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管电流方向能反吗?体二极管能过多大电流?
时间:2022-09-07 14:00:00
转载-- 炼成之路炼成硬件工程师之路2021-08-16 20:30
今天来说两个问题:
1、MOS管导通电流能否逆流?D到S,S到D方向随意?
2、MOS二极管能有多少电流?
为什么会有这两个问题?
我们开始学习MOS管理时,应从NMOS一开始,电流的方向是从D到DS的。
而实际应用电路,NMOS从S到S会有电流D例如,以下情况如下NMOS管防电源反接电路(仅仅是个示意图,实际电路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我先大致说一下原理。
1、当电源正常接入时,
电源正极VCC当后载电路连接到体二极管时,体二极管将导通,因此S极的电压约为0.7V左右(体二极管导电压)。
与此同时,栅极G极接VCC,所以Vgs=Vcc-0.7V>Vgsth,NMOS管会导通。NMOS管导通后,导通压降基本为0Vgs=Vcc,MOS管道保持导通状态。
这样,整个电源通个电源通路是通的,电源为后负荷供电,后电路正常工作。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此时MOS管的电流是S到D和往常一样,我们经常看到D到S是反的。
2、电源反转时(电源和地面反转)
栅极G接电源负极,即0V,S极通过负载接收电源负极,即0V,所以Vgs=0V,MOS也不导管。
与此同时, D极为Vcc,S极为0V,体二极管反向偏置,不导通,不能通过NMOS管流过电流。
对于负载,电源断开。
反向电源不会与后负载相连,因此后电路不会燃烧。只要我们连接前电源的正负极,后电路就可以正常工作,从而实现反向连接的功能。
需要说的是,这里的反向连接并不意味着电源反向连接,后电路仍然可以工作。但电源反向连接,后电路不会冒烟烧坏。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条电路时,我实际上是在心里鼓的
这个MOS电流能反向流动吗?D到S,S到D没关系吗?
除了电流的方向,还有MOS这个二极管能有多少电流?
如果你不明白,你会认为二极管可以流过的电流很小,因为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寄生二极管很容易被它欺骗。
寄生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起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一般都很小,所以很容易误认为这个寄生二极管也很弱,过不了比较大的电流。
问题解答
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用电路回答那就是下面这个BUCK电路。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是上面的一个buck电路吧,下管是NMOS当上管断开,下管导通时,电感电流来自下管。
也就是说,下管NMOS从S到D是的,也就是反流,而且这个电流可以很大,因为电感的电流可以比较大,和负载有关。
此外,从以前的文章开始《BUCK在振铃实验与分析中,我们也知道,BUCK切换开关时,会有死区时间(上下管不导通时)。电感电流不能断,死区时间电感电流是下管的二极管。
而且由于电感的电流取决于负载电流,可以几安培,所以下管二极管的电流也可以很大。
那MOS管体二极管的最大电流是多少?选型需要考虑吗?
很多MOS这个参数没有标记在管道上,但也有一些制造商标记,比如这个NMOS管SI9804
从上面的手册可以看出,可以通过持续电流是2.1A。
这是怎么来的?
我认为这可能是基于功耗限制。
如果通过的电流时间很短,那么可以通过更大一点的电流,如果时间比较长,那么流过的电流就不能太大。
从上图可以看出,环境温度为25℃最大功耗是2.5W。如果你这么看,上面提到的连续电流是2.1A,也应根据功耗限制。
根据常规硅二极管,通过2.1A电流时,导通压降约为1V左右,那么功耗就是P=2.1A*1V=2.1W,跟2.5W也差不多。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测只是没有找到官方说法。
更详细的手册
写在这里,我找到了一个更详细的MOS管手册,英飞凌NMOS管BSC059N04LS6,它详细介绍了体二极管的过流能力,包括连续和瞬时电流。
这本手册让我确信上面的猜测。
下面是BSC059N04LS6手册中体二极管的参数
从上表可以直接看出,体二极管连续电流可达38A,脉冲电流可达236A同时,也可以看到,二极管最大导电压为1V。
可能会有些惊讶,二极管的连续电流为38A这么大?
