认证。“3C”认证是什么含义?有什么意义?

7-5、为什么国家严令禁止个人和集体私自使用大功率无绳电话?

7-6、请解释收音机(或电台)的频道(信号)接收工作原理。

7-7、什么是工频?工频滤波原理是什么?

7-8、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如何用软件进行干扰的防护。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