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单电子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 电话:400-990-0325

生物发光及化学发光的原理及其应用

时间:2022-09-22 12:30:01 细胞悬液浓度传感器

第一部分 概述

化学发光 (ChemiLuminescence,简称为 CL) 分析法是分子发光光谱分析法的一种,主要是基于化学检测系统中待测物浓度与系统化学发光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呈线性定量关系的原理。化学发光与其他发光分析的本质区别在于系统产生发光 ( 光辐射 ) 不同的能源被吸收。当系统产生化学发光时,必须具有产生可检信号的光辐射反应和能够一次提供足够能量的化学反应步骤。化学发光系统以化学方式表示:

图片

化学发光分析法可根据供能反应的特点分为:1 )普通化学发光分析法 ( 供能反应一般化学反应 ) ; 2 )生化发光分析法 ( 生物化学反应是供能反应; BCL) ; 3 )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 电化学反应简称供能反应 ECL) 等。

该方法按测定方法可分为:

1)直接测定 CL 分析法;

2)偶合反应 CL 分析法 ( 通过反应的偶合,测定体系中某一组份;

3)时间分辨 CL 分析法 ( 即利用多组分对同一化学发光反应的时差来测量多组分 ) ;

4)固相、气相、掖相 CL 。分析法;

5)酵联免疫 CL 分析法等。

化学发光系统一般可表示为:

整个检测系统的关键部分是 PMT ,最高检测极限直接影响仪器的检测性能 10 - 22 mol/L 。不同型号的仪器有不同的检测技术,但基本原理是利用待测成分与系统的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定量关系,化学发光强度随系统反应的速度而增强或减弱。以峰高定量记录峰形,或峰面积定量记录仪。化学发光多为闪烁发光 (1—2s 左右 ) ,因此,进样时差短,分析速度快。

化学试剂常用于化学发光的第二部分及其原理

化学发光是某种物质分子吸收化学能产生的光辐射。化学发光反应包括化学刺激和发光两个关键步骤。因此,一个化学反应要成为发光反应,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反应必须提供足够的能量( 170 ~ 300KJ / mol ),第二,这些化学能必须被某些物质分子吸收,产生电子激发态,并具有足够的荧光量子产量。到目前为止,研究的化学发光反应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是液相化学发光反应。

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效率是指发光剂在反应中的发光分子数与参与反应的分子数之比。对于一般化学发光反应,值约为 10 - 6 ,鲁米诺等典型发光剂发光效率可达 0 . 01 ,发光效率大于 0 。01 发光反应非常罕见。几种常用的发光剂及其发光机制总结如下。

1.鲁米诺及其衍生物

异鲁米诺是鲁米诺的主要衍生物 4— 氨基已基 —N 一乙基异鲁诺及 AHEI 和ABEI 等等。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可被一些氧化剂氧化,产生化学发光反应,辐射最大发射波长 425nm 化学发光。

鲁米诺与过氧化氢的化学发光反应通常相当缓慢,但当某些催化剂存在时反应非常快。最常用的催化剂是金属离子。在很大的浓度范围内,金属离子的浓度与发光强度成正比,从而对某些金属离子进行化学发光分析。利用这种反应,可以分析含有金属离子的有机化合物,达到很高的灵敏度。二是利用有机化合物抑制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确定对化学发光反应猝灭的有机化合物。无机或有机化合物通过偶合反应间接测定。第四,异鲁米诺等鲁米诺衍生物 (ABEI) 在羧酸和氨化合物上标记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或液相色谱 (LC) 分离后,在碱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铁氰化钾反应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其他分离方法他分离方法,如在酵母中标记新合成的化学发光试剂异硫氰酸异鲁米诺 RNA 然后通过离心和透析进行分离,然后进行化学发光检测。另外还有应用 N 2(B2 羧基丙酰基 ) 并研究了异鲁米诺的性能。

