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前检查
1.安装工程前,必须检查设备间的建筑物和环境条件,满足下列条件后方可开工:
(1)设备间土建工程已完工,室内墙体已完全干燥。设备间门的高度和宽度不得妨碍设备的搬运,门和钥匙齐全;
(2)设备间地面应平整光滑,预留暗管、槽、孔的数量、位置、尺寸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
(3)电源已接入设备间,应满足施工需要;
(4)设备间通风管道应清理干净,空调设备应安装好,性能好;
(5)在铺设活动地板的设备室内,应对活动地板进行专项检查。地板铺设严密牢固,符合安装要求,每平方米水平误差不大于2mm,地板应接地良好,接地电阻和防静电措施应符合要求。
2.交接间环境要求
(1)根据设计规范和工程要求,安排建筑物垂直通道的楼层和交接间,检查建筑物和环境条件是否满足。
(2)应在交接间留下垂直通道的电缆孔,并检查水平通道管道或电缆桥架是否具备环境条件。
3.设备检验要求(略)
4.安全要求(略)
5.技术准备(略)
(二)双绞线传输通道施工
1. 敷设金属管
(1)金属管的要求
金属管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不得有穿孔、裂缝和明显的不均匀,内壁应光滑,不得有锈蚀。在容易机械损坏的地方,直接埋在受力较大的地方,应使用足够强度的管道。
(2)金属管切割套丝
配管时,根据实际需要长度切割管道。钢锯、管道切割刀或电动切管机可用于切割管道。严禁用气切割。
管道与管道的连接,管道与接线盒、接线盒的连接,都需要在管道端部进行套丝。套丝时,先将管子固定在管钳上,然后在套丝上,套丝后立即清洗管口,将管口端面和内壁的毛刺锉光,使管口保持光滑。
(3)金属管的弯曲
敷设时应尽量减少弯头,每根管道的弯头不得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得超过2个,不得有S弯。
金属管的弯曲通常用于弯曲。首先将管道需要弯曲的前部放在弯曲器中,将焊缝放在弯曲方向的背面或侧面,防止管道弯曲,然后用脚踩住
管道、手板弯管器,可获得所需的弯曲。
暗管口应光滑,并配有绝缘套管,管口的伸出部分应为25-30mm。
(4)连接金属管
金属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个管口应对齐。短套管或螺纹管接头的长度不得小于金属管外径的2.两倍。金属管连接采用短套接时,施工简单方便;管接头螺纹连接更美观,可保证金属管连接后的强度。
金属管进入信息插座接线盒后,埋管可焊接固定,管口进入盒的露长应小于5mm。明设管用锁紧螺母或带丝扣管帽固定,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
(5)敷设金属管
a. 暗设金属管应满足以下要求:
*预埋在墙中间的金属管内径不得超过50mm,楼板管径应为15-25mm,直线布管30mm设置暗线盒。
*金属管敷设在混凝土和水泥中,其他基础应坚固、平整、无沉降,以确保敷设电缆的安全运行。
*金属管连接时,管孔应对齐,接缝应紧密,无水泥、砂浆渗入。管孔应对齐,无错位,以免影响管道、线路、槽的有效管理,确保敷设电缆的顺利磨损。
*金属管道应有不小于0.排水坡度1%。
*建筑群之间金属管的埋深不得小于0.7m;敷设在人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5m。
*牵引线或拉线应放置在金属管内。
*金属管的两端应标明建筑物、楼层、房间和长度。
b。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金属管内预设塑料子管。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使光缆与电缆分开布置,子管内径为光缆外径2.5倍。
2.敷设金属线槽
(1) 线槽安装要求
* 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取决于环境,最大不得超过50mm;
* 线槽水平每米偏差不超过2mm;
* 垂直线槽应垂直于地面,无倾斜现象,垂直不得超过3mm;
* 用接头连接板拼接线槽节和节间,拧紧螺钉。两线槽拼接处的水平偏差不得超过2mm;
* 直线段超过300个桥架m或穿越建筑物时,应有伸缩缝。伸缩连接板应用于连接;
