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亦庄见了说中文的爱因斯坦,会比心的熊猫,还有一场意念打字大赛
时间:2022-09-27 23:30:00
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你无法想象机器人现在有多努力被人类社会接受。
像Siri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扫地机器人一样,是机器人的共同愿望。
世界机器人大会每年都在北京亦庄举行,成为他们每年展示自己、接受测试、听取人类意见的考场。
这一次,作为大会场馆的讲解员,它看起来很像爱因斯坦的仿生机器人。
仔细一看,仿生硅胶皮肤上不仅有皱纹和血管,还有老年斑。
这个仿生机器人全身有68个可移动的关节,可以根据音频匹配口型和面部表情。
仿生机器人为了与观众顺利交流,还跑去学中文。只是不小心学会了配音腔,让场面充满喜悦:
除了爱因斯坦,仿生机器人家族也有鲁迅和乔布斯仿生机器人,这些人物的形象版权来自大连的蜡像馆。他们现在在大连工作EX未来科技馆。
机器人试图模仿人类的外观、材料和声音动作,直到难以区分,这条路线非常困难,毕竟,根据人类标准全面要求自己。
适合更多机器人的是以有限的能力完成有限的任务,先做一个合格的机器打工人再说。
这只自动逗猫机器人找一个独特的应用场景,在人类外出时做宠物保姆。
虽然没有猫,但机器人仍然认真地摇晃着一只模型猫的猫棒,不时地给猫粮。
除了自动逗猫和喂食,这个机器人还配备了三件套相机麦克风扬声器,让人们可以实时观察家里的宠物,隔空交流。
只是现场没有猫,很多功能展示都不直观。我问带它去展览的工作人员:很遗憾场馆不允许带真猫进入展览。
工作人员的心态有点崩溃,说猫被带走了,但很多人被吓跑了……
我犹豫了一下,最后不敢问跑掉的猫是不是他养的。
逗猫机器人叫小胖丁Rocki”,算是服务机器人中做的比较成功的,甚至已经有一些销量了。
然而,更多的服务机器人仍处于技术展示的原型阶段,离真正的应用还需要一些努力。
还需要努力的原型
看看这个端茶倒水的机器服务员,移动灵活,动作准确,手的材质还是软的,不会碰瓷茶具。
作为一个原型,性能很好,但当我问工作人员判断茶杯的位置时,答案是位置是固定的,没有视觉识别功能。
后来在工业展厅遇到的辅助搬运机器人没有视觉识别,需要人操作机械臂对准盒子。目前主要起到省力的作用。
emmmm……和我想的有点不一样。
这次展览的许多机器人确实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但似乎并不像预期的那么聪明。
智能垃圾站配备语音问答系统,相应类型的垃圾桶将自动打开,具有垃圾库存检测和自动消毒功能。
如果不问,直接去任何垃圾桶,桶盖会通过红外感应自动打开。如果扔错了,就没有解决办法了。
烹饪机器人是在触摸屏上选择食谱,是自己切菜,调料还是自己放菜,和电压锅上按食谱的定时按钮相比,进步似乎没那么大?
红烧肉看起来不错,比会场中午卖的盒饭好。,可惜不让试吃。
说实话,这个时候我很失望。
许多机器人在技术上都有独特的优势,但缺乏真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与这些机器人合作,把硬件变成真正的解决方案,不正是AI软件的潜在机会?
交互式机器人
除了沉默地完成任务外,还有一种机器人专注于与人交流和互动,看看它们的表现。
在场馆门口,一群科大讯飞蛋机器人负责表演和接待、对话体验和Siri、小爱同学水平相当。
还有这个可爱的熊猫机器人,除了走路、打招呼和对话,还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的熊猫机器人Pose与观众合影。
它的原型它的原型出现在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上。下棋和按摩是最好的选择Walker X。
这一次,它看起来像熊猫,因为它有一个大任务——去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当导游。
熊猫的外表,中英文对话,打太极,写书法,非常适合接待外国观众传播中国文化。
受成本限制,这些可互动的大型机器人在商场、医院、银行等常见工作场所的大厅接待客人,在展厅做导游讲解,离能走进人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你想把它带回家,你也可以选择这种更小、更简单的功能。
还有一种延伸要做人。
还有一种特殊的机器来参加这次展览,它们放弃了自己的独立身份,更依赖人类作为身体或感官的延伸。
例如,外骨骼可以帮助人们轻松提起重物,可用于物流、工业生产等需要重体力劳动的场合。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加耐力可以保护人类的老腰。
看完辅助身体,别忘了有辅助大脑脑机接口。
戴上脑机接口帽可以控制轮椅的概念,这样手脚不方便的人也可以独立旅行,但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没有连续移动,只能移动。
脑机接口展区还有一场打字比赛。
屏幕上的字母会以不同的频率闪烁,只要你盯着一个字母看设备就能捕捉到频率信号。一个屏幕可以支持多个人同时使用。
据清华大学研究人员介绍,该方案在非侵入性脑接口中打字速度快,准确性高。
以布朗大学为主BrainGate这个项目依靠思想移动光标,今年登上Nature直接在脑海中画笔划的封面方法,必须通过手术将电极阵列植入脑中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 style="text-align:left;">侵入式脑机接口要植入的那个电极阵列,大概长这个样子。侵入式脑机接口高成本、高风险,后期设备老化还需要特别的维护,现在只适合长期瘫痪的患者使用。
所以我们看到,这次参展的各大学基本都选择重点研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为了适用于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更成熟的是生产和特种机器人
这次来参展的工业生产和特种机器人,可能因为不用太考虑人类行为的巨大不确定性,显得更加成熟。
农业上有自动采摘机器人,抓取的部分是软管材质不会对水果造成损伤,不过此次现场演示的水果是道具。
工业上有自动流水线。
消防、排爆、救援等危险场景机器人也都代替人类各自发挥着作用。
消毒巡逻机器人除了在自己的展位参展,还直接在会场上开始了工作。
另外此次的参展商中除了做机器人整机方案的,还有许多产业链上的零部件生产商,电机、传感器、活动关节等应有尽有。
以及专注机器人“腿部”,做出可跨越各种地形的可移动底座,上可搭载多种“手臂”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平台型生产商。
工业、特种应用上的成熟机器人解决方案,商业场所上逐渐普及的机器人产品,消费领域像扫地机器人(不知道为什么这次都没有参展)、儿童教育和陪伴等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再加上完整的供应链,以及各大学的科研支持,让我觉得机器人离能真正成为人们生活日常的一部分也不远了。
这还没算完,最让我感受到机器人正在且必将融入人类社会的,是出了场馆来到亦庄的街道上,一辆正在路测的无人车从面前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