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点原子T100智能焊台-试用-拆机测评
时间:2022-10-17 22:30:00
写在前面:
从学习到工作,我已经接触嵌入式硬件三年了。作为我的得力助手,电烙铁伴随着我长期的焊接任务,从插件焊接开始:LED灯和DIP芯片,到贴片0603电阻电容,LQFP将芯片封装到较小尺寸的0402、0201电阻电容,BGA封装,手中的电烙铁也从手持式B型刀头升级为恒温刀头电烙铁K型,再升级为C型电烙铁。焊接技术越来越熟练,对电烙铁的要求也在提高。两天前,我申请了原子哥的智能焊接平台T100,一下,跟我来!
外观预览
自从我收到原子哥的消息:当智能焊接平台申请评估通过时,我以不安的心态等待。我还找到了很多关于智能焊接平台的信息,了解了原子哥公司的设计理念和现有产品。官方网站:http://www.alientek.com,可以点击官方商城购买,非常方便。
三天后收到快递消息,有点激动,打开包装,先来预览图
携带的物品简单整理如下:
-电烙铁支架*1
-高温海绵*1
-T100温控台*1
-烙铁手柄*1
-黑金刚烙铁头T12*1
-220VAC/10A的电源线*1
-说明书*1
作为嵌入式教育行业的领导者,正点原子生产了许多嵌入式学习平台和视频课程。对于自主研发的第一代智能焊接平台,原始集成到嵌入式系统和大屏幕显示中,以提供更方便的操作。
让我们从主机/温控台开始:
温控台的第一感觉是很轻,很容易握在手里,重量370g,加上烙铁支架和电烙铁,个人估计总重量为800g体积小,携带方便。前面的中心位置是1.3寸的OLED显示温度和交互式操作的屏幕。右侧为旋钮编码器-手动调节,旋转切换选项,按钮确定,表面图案细腻,操作方便,手感好。用于连接电烙铁手柄的左接口。
除了一个交流三插的插座和红色电源开关,背面还有一个DC_25.2V直流电源接口可支持12V~24V电池供电,非常适合我们的户外调试和焊接,也可以为外部电池供电。我们前面说过的DS100手持示波器,可以看到原子哥的自研工具,路线是:便携性、低功耗、功能多样性。
烙铁头安装
烙铁头一般由五种金属组成。铜是导热的主体,占烙铁头材料的85%,有利于烙铁头的快速加热;外部镀一层铁晶,起到耐腐蚀作用, 是影响烙铁头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第三层镀镍起到防锈作用,便于后镀铬;最外层镀铬,防止使用时爬锡,耐磨耐腐蚀;锡层在头部,是沾锡的部分。
我们用的是西安黑金刚T12一体式烙铁头采用8分钟镀黑硬铬技术,镀铬层致密,可提高焊嘴硬度、耐磨、耐高温、美观等优点,结合一体式烙铁的优点:加热速度快、温度控制准确、结构简单等,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安装时,先拧开固定螺母,将烙铁头插入手柄,拧紧固定,最后检查烙铁头是否固定牢固,无晃动。
配件细节
烙铁支架为1mm厚金属板冲压弯曲针成型,满足正常功能,整体外观轻、大方,固定孔采用多层环冲孔,焊头易插入,稳定性好;后座长度合适,确保焊头与支架的安全间距,可悬挂快速散热,也可防止意外接触热焊头,后底座为残余锡储存,前底座放置泡沫,用洁刀头。
烙铁手柄,拆开后可看到内部连接,为五芯铁氟龙-硅胶线,根据数据查询结果:单线导体规格:35*0.08mm(横截面0.2平方毫米)_无氧镀锡铜,容载电流4~5A,我们电烙铁的加热功率是72W_0.33A,满足使用要求,连接头使用的是GX12-5P耐冲击、耐振动、连接性好的航空插头。
智能焊台的输入电压通过查看使用说明书:AC_100V~240V,电源功率108W,计算工作电流:0.5A,常规220电缆采用常规电缆V/10A三芯电源线,CCC认证,满足安全要求。
上电试用
插上电源,打开红色电源开关,观察OLED屏幕,注:电烙铁另一端接到温控台,否则启动时会显示:电烙铁检测不到,下图显示正常。
在第一次打开电源之前,你应该记得先拿锡丝,因为新烙铁第一次上电时,应该在加热的同时给焊嘴镀一层锡。严禁干烧以保护刀头。
当然,我原子哥的智能焊台被称为7秒升温,真的不是吹的。刚上电就看到了。OLED屏幕温度上升,新烙铁头开始冒烟,锡丝还没拿出来,吓得先拔电源,哈哈!
要注意显示界面的几个信息:
-设置温度:左上角SET之后的温度值可以通过旋钮调节,左旋降温,右旋升温,单次按压,快速跳转,200℃,350℃,450℃循环;
-使用时间:位于右上角,每次启动都会重新开始,也用于计算休眠时间/待机时间,设定时间点后自动休眠/关机;
-实际温度:实时观察烙铁头的温度变化,占据屏幕最大温度值;
-加热标示:使用时间下方有一个雪花标记,当电烙铁加热时,标记显示,恒温时,标记开始闪烁,冷却时,标记消失;
焊接测试
我们的焊接试验挑战正式开始:
点焊-焊接排针
一分钟内焊接2排针,要求焊点饱满、光滑、无毛刺:
在紧张焊接中。
最后,焊接后,我看了看时间。我有点傻。我坑了自己。总共有40个焊点,花了3分42秒。最后,让我们看看焊点的饱满度,并写一篇大写:
有一段时间没焊接,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水平,先给自己算个中位吧,当然也欢迎其他“焊武帝”来砸场子,当然是带干货的来,嘻嘻!