* 槽内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槽内的电缆。
* 盖板应紧固。
* 支吊架应垂直、整齐、可靠,无歪斜。
(2) 水平子系统电缆敷设支撑保护
预埋金属线槽支撑保护要求:
a. 建筑物内预埋线槽尺寸不同,应至少预埋两层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得超过25mm;
b. 线槽直埋长度超过151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设置拉线盒,以便在布置电缆盒时进行维护。
c. 拉线盒盖应能打开,与地面齐平,盒盖应能打开,并采取防水措施。
d. 线槽应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
设置线槽支撑保护:
a. 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间距应小于2m;
b. 敷设金属线槽时,应设置支架或吊架:电缆接头和间距3m、离开线槽两端0.5m改变或转弯线槽的位置。
在活动地板下敷设电缆时,活动地板内的净空不得小于150mm。活动地板作为通风系统风道使用时,地板净高不小于300mm。
在工作区信息点位置和电缆敷设方式不确定的情况下,或在工作区地毯下布置电缆时,应在工作区设置交接箱。
(3) 干线系统电缆敷设支撑保护
电梯或管道竖井内不得布置电缆。
应在干线通道之间进行沟通。
弱电间电缆穿过每层楼板的孔应为方形或圆形。
建筑群子系统电缆敷设支撑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安装配线设备
(1)机架安装要求
a机架安装后,水平和垂直度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如果没有制造商的规定,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
b机架上的各种部件不得脱落或损坏。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c机架安装牢固,应按施工防震要求加固。
d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0.6m机架背面与墙面的距离取决于其型号,便于安装和维护。
(2)配线架安装要求
a。采用下行方式时,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对应;
b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每平方米底座水平误差不大于2mm;
c.各种接线端子标记应齐全;
d.交接箱或暗线箱宜设在墙体内。安装机架、配线设备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电器连接。
(3)双绞线电缆布线
1. 布线安全
参与施工的人员应遵守以下几点:
* 穿合适的衣服;
* 使用安全工具;
* 确保工作区安全;
* 制定施工安全措施。
2. 电缆布置的一般要求
(1)电缆布置前,应检查规格、程序、路由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规定;
(2)布置的电缆应平直,不得扭曲或打圈,不得被外力挤压或损坏;
(3)布置前,电缆两端应贴上标签,标明起始、终端位置和信息点,标签书写应清晰、正确、正确;
(4)建筑物内的信号电缆、电源线、双绞线电缆、光缆等弱电线缆应分开布置。
(5)电缆应有冗余。二次交接间和设备间双绞电缆的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按设计要求预留特殊要求。
(6) 在牵引过程中,悬挂电缆的支点不得超过1.5m。
(7) 为避免电缆布置过程中的应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如采用机械牵引,应根据电缆布置环境、牵引长度、牵引张力等因素选择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
3. 放线
(1)从电缆箱中拉线:
a去除塑料塞;
b.通过出线孔拉出数米的电缆;