自然,实际应用无法到达。我们需要注意以上条件,即Tc=25℃的,c是case,也就是说,外壳保持25℃情况下的。
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如果没有特殊的散热措施,就不能保证这一点MOS外壳是这个温度,所以它不能继续通过38A的电流。
不过这也无关紧要,我们只看这个参数的意义,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让我们看看手册中的功耗限制
可见,在Tc=25℃功耗限制为38W,前面知道导通电压是1V,电流限制是38A,功耗限制等于电压乘以电流也太巧了。
所以,体二极管能通过的电流是根据功耗限制来的没跑。
同时,我们看到,在Ta=25℃,功耗限制是3W,这个Ta是环境温度,应该更接近实际使用(不使用特殊散热措施)。
如果用这个值计算,体二极管可以连续通过的电流是3W/1V=3A左右,当然,这是我的猜测,手册里没有写。
至少我们应该知道,体二极管仍能过大电流。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上面说的是持续电流,必然会有瞬时电流,瞬时电流能有多大?
这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在正常使用中,我们不会给它MOS管道的二极管通过长时间的电流。如果有这种需要,我们可以直接让它MOS管导通不好吗?功耗可以更低。
前面举例的BUCK在中间,体二极管只有在死区才会有电流通过,这是相当短的。
所以这个瞬间能有多少电流值得一看。
我们还是看BSC059N04LS6手册,因为直接标出来了。
管道的导电流可达59A,在10us能在时间内通过的电流是236A,体二极管也是236A,两者都是一样的,而且都很大,也就是说,体二极管的瞬时电流根本不会成为使用的瓶颈。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少关注它MOS只看管体二极管的电流MOS管导通电流是否足够大。
以上内容小结一下:
1、MOS其实导通后的电流方向可以双向流动,从d到ds,也可以从s到sd。
2、MOS管体二极管可以根据持续电流MOS计算管道的功耗限制,
3、MOS管体二极管瞬间通过的电流等于NMOS电流可以在管道通过后立即通过,通常不是瓶颈
本来写到这里,文章已经结束了,但我还是想能能从MOS管的原理上看出上面的内容。
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供参考。
NMOS管的结构
我们看一下NMOS管的结构。
以NMOS为例,如上图,S和D都是掺杂浓度比较高的N型半导体,衬底为P型半导体,并且衬底和S极是接到一起的。
在Vgs电压大于门限电压Vth时,也就是栅极相对衬底带正电,它会将P型衬底中的少子(电子)吸引到P型衬底上面,形成反型层,也就是导电沟道。
这时,我们会看到,S和D本身是N型半导体,有很多自由电子,S和D之间也有很多电子,也可以导电。
也就是说,S和D之间,是连通的,到处都有自由电子,可以移动。
因此,我们给S和D之间加上电压,就会形成电流,而且是不管电压的方向如何,只要有电压,就能形成电流,二者没有什么差别。
也就说,电流可以双向流动,可以从D到S,也可以从S到D。
我们接着看体二极管的过流能力
P和N型半导体放到一起,总会形成PN结,也就是二极管。S和D之间体二极管实际是漏极D与衬底形成的,因为S和衬底是接到一起的,那么也就是D和S之间有个体二极管了。
MOS管导通,原理就是因为栅极吸引了P型衬底里面的少子(电子),形成了导电沟道,这个沟道想想也应该比较窄,但是它已经能够支撑起Id的电流了(MOS管导通时电流,每个NMOS都有这个参数)。
那么作为体积大,面积也大的衬底,它与漏极形成的PN结,自然流过的电流达到Id没啥问题(不考虑温度的话)。
不过因为形成的沟道阻值很低,不怎么发热,而PN结总有个导通压降,流过电流会发热,这是个大劣势,所以体二极管受制于这个发热的问题。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会看到体二极管流过的持续电流受制于MOS管的功耗。
以上关于原理的说法,看着是自洽的,纯属个人看法,如有问题,欢迎在留言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