2.光泽精

光泽精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碱性介质中,过氧化氢将其氧化成四元环过氧化物中间体,然后裂解并产生刺激性吡啶酮。光泽精和还原剂可用于确定抗坏血酸、肌酸酐、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乳糖和葡萄糖等临床医学中的一些重要还原物质。

3.洛粉碱

洛粉是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化学发光试剂,但在应用之前还没有得到应用 1979 年 Marino 等人用它 Co 经过测定才得到重视。该试剂已用于各种元素的分析和测定。

4过氧化草酸酯

草酸盐化学发光反应大多产生过氧草酰胺(Peroxalate) 因此,这种反应也被称为过氧草酰化学发光反应。过氧草酸盐化学发光分析应用的推广也取决于新型荧光衍生试剂的开发。

5. 吖啶酯类

McCap r对该试剂的化学发光机理研究表明,试剂中的发光效率与可解离酸性基团的发光效率相同 pKa 密切相关, pKa 一般应小于 11 。亚啶酯化合物是一种非放射性核酸探针标记物,用作非常有前途的标志物 DNA 发光探针产量高,稳定性好。标记物不影响杂交反应的动力学和杂交体的稳定性。化学发光反应可直接在碱性介质中进行。

以上五种化学发光剂化学发光量子产量高,水溶液稳定,可直接氧化多种氧化剂发光,许多金属高于催化发光反应,许多无机、有机和生化成分也能增强或抑制其发光,应用广泛。邻菲咯啉、碱基水杨酸水杨酸、罗明丹 —B 、无食子酸、香豆素、皮素、茜素紫、苏木色精、培花青、三苯甲烷染料、丙酮、乙醇、羟胺等。这些试剂商业化程度高,价格低,使用方便,但化学发光量子产量低。因此,研究增敏试剂提高化学发光量子产量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 化学发光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化学发光分析

1.1金属离子分析

痕量金属离子对化学发光反应有很好的催化作用,因此化学发光测定金属离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见表 1) 。但由于不同金属离子催化氧化发光试剂的发光光谱相同,金属离子催化化学发光反应的选择性较差。以下方法可用于提高分析的选择性 : (1) 选择性分析待测金属离子与干扰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如添加掩蔽剂EDTA 或水杨酸掩蔽干扰离子 ; (2) 优化实验条件,减少其他离子的干扰 ; (3) 样品溶液稀释 ;(4) 加入敏化剂。但是,当样品中待测物体的浓度与干扰物相比非常小时时,上述方法无济于事,必须进行预处理,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色谱、溶剂提取等。

色谱分离的高选择性与化学发光检测的高灵敏度相结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联合技术。关键是选择流动相。选择流动相不仅可以提高选择性,还可以同时测量多个离子。如果使用离子交换分离法同时确定 Cr (à ) 和 Cr (? ) 。溶剂提取物也是提高金属离子选择性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耗时,因为无机物必须在化学发光检测前从有机溶剂中提取或蒸发。自动在线溶剂提取选择性检测待测物是更好的方法。

1.2其他无机化合物的分析

过氧化氢是化学发光反应中最常用的氧化剂 H 2 O 2 化学发光分析报道较多 ( 见表 2) ,它涉及化学发光反应,如鲁米诺、过氧草酸酯和光泽精。根据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制成的H2O 2 可检测光纤传感器与流动注射法相结合 10nmo l / L ~ 1 mmo / L 的 H 2 O 2 ,用模拟酶代替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米诺发光,检测限可达 5 .5×10 - 9 mo l / L 。根据 ClO - 可用于测量鲁米诺的氧化作用 ClO - ,其它物质如 Cl 2 流动注射法可以消除干扰。利用停流技术测定水中 ClO - 不需要预处理。含氮的无机化合物如 NH3 / NH 4 ,衍生后可使用 TCPO 线性范围为化学发光法检测 2 。 9ug / L ~ 6 m g / L 。 CN - 能抑制鲁米诺 H 2O 2 - Cu (II ) 可以分析和测定化学发光 CN— 。化学发光分析测定在低温条件下 CN - ,当进样量为100uL 线性范围为 10 - 9 - 10 -7 g / mL ,当进样量20 uL 线性范围为 10 - 8 ~ 5×10 -7 g / mL 。