c拉出所需长度的电缆,切断,将电缆滑回槽内,在外面留几厘米;
d将塞子重新插入固定电缆。
(2)电缆处理(剥线):
a。用斜口钳在塑料外套上切开1形长缝;
b.找出尼龙的扯绳;
c将电缆握在一只手中,用尖嘴钳夹住尼龙拉绳的一端,并将其从电缆的一端拉开,根据需要拉长;
d. 切断无用的电缆外套。(另一种方法是用切环器剥离电缆。
4. 线缆牵引
用拉线将电缆牵引到墙壁管道、天花板和地板管道中称为电缆牵引。在施工过程中,拉线与电缆的连接点应尽可能光滑,因此应使用电工胶带在连接点外紧密缠绕,以确保光滑可靠。
(1)牵引多条4对双绞线:
* 将多条电缆聚集成一束,使其末端对齐;
* 电缆束外用电工胶带包裹,末端外长5-6cm;
* 将拉绳穿过电工带缠绕的电缆,打好结。
(2)如果连接点在拉线过程中分散,则应恢复电缆和拉线,重新制作更可靠的固定连接:
* 除去一些绝缘层暴露5cm的裸线;
* 将裸线分为两条;
* 缠绕两束导线形成环;
* 将拉绳穿过这个环,打结,然后将电工带缠绕到连接点周围,使其牢固光滑。
(3)牵引多条25对双绞线
* 剥除约30cm电缆护套,包括导线上的绝缘层;
* 用斜口钳切线,留约12根;
* 将导线分成两个绞线组;
* 将两组绞线交叉穿过拉线环,在电缆侧设置闭环;
* 将双绞线一端的线缠绕在一起,使环封闭;
* 将电工紧紧地缠绕在电缆周围,覆盖长度约为5cm,然后继续绕上一段。
5. 建筑水平电缆布线
(1) 管道布线
管道布线是在浇筑混凝土时将管道埋在地板上的钢丝或钢丝。施工时,只需通过管道图纸了解地板管道,即可制定施工方案。
对于无预埋管道的新建筑,布线施工可与建筑装饰同步进行,便于布线,不影响建筑美观。
信息插座安装孔一般埋在管道的配线间,施工时只需双绞线固定在信息插座的接线端,从管道的另一端牵引拉线就可将线缆引到配线间。
(2) 吊顶内布线
a.索取施工图纸,确定布线路由;
b.沿着所设计的路由(即在电缆桥架槽体内),打开吊顶,用双手推开每块镶板;
c.将多个线缆箱并排放在一起,并使出线口向上;
d.加标注,纸箱上可直接写标注,线缆的标注写在线缆末端,贴上标签;
e.将合适长度的牵引线连接到一个带卷上;
f.从离配线间最远的一端开始,将线缆的末端(捆在一起)沿着电缆桥架牵引经过吊顶走廊的末端;
g.移动×××将拉线投向吊顶的下一孔,直到绳子到达走廊的末端;
h.将每2个箱子中的线缆拉出形成“对”,用胶带捆扎好;
i.将拉绳穿过3个用带子缠绕好的线缆对,绳子结成一个环,再用带子将三对线缆与绳子捆紧;
j.回到拉绳的另一端,人工牵引拉绳。所有的6条线缆(3对)将自动从线箱中拉出并经过电缆桥架牵引到配线间;
k.对下一组线缆(另外3对)重复第“h”步的操作;
l.继续将剩下的线缆组增加到拉绳上,每次牵引它们向前,直到走廊末端,再继续牵引这些线缆一直到达配线间连接处。
当线缆在吊顶内布完后,还要通过墙壁或墙柱的管道将线缆向下引至信息插座安装孔。将双绞线用胶带缠绕成紧密的一组,将其末端送入预埋在墙壁中的PVC圆管内并把它往下压,直到在插座孔处露出25-30mm即可。
6. 建筑物垂直干线线缆布线
本系统采用室内多模光纤做为垂直干线的主要载体,光纤的垂直干线布放可参考后面的“光纤传输管道敷设”。
(四)双绞线连接和信息插座的端接
双绞线端接的一般要求:
* 线缆在端接前,必需检察标签颜色和数字的含义,并按顺序端接;
* 线缆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 线缆端接处必需卡接牢靠,接触良好;
* 线缆端接处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 双绞电缆与连接硬件连接时,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1. 超五类模块化配线板的端接
首先把配线板按顺序依次固定在标准机柜的垂直滑轨上,用螺钉上紧,每个配线板需配有1个19U的配线管理架。
(1)在端接线对之前,首先要整理线缆。用带子将线缆缠绕在配线板的导入边缘上,最好是将线缆缠绕固定在垂直通道的挂架上,这可保证在线缆移动期间避免线对的变形。
(2)从右到左穿过线缆,并按背面数字的顺序端接线缆;
(3)对每条线缆,切去所需长度的外皮,以便进行线对的端接;
(4)对于每一组连接块,设置线缆通过末端的保持器(或用扎带扎紧),这使得线对在线缆移动时不变形;
(5)当弯曲线对时,要保持合适的张力,以防毁坏单个的线对;
