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中期总结报告
时间:2022-09-23 18:30:00
培训中期总结报告
一、人文
本次培训采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四次讲座分别介绍了硬件电路-单片机的整体要求安排-开发环境和过程-实验板的原理,并逐步进行。在实践中,参观贴片的整体过程,自己焊接电路板,下载实例学习,根据每个案例I、II、III、IV分类,从浅到深,检测电路板硬件功能,加强对硬件功能的深入了解。案例测试表中涉及的案例完全符合STC-B板现有功能模块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覆盖100%,覆盖STC-B各部件的性能测试也具有操作代表性,测试记录表和案例测试操作也更好地了解各部件的应用。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和帮助,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培训过程也强调奉献精神。组长辅导小组成员完成焊接,班级选拔负责人完成各项任务。整个培训过程始终贯彻团队意识,强调合作能力,注重实验室卫生。每个学生都能稳步前进,共同解决问题。
二、知识
1) 元器件:
2) 焊接部位:
3) 各部件焊接注意事项(焊接顺序从上到下):
名称 |
方向 |
正负极 |
焊点数 |
安装位置 |
注意事项 |
按键 |
无 |
无 |
16 |
K1、K2、K3、RST |
将按钮的四个引脚插入焊盘 |
晶体1 |
无 |
无 |
2 |
CY1 |
与电路板紧密接触 |
电池座 |
有 |
有(负极朝下、正极朝上) |
2 |
BAT |
贴在电路板上,非直插式 |
无源蜂鸣器 |
无 |
(正负号对应) |
2 |
BZ |
与电路板紧密接触 |
数码管(2个) |
有 |
有 |
24 |
LED1、LED2 |
引脚要直、小数点在下面 |
红外发射管 |
有 |
有(长为正,短为负) |
2 |
IR_T |
引脚留2~4mm |
红外接收管 |
有 |
有 |
3 |
IR_R |
圆形凸起部分朝外,接触紧密 |
霍尔传感器 |
有 |
有 |
3 |
HALL |
梯形凸起部分朝外,焊点不能焊在一起,高度与接收管一样 |
无 |
无 |
2 |
Rt |
引脚留3~5mm,比数码管略矮 |
|
光敏传感器 |
无 |
无 |
2 |
Rop |
引脚留2~4mm |
有 |
有 |
2 |
SV |
焊前折90度,引脚留3~4mm,软线易断,两线焊锡易粘连 |
|
32768Hz晶体2 |
无 |
无 |
2 |
CY2 |
先插入再掰倒,引脚留2~3mm,焊点靠近 |
拓展接口插座 |
无 |
无 |
- |
EXT、SM、485 |
可选择是否焊接,焊接后单片机高度较高 |
4) 焊接过程注意事项:
a) 烙铁头不能长时间加热,烙铁头被氧化后,焊锡是沾不上去的,须在海绵上将杂物除去,使得烙铁头锉光亮,再上焊锡。
b)在焊接时,要特别注意保持烙铁尖与焊脚并行,防止焊锡过量,使得焊点结合在一起。
c) 焊接时对于相互靠近的焊盘(比如霍尔元件),要小心谨慎,避免出现连焊的情况。
d) 对于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要注意焊接位置,防止误放元件。
e) 若焊点堵塞,用烙铁给板子加热,同时送焊锡,使得在孔里边的已经冷却的焊锡重新一起融化,焊锡融化之后将元器件直接插入。
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a) 嵌入式系统硬件的构成:
嵌入式处理器(微控制器,一个处理内核,与CPU相比,功耗更低,但性能也更低)-供电系统(高性能、低功耗)-外部存储器系统-外部设备(USB接口等)
b) 经典8051微控制器内部架构:
中央处理单元(不同类型存储器交换信息,执行逻辑和算术指令)-程序存储器(非易失性工艺)-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外部设备接口模块(通用IO)-总线
c) 单片机语言(四个层次,从底层到顶层依次为):
微指令控制序列-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2) LED灯(P0)
a) 单片机上每个贴片LED灯都有对应电阻,电阻上标号101,代表的是10*10^1=100Ω(如:102:10*10^2=1kΩ,473=47*10^3=47kΩ),电阻是为了电流过大烧坏LED灯。
b) 用十六进制代替二进制。
c) 实验板晶振为12.000MHz,但调节后的频率为 11.059MHz,可以用STC-ISP软件自动生成软件延时计算器的C语言代码。
d) _nop_()函数的头文件: #include
3) 按键
a) 逻辑运算控制
b) 按键的抖动:
c) 用延迟函数消抖,可以利用1ms的延时函数。
4) 数码管
a)引脚定义:
其中A:0 ,B:1 ,C:2 ,D:3 ,E:4 ,F:5 ,G:6 ,DP:7
b) 数码管显示不是静态的,是动态扫描显示的(需要消影)。
c) I/O口工作模式设置:
推挽输出:亮度。
三、技能
1.焊接技能:
a) 将元器件引脚分别对准相应焊盘,插入电路板的正确位置,注意元件是否要接触焊盘;
b) 将电路板翻转到反面(电池座焊点在正面),稳定电路板;
c) 用已经加热的烙铁加热焊盘;
d) 送焊锡;
e) 焊锡离开,烙铁离开,观察焊锡是否圆润光滑。
2.恢复堵塞焊孔:
a) 用烙铁给板子加热;
b) 送焊锡,使得在孔里边的已经冷却的焊锡重新一起融化;
c) 焊锡融化之后将元器件直接插入。
3.案例下载:
a) 打开串口助手;
b) 下载对应的hex程序文件;
c) 在板子上按复位键;
d) 在板子上进行其他操作。
4.创建新的案例:
a) 打开Keil uVision4软件;
b) 在Project-new uVision projectc创建新的工程;
c) 在Select a CPU Data Base File中选择STC MCU Database;
d) 在Data base中选择STC15F2K60S2 Series;
e) File-new新建一个.c文件,然后右键添加#include
f) 左上角Build键可进行编译和创建hex文件。
四、可扩展之处
1.可以外接显示屏进行更多功能的操作与显示。
2.使用蓝牙模块与手机进行通信的案例可以多增加功能,比如实时测距在手机上进行记录。
五、遇到问题及解决
1.焊接部分:
1) 问题1:
辅导组员进行焊接时,组员出现了将焊孔堵住的情况,解决方法是用烙铁给板子加热,同时送焊锡,使得在孔里边的已经冷却的焊锡重新一起融化,焊锡融化之后将元器件直接插入;还可以用加热的镊子穿过焊盘孔,恢复焊口。
2.测试部分:
1) 问题1:
案例48、基于PC的数据采集系统:
要先将hex文件下载到板子上再在PC上打开.exe文件,否则会导致软件无法识别到接口。
2) 问题2:
案例51、基于485总线的评分系统:
在学习网站观看视频时发现,视频中老师使用的两台单片机均为从机,与课程网站介绍中不同,实际操作时,是将一个单片机作为上位机,下载上位机的hex文件,再利用提供的多机串口器件将其他单片机作为下位机,下载下位机的hex文件,而且要先打开软件,串口设置为上位机的串口,然后再用KN键设置下位机的编号和评分,按下K2、K1键确定设定(课程网站介绍中说按下K2、K3,也是有误的),再进行从机检测与获取评分。
同时,给的上位机程序中,打分系统上位机.exe 与评分系统上位机.exe 功能几乎一致,其中,点击单机评分或多机评分后,对总分的改变为点击次数*从机分数,并非直接加上从机分数,建议修改软件。
3) 问题3:
案例52、基于Andriod的数据采集系统:
使用资料中给的apk软件无法连接到BLE蓝牙信号,而在手机设置中可以看到有BLE蓝牙信号,原因为资料中给的apk软件版本过低,无法兼容现在的安卓系统,故更换软件进行温度与亮度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