?化学发光分析有机化合物

2.1有机酸

有机化合物的同系物结构和性质相似,难以测量单一组分。因此,有机化合物同系物的分析往往与 HPLC 相结合。有机酸化学发光分析 ( 见表 3) ,化学发光检测一般先将其衍生成荧光物质,经色谱分离后进行。但衍生法有以下缺点: (1) 衍生反应不完全 ; (2) 衍生物稳定性差,需要及时检测 ; (3) 限制了分离方法和条件的选择。由于衍生物的性质与待测物体不同,分离效率和分辨率降低,分析时间和劳动强度增加。草酸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检测项目,尿液和草酸二乙酯中的草酸盐和游离草酸可以通过氧化学发光反应直接测定。还可以测定酮尿症病人的尿液的苯丙酮酸的含量,方法是先在碱性条件下将苯丙酮酸氧化成 1 , 22 二氧杂环丁烷类化合物,然后裂解产生化学发光。另外可以将 Fe ( III )草酸配合物光解得到Fe (II ) ,催化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反应,此法线性范围为 0 . 1 ~ 100uM 。此外酶联偶合反应也可以用于某些有机酸的化学发光分析。

2.2 有机碱 

胺类化合物第一离子化电势呈如下规律 : 伯胺 > 仲胺 > 叔胺,并随碳链增长,离子化电势逐渐下降,因此叔胺化合物的检测限较低,达 0 . 28 pM 。胺类化合物的分析 ( 见表 4) ,较多的是经柱前衍生生成荧光衍生物,分离后用过氧草酸盐化学发光体系检测,也可将其生成希夫碱或其它产物氧化而发光。有些碱如肾上腺素等可直接氧化而发光。通常有一个经验规则,假如一物质具有荧光或其反应产物有荧光,该物质一般可发生化学发光反应,但也有例外。嘌呤碱是核酸的基础物质,因此对嘌呤碱的分析测定将推动 DNA 分析方法的发展。在酸性醇液中腺嘌呤与苯甲醛反应,然后用过氧化氢氧化反应产生化学发光,此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线性范围为 1 . 5×10 - 7 ~ 5 .0×10 - 7 M ,用此法测定鸟嘌呤灵敏度比荧光法高 20倍。

2.3  氨基酸 

氨基酸分析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推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 DNA 重组和基因克隆等的发展。由于绝大多数氨基酸没有内源荧光特性,因此用过氧草酸盐体系测定氨基酸需将其衍生成荧光物质,但此法避免不了衍生法所固有的缺点。此外亦可通过测定氨基酸与氨基酸氧化酶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来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如 L 2 氨基酸经反相色谱柱分离后流经 L 2 氨基酸氧化酶反应器产生过氧化氢,然后用过氧草酸盐体系检测。氨基酸与 Ru (b ipy) 3+3 反应,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相对于脯氨酸和天冬酰胺检测限可分别达到 20 pmo l 和 50 pmo l 。一般来说,仲胺反应产生的的发光强度比伯胺大。对氨基酸上取代基性质研究表明,给电子基有利于增强化学发光强度。

2.4 糖类 

光泽精体系可用于测定一些还原性物质,如乳糖、葡萄糖,用于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分析测定有很高的灵敏度。但此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却因干扰多而受到限制。用草酰胺化学发光照相法测定了葡萄糖。在微量滴定板上将草酰胺发光剂、荧光增感剂及 50 uL 试样混合,于 5 m in 内用照相荧光剂测定液斑的发光强度,可检出 100 pmo l 的萄萄糖。