(6)对捻必需正确地安置到连接块的分开点上。这对于保证线缆的传输性能是很重要的;
(7)开始把线对按顺序依次放到配线板背面的索引条中,从右到左的色码依次为紫、紫/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
(8)用手指将线对轻压到索引条的夹中,使用打线工具将线对压入配线模块并将伸出的导线头切断,然后用锥形钩清除切下的碎线头。
(9)将标签插到配线模块中,以标示此区域。
2. 接插式配线架的端接
(1)第1个110配线架上要端接的24条线牵拉到位,每个配线槽中放6条双绞线。左边的线缆端接在配线架的左半部分,右边的线缆端接在配线架的右半部分。
(2)在配线板的内边缘处将松弛的线缆捆起来,保证单条的线缆不会滑出配线板槽,避免线缆束的松弛和不整齐。
(3)在配线板边缘处的每条线缆上标记一个新线的位置。这有利于下一步在配线板的边缘处准确地剥去线缆的外衣。
(4)拆开线缆束并握紧住,在每条线缆的标记处划痕,然后将刻好痕的线缆束放回去,为盖上110配线板做准备。
(5)当4个缆束全都刻好痕并放回原处,用螺钉安装110配线架,并开始进行端接(从第一条线缆开始);
(6)在刻痕处外最少15cm处切割线缆,并将刻痕的外套滑掉;
(7)沿着110配线架的边缘将“4”对导线拉进前面的线槽中;
(8)拉紧并弯曲每一线对使其进入到索引条的位置中去,用索引条上的高齿将一对导线分开,在索引条最终弯曲处提供适当的压力使线对的变形最小。
(9)当上面两个索引条的线对安放好,并使其就位及切割后,再进行下面两个索引条的线对安置。在所有4个索引条都就位后,再安装110连接模块。
3. 信息插座端接
(1) 安装要求:
信息插座应牢靠地安装在平坦的地方,外面有盖板。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地信息插座,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有开启口,应可防尘。
安装在墙体上的插座,应高出地面30cm,若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固定螺钉需拧紧,不应有松动现象。
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的类型。本系统采用TIA/EIA 568A标准接线。
(2) 信息模块端接
信息插座分为单孔和双孔,每孔都有一个8位/8路插针。这种插座的高性能、小尺寸及模块化特点,为设计综合布线提供了灵活性。它采用了标明多种不同颜色电缆所连接的终端,保证了快速、准确的安装。
a. 从信息插座底盒孔中将双绞电缆拉出约20-30cm;
b. 用环切器或斜口钳从双绞电缆剥除10cm的外护套;
c. 取出信息模块,根据模块的色标分别把双绞线的4对线缆压到合适的插槽中;
d. 使用打线工具把线缆压入插槽中,并切断伸出的余缆;
e. 将制作好的信息模块扣入信息面板上,注意模块的上下方向;
f. 将装有信息模块的面板放到墙上,用螺钉固定在底盒上;
g. 为信息插座标上标签,标明所接终端类型和序号。
(五)光纤传输通道施工
1. 光缆施工基础知识
(1) 操作程序
* 在进行光纤接续或制作光纤连接器时,施工人员必须戴上眼睛和手套,穿上工作服,保持环境洁净。
* 不允许观看已通电的光源、光纤及其连接器,更不允许用光学仪器观看已通电的光纤传输通道器件;
* 只有在断开所有光源的情况下,才能对光纤传输系统进行维护操作。
(2) 光纤布线过程
首先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因此在施工弯曲时决不允许超过最小的弯曲半径。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比电缆小,因此在操作光缆时,不允许超过各种类型光缆抗拉强度。在光缆敷设好以后,在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将光缆捆接在一起,然后才进行光纤连接。可以利用光
纤端接装置(OUT)、光纤耦合器、光纤连接器面板来建立模组化的连接。当辐射光缆工作完成后及光纤交连和在应有的位置上建立互连模组以后,就可以将光纤连接器加到光纤末端上,并建立光纤连接。最后,通过性能测试来检验整体通道的有效性,并为所有连接加上标签。
2.施工准备
(1) 光缆的检验要求