拖焊——LQFP芯片
焊接一块LQFP100芯片需要焊接良好、无毛刺、短路等
先给焊盘上锡—>放置MCU并对齐引脚—>两侧用锡固定—>一侧引脚开始拖焊—>其它侧引脚拖焊—>检查引脚矫正—>洗板水简单清洗
电烙铁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相当方便,烙铁温度足够,焊接顺畅;
最后,看看我们的自定义功能,连续两次按钮进入设置界面:
0-退出:按键返回主界面
1-步进设置:按键进入步进设置,即旋钮一次,温度的步进值,再次按键返回设置界面;
2-休眠温度:一般设为150℃,即到休眠时间,温度会降低到该设置的温度值,以保护电烙铁,再次按键返回设置界面;
3-休眠时间:一般为5~10分钟,超过设定时间不使用电烙铁,即进入休眠;
4-待机时间:一般20~30分钟,超过设定时间不使用电烙铁,电烙铁自动关机,防止安全风险;
5-自动关机:设置是否启用自动关机模式;
6-参数选择:可以不用动,个人猜测和内部设置参数有关;
7-输出电流:设置主机后端的DC接口输出电流的大小;
8-输出开关:如果需要给外界电池充电,可打开该开关,并设置好电流值;
9-蜂鸣器:选择是否打开,默认打开后;
10-语言:选“简体中文”,可选“繁体”,“英语”;
11-恢复出厂:选择可恢复出厂默认设置;
拆机内视
T1001焊台结构相对简单,前面,后面各四个嵌入式内六角螺栓固定,卸下螺栓,即可看到内部全景图,先上两张总照:
里面元器件全部是贴片和插件式,无飞线,残余锡渣等,整体显得整洁,电气稳定性要更好,在里面也发现一个细节,让我惊叹不已,自己本来想把底壳也拆下来,看一下背面状态,结果螺栓全拧下来,前壳,后壳,底壳也无法分开。
简单分析一下:
前壳1号位是一个烙铁手柄连接器,是从前方穿进去,焊接在显示板上,所以前壳和显示板是无法分开的,而显示板通过黄色排针焊接到主板,进行供电和信号通讯;
后壳2号位是三插头连接座,是从后方穿进去,与电源转接板焊接在一起无法分开,而小电源转接板也是焊在主板上,相当于三位一体(显示板,主板,电源转接板);
底壳3号位是平行导轨,预示着主板想要安装到底壳,只能从前方或后方先插入进去,在这个情况下装配方式就确定了,先分别搞定三大部件(显示板与前壳先组装好,电源转接板与后壳组装好,主板插入底壳),再分别焊接黄色排针和电源转接板接线,最后合盖打螺钉;
这样的装配方式:优点是全部采用焊接方式,整体机械装配稳定性好,电气稳定性好,缺点是装配工艺难度提高,对焊工的技术要求提高;有些厂家在这种情况可能就采用廉价的插接线处理了。不得不说,原子哥为了质量,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综述
在测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小问题:1、旋钮在扭动过程中,感觉不是很顺畅,旋钮与前壳有摩擦,应该是加工工艺的细节问题,不影响正常使用;2、可能是主机太轻了,插座在较低位置时,电源线的重量反而会拉扯主机移动,我摆弄了好几下,当然这个不算问题,毕竟我们是为了方便携带,找个排插把电源线放桌面上就没问题了。
这个体验过程中,T100恒温智能电烙铁用起来还是蛮舒服的,比较顺手,用起来也比较安心,接下来我也会持续使用,任何产品在长期磕磕碰碰中都会发现新的欠缺和问题,我们也会持续向原子哥提出建议,持续优化和创新,相信经过市场磨砺,智能电烙铁终究会替代老式电烙铁,成为市场的宠儿。
下面也分享一些电烙铁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电烙铁使用220V交流电时,注意使用三插头,并保证外壳妥善接地;
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电源插头、电源线有无损坏,并检查烙铁头是否松动;
新烙铁使用前,应用细砂纸将烙铁头打光亮,通电烧热,蘸上松香后用烙铁头刃面接触焊锡丝,使烙铁头上均匀地镀上一层锡,这样可以便于焊接和防止烙铁头表面氧化。旧的烙铁头如严重氧化而发黑,可用钢挫或烙铁清洁器挫去表层氧化物,使其露出金属光泽后,重新镀锡,才能使用;
焊接姿势,身体坐式端正,右手拿电烙铁,焊锡丝穿过手心,捏在左手拇指与食指间,方便连续送丝,先用烙铁放在焊盘处加热,再把锡丝伸到焊盘处融化,镀锡,饱满后先移开锡丝,再移开电烙铁,这样焊接的会饱满些;
焊接过程中,烙铁不能到处乱放。不焊时,应放在烙铁架上。注意电源线不可搭在烙铁头上,以防烫坏绝缘层而发生事故;
使用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拔下电源插头。冷却后,再将电烙铁收回工具箱;
扫码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