糖类物质测定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测定酶反应产生的H 2 O 2 ,由此对酶底物 —— 葡萄糖、乳糖等进行测定。而酶的固定化技术为此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采用物理包埋法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并制成酶柱,再将酶柱接入流动注射系统中,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由酶促反应产生的 H 2 O 2 ,从而测定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检出限可达 0.1 m g / L 。

2.5 类固醇与类酯 

一些特异性酶如类固醇脱氢酶和其它荧光素酶与合适底物反应产生 H 2 O 2 ,通过测定 H 2 O 2 达到分析测定底物的目的。

2.6 药物 

根据药物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直接氧化化学发光。在碱性溶液中用 N -溴代丁二酰亚铵氧化含有酰胺基的药物产生化学发光,如利福霉素等检测限在 1 .23 m g / L ~ 0 . 5 g / L 之间。氧化四环素类药物检出限在 0 . 02 - 0 . 04 m g / L 之间。

3. 化学化光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化学发光在生物学领域也有着很多应用,主要简介如下:

3.1 Fe 2 +

离子催化的化学发光自由基启动的脂质过氧化 (LPO) 是一个链式反应过程。 在链式反应过程中, Fe 2 + 离子起着启动和催化的作用。 反应过程中产生脂自由基 (R - ) 、烷氧自由基 (RO - ) 、共轭二烯和脂过氧化自由基 (ROO - ) 等中间产物。 ROO - 自反应会产生激发的烷氧自由基 (RO 3 ) 和单线态氧 (O 2 ) ,其回到基态时产生发光。 另外,两个 O 2 分子相互作用也可产生发光。 因此,把 Fe 2 + 盐加入含有脂肪的系统中,如细胞膜、线粒体、微粒体、血浆、组织匀浆、尿液等,可产生化学发光。化学发光的动力学曲线,可分为快速闪光期、潜伏期、缓慢发光期和稳定发光期。有报告提出,快速闪光期的发光强度与样品中过氧化氢含量有关,潜伏期的长短与样品中抗氧化剂含量有关,而缓慢发光期和稳定发光期的发光强度则反映了系统的过氧化水平,即系统产生活性氧的能力。

3.2 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

许多实验研究对加入 Fe 2 + 盐的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进行的测量表明,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腹腔器官局部缺血、肢端闭合性局部缺血、血氧含量下降以及出血、手术性休克病人血浆和血清的发光强度降低。与此相反,风湿性关节炎、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炎性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发光强度升高。 降低和升高的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有研究提出,利用此方法有可能对非典型的心肌梗塞和腹腔器官炎性疾病做出区别诊断。

3.3 血浆脂蛋白的化学发光

有研究提出,以分离的血浆脂蛋白悬液作为系统模型可以研究不同物质对系统过氧化的调节机制。在分离的血浆脂蛋白悬液中加入胆固醇,温育一定时间后在加入 Fe 2 + 盐,测量化学发光,发现胆固醇能使系统的发光强度降低。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类固醇的存在抑制了系统的过氧化。对实验性胆固醇过多血症家兔和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人进行的测量发现,载脂蛋白 APO – B 。在 Fe 2 + 存在条件下的发光强度出现了增长。同样的现象在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身上也被发现。

3.4 尿液的化学发光

利用尿液的化学发光可以研究肾脏功能的变化。将Fe 2 + 盐加入尿液中,测量其化学发光,发现肾功能不足者尿液的发光强度降低。与正常健康人相比,阑尾炎患者尿液的发光强度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利用这一方法可以评估肾脏的排泄及收缩功能。

3.5 物质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利用发光测量技术可以评价某些生物组织和体液的抗氧化活性。以某一稳定的发光系统为模型,如脂肪体、线粒体、卵黄脂蛋白等,将待测的抗氧化物质加入该系统,然后加入 Fe 2 + 盐,测量其化学发光。 根据系统化学发光被抑制的程度可以评价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的研究证明,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和血清的抗氧化活性是不同的。