* 工程所用的光缆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 光纤所附标记、标签内容应齐全和清晰;
* 光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光缆应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观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 光纤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接插线的光纤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应符合设计要求。
(2) 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的规定
* 光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 光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记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记名称应统一,标记位置应正确、清晰。
3. 光缆布线的要求
布放光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光缆布放前,其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应
书写清晰、端正和正确。最好以直线方式敷设光缆。如有拐弯,光缆的弯曲半径在静止状态时至少应为光缆外径的10倍,在施工过程中至少应为20倍。
4. 光缆布放
(1) 通过弱电井垂直敷设
在弱电井中敷设光缆有两种选择:向上牵引和向下垂放。
通常向下垂放比向上牵引容易些,因此当准备好向下垂放敷设光缆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工作:
* 在离建筑顶层设备间的槽孔1-1.5m处安放光缆卷轴,使卷筒在转动时能控制光缆。将光缆卷轴安置于平台上,以便保持在所有时间内光缆与卷筒轴心都是垂直的,放置卷轴时要使光缆的末端在其顶部,然后从卷轴顶部牵引光缆。
* 转动光缆卷轴,并将光缆从其顶部牵出。牵引光缆时,要保持不超过最小弯曲半径和最大张力的规定。
* 引导光缆进入敷设好的电缆桥架中。
* 慢慢地从光缆卷轴上牵引光缆,直到下一层的施工人员可以接到光缆并引入下一层。在每一层楼均重复以上步骤,当光缆达到最底层时,要使光缆松驰地盘在地上。在弱电间敷设光缆时,为了减少光缆上的负荷,应在一定的间隔上(如5.5m)用缆带将光缆扣牢在墙壁上。用这种方法,光缆不需要中间支持,但要小心地捆扎光缆,不要弄断光纤。为了避免弄断光纤及产生附加的传输损耗,在捆扎光缆时不要碰破光缆外护
套,固定光缆的步骤如下:
* 使用塑料扎带,由光缆的顶部开始,将干线光缆扣牢在电缆桥架上;
* 由上往下,在指定的间隔(5.5m)安装扎带,直到干线光缆被牢固地扣好;
* 检查光缆外套有无破损,盖上桥架的外盖。
(2) 通过吊顶敷设光缆
本系统中,敷设光纤从弱电井到配线间的这段路径,一般采用走吊顶(电缆桥架)敷设的方式:
* 沿着所建议的光纤敷设路径打开吊顶;
* 利用工具切去一段光纤的外护套,并由一端开始的0.3m处环切光缆的外护套,然后除去外护套;
* 将光纤及加固芯切去并掩没在外护套中,只留下纱线。对需敷设的每条光缆重复此过程;
* 将纱线与带子扭绞在一起;
* 用胶布紧紧地将长20cm范围的光缆护套缠住;
* 将纱线馈送到合适的夹子中去,直到被带子缠绕的护套全塞入夹子中为止;
* 将带子绕在夹子和光缆上,将光缆牵引到所需的地方,并留下足够长的光缆供后续处理用。
5. 光纤端接的主要材料
* 连接器件
* 套筒:黑色用于直径3.0mm的光纤;银色用于2.4mm的单光纤
* 缓冲层光纤缆支持器(引导)
* 带螺纹帽的扩展器
* 保护帽
6. 组装标准光纤连接器的方法
(1)ST型护套光纤现场安装方法:
a.打开材料袋,驱除连接体和后罩壳;
b.转动安装平台,使安装平台打开,用所提供的安装平台底座,把安装工具固定在一张工作台上;
c.把连接体插入安装平台插孔内,释放拉簧朝上。把连接体的后壳罩向安装平台插孔内推。当前防护罩全部被推入安装平台插孔后,顺时针旋转连接体1/4圈,并缩紧在此位置上。防护罩留在上面。