3.6 H 2 O 2 激发的化学发光

3.6.1 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

在血浆和血清中加入 H 2 O 2 溶液后能激发化学发光。有报告提出,发光强度与血浆中血红素的水平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 + 0. 71 。在上述发光系统中,加入过氧化氢酶或松香油后,发光被抑制,加入叠氮化钠(NaN 3 ) 后,发光几乎完全消失。 H 2 O 2 激发的血浆和血清的化学发光,其启动因素很可能是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催化 H 2 O 2 分解引起的。血红素过氧化物对 H 2 O 2 的分解是以 H 2 O 2 氧化其底物为前提的。在这一反应过程中导致自由基及其中间产物生成,并与机体分子相互作用,产生 O2 等活性物质,产生发光。 NaN 3 和松香油是 O2 的抑制剂,所以在上述发光系统中加入松香油的 NaN 3 后,发光被抑制。血液中血红素过氧化物酶等以自由基方式分解 H 2 O 2 ,而过氧化氢酸则以非自由基方式分解 H 2 O 2 ,生物体内这两类反应体系协同作用,能很好的清除细胞内的 H 2 O 2 。病理条件下,这一反应体系的平衡被破坏, H 2 O 2 激发的化学发光强度将发生相应改变。因此,根据血浆和血清化学发光的变化,有可能对某些疾病进行区别诊断。

3.6.2 红细胞的化学发光

1981 年 Cepгиеко 等人在分离出的红细胞悬液中加入 H 2 O 2 溶液,对其化学发光进行测量。 发现,随着红细胞的老化和溶解,系统发光强度呈增长趋势。随后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红细胞化学发光进行的测量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发光强度出现了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细胞膜中胆固纯含量过高造成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调查也发现发光强度的改变。红细胞的衰老与脂质过氧化有关。 H 2 O 2 能引发膜脂过氧化, H 2 O 2 和脂质过氧化产物都能引起血红蛋白释放 Fe 2 + , Fe 2 + 是诱发一系列自由基反应、起动脂质过氧化的催化剂。自由基的产生不仅促进了红细胞的衰老和溶解,而且引发的脂质过氧化还可以导致膜脂组分和结构的改变,直接影响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生物发光:

小鼠活体成像是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的常用方法。进行此实验的前提是必须要有能稳定表达发光基因的细胞。常用的发光基因包括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Fluc)、绿色荧光蛋白(GFP)、红色荧光蛋白(tdTomato)。本部分汇集了几种常用的稳定转染了Fluc的癌细胞系,并从Fluc、GFP、tdTomato转基因动物体内分离得到了发光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是进行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的常用工具。

ps:》》》点击蓝字可以查看详情

 

分类 产品描述 单位 包装量
发光原代细胞 Fluc阳性原代小鼠CD4+ T细胞 2.00E+06
Fluc阳性原代小鼠CD8+ T细胞 2.00E+06
Fluc阳性原代小鼠B细胞 2.00E+06
Fluc阳性原代小鼠NK细胞 2.00E+06
Fluc阳性原代小鼠CD11c+骨髓来源DC细胞 5.00E+06
Fluc阳性原代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 5.00E+06
GFP阳性原代小鼠CD4+ T细胞 2.00E+06
GFP阳性原代小鼠CD8+ T细胞 2.00E+06
GFP阳性原代小鼠B细胞 2.00E+06
GFP阳性原代小鼠NK细胞 2.00E+06
GFP阳性原代小鼠CD11c+骨髓来源DC细胞 5.00E+06
GFP阳性原代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 5.00E+06
tdTomato阳性原代小鼠CD4+ T细胞 2.00E+06
tdTomato阳性原代小鼠CD8+ T细胞 2.00E+06
tdTomato阳性原代小鼠B细胞 2.00E+06
tdTomato阳性原代小鼠NK细胞 2.00E+06
tdTomato阳性原代小鼠CD11c+骨髓来源DC细胞 5.00E+06
tdTomato阳性原代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 5.00E+06
发光细胞系 Fluc阳性人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G-1 1.00E+06
Fluc阳性人淋巴瘤细胞系Raji 1.00E+06
Fluc阳性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 1.00E+06
Fluc阳性人肺癌细胞系A549 1.00E+06
Fluc阳性人乳腺癌细胞系4T-1 1.00E+06
Fluc阳性人肝癌细胞系HepG2 1.00E+06
Fluc阳性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1299 1.00E+06
Fluc阳性人大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460 1.00E+06
Fluc阳性人大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661 1.00E+06
Fluc阳性人肺癌细胞系A-427 1.00E+06
Fluc阳性人肝癌细胞系Hep 3B2.1-7 1.00E+06
Fluc阳性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 1.00E+06
Fluc阳性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 1.00E+06
Fluc阳性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 1.00E+06
Fluc阳性人成骨肉瘤细胞系Saos-2 1.00E+06
Fluc阳性人成骨肉瘤细胞系U-2 OS 1.00E+06
Fluc阳性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 1.00E+06
Fluc阳性人恶性胚胎横纹肌肉瘤细胞系RD 1.00E+06
Fluc阳性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 1.00E+06
Fluc阳性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 116 1.00E+06
Fluc阳性人结肠腺癌肺转移细胞系T84 1.00E+06
Fluc阳性人结直肠腺癌细胞系Caco-2 1.00E+06
Fluc阳性人结肠癌细胞系COLO 205 1.00E+06
Fluc阳性人结直肠腺癌上皮细胞系DLD-1 1.00E+06
Fluc阳性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 1.00E+06
Fluc阳性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 1.00E+06
Fluc阳性人结肠腺癌细胞系LS 174T 1.00E+06
Fluc阳性人结肠癌细胞系RKO 1.00E+06
Fluc阳性人纤维肉瘤细胞系HT-1080 1.00E+06
Fluc阳性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系RAW 264.7 1.00E+06
Fluc阳性人B淋巴细胞瘤细胞系Ramos 1.00E+06
Fluc阳性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Mino 1.00E+06
Fluc阳性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JeKo-1 1.00E+06
Fluc阳性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REC1 1.00E+06
Fluc阳性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SU-DHL-6 1.00E+06
Fluc阳性人组织淋巴瘤细胞系U-937 1.00E+06
Fluc阳性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 1.00E+06
Fluc阳性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SH 1.00E+06
Fluc阳性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 MG 1.00E+06
Fluc阳性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98G 1.00E+06
Fluc阳性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 1.00E+06
Fluc阳性人皮肤鳞癌细胞系A-431 1.00E+06
Fluc阳性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 865.Sk 1.00E+06
Fluc阳性人前列腺癌细胞系DU 145 1.00E+06
Fluc阳性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 clone FGC 1.00E+06
Fluc阳性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 1.00E+06
Fluc阳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 1.00E+06
Fluc阳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 1.00E+06
Fluc阳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 1.00E+06
Fluc阳性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 10A 1.00E+06
Fluc阳性人乳腺腺癌细胞系SK-BR-3 1.00E+06
Fluc阳性人乳腺导管癌细胞系T-47D 1.00E+06
Fluc阳性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 1.00E+06
Fluc阳性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CRF-CEM 1.00E+06
Fluc阳性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系Daudi 1.00E+06
Fluc阳性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 1.00E+06
Fluc阳性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 1.00E+06
Fluc阳性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 1.00E+06
Fluc阳性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系JVM2 1.00E+06
Fluc阳性人胃腺癌细胞系AGS 1.00E+06
Fluc阳性人胃癌细胞系SNU-16 1.00E+06
Fluc阳性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 1.00E+06
Fluc阳性大鼠胰岛β细胞肿瘤细胞系RIN-5F 1.00E+06
Fluc阳性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 S3 1.00E+06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