d.在连接体的后罩壳上拧紧松紧套(捏住松紧套有助于插入光纤),将后壳罩带松紧套的细端先套在光纤上,挤压套管也沿着芯线方向向前滑。
e.用剥线器从光纤末端剥去约40-50mm外护套,护套必须剥得干净,端面成直角。
f.让纱线头离开缓冲层集中向后面,在护套末端的缓冲层上做标记,在缓冲层上做标记。
g.在裸露的缓冲层处拿住光纤,把离光纤末端6mm或11mm标记处的900μm缓冲层剥去。
* 为了不损坏光纤,从光纤上一小段一小段剥去缓冲层;
* 握紧护套可以防止光纤移动;
h.用一块沾有酒精的纸或布小心地擦洗裸露的光纤。
i.将纱线抹向一边,把缓冲层压在光纤切割器上。用镊子取出废弃的光纤,并妥善地置于废物瓶中。
j.把切割后的光纤插入显微镜的边孔里,检查切割是否合格。
* 把显微镜置于白色面板上,可以获得更清晰明亮的图象;
* 还可用显微镜的底孔来检查连接体的末端套圈。
k.从连接体上取下后端防尘罩并仍掉。
l.检查缓冲层上的参考标记位置是否正确。把裸露的光纤小心地插入连接体内,知道感觉光纤碰到了连接体的底部为止。用固定夹子固定光纤。
m. 按压安装平台的活塞,慢慢地松开活塞。
n. 把连接体向前推动,并逆时针旋转连接体1/4圈,以便从安装平台上取下连接体。把连接体放入打褶工具,并使之平直。用打褶工具的第一个刻槽,在缓冲层上的“缓冲褶皱区域”打上褶皱。
o.重新把连接体插入安装平台插孔内并锁紧。把连接体逆时针旋转1/8圈,小心地剪去多余的纱线。
p. 在纱线上滑动挤压套管,保证挤压套管紧贴在连接到连接体后端的扣环上,用打摺工具的中间的哪个槽给挤压套管打摺。
q. 松开芯线。将光纤弄直,推后罩壳使之与前套结合。正确插入时能听到一声轻微的响声,此时可从安装平台上卸下连接体。
(2)SC型护套光纤器现场安装方法:
a.打开材料袋,取出连接体和后壳罩。
b.转动安装平台,使安装平台打开,用所提供的安装平台底座,把这些工具固定在一张工作台上。
c.把连接体插入安装平台内,释放拉簧朝上。
* 把连接体的后壳罩向安装平台插孔推,当前防尘罩全部推入安装平台插孔后,顺时针旋转连接体1/4圈,并锁紧在此位置上;
* 防尘罩留在上面;
d.将松紧套套在光纤上,挤压套管也沿着芯线方向向前滑。
e.用剥线器从光纤末端剥去约40-50mm外护套,护套必须剥得干净,端面成直角。
f.将纱线头集中拢向900μm缓冲光纤后面,在缓冲层上做第一个标记(如果光纤细于2.4mm,在保护套末端做标记;否则在束线器上做标记);在缓冲层上做第二个标记(如果光纤细于2.4mm,就在6mm和17mm处做标记;否则就在4mm和15mm处做标记)。
g.在裸露的缓冲层处拿住光纤,把光纤末端到第一个标记处标记处的900μm缓冲层剥去。
* 为了不损坏光纤,从光纤上一小段一小段剥去缓冲层;
* 握紧护套可以防止光纤移动;
h.用一块沾有酒精的纸或布小心地擦洗裸露的光纤。
i.将纱线抹向一边,把缓冲层压在光纤切割器上。从缓冲层末端切割出7mm光纤。用镊子取出废弃的光纤,并妥善地置于废物瓶中。
j.把切割后的光纤插入显微镜的边孔里,检查切割是否合格。
* 把显微镜置于白色面板上,可以获得更清晰明亮的图象;
* 还可用显微镜的底孔来检查连接体的末端套圈。
k.从连接体上取下后端防尘罩并仍掉。
l.检查缓冲层上的参考标记位置是否正确。把裸露的光纤小心地插入连接体内,知道感觉光纤碰到了连接体的底部为止。
m. 按压安装平台的活塞,慢慢地松开活塞。
n. 小心地从安装平台上取出连接体,以松开光纤,把打摺工具松开放置于多用工具突起处并使之平直,使打摺工具保持水平,并适当地拧
紧(听到三声轻响)。把连接体装入打摺工具的第一个槽,多用工具突起指到打摺工具的柄,在缓冲层的缓冲褶皱区用力打上褶皱。
o.抓住处理工具(轻轻)拉动,使华东部分露出约8mm。取出处理工具并仍掉。
p. 轻轻朝连接体方向拉动纱线,并使纱线排整齐,在纱线上滑动挤压套管,将纱线均匀地绕在连接体上,从安装平台上小心地取下连接体。
q. 抓住主体的环,使主体滑入连接体的后步直到它到达连接体的档位。
(六)双绞线缆传输测试
1. 线缆传输的验证测试
施工中常见的连接故障是:电缆标签错、连接开路、双绞电缆接线图错(包括:错对、极性接反、串绕)以及短路。
(1) 开路、短路:在施工时由于安装工具或接线技巧问题以及墙内穿线技术问题,会产生这类故障;
(2) 反接:同一对线在两端针位接反,如一端为1-2,另一端为2-1;
(3) 错对:将一对线接到另一端的另一对线上,比如一端是1-2,另一端接在4-5针上。最典型的错误就是打线时混用T568A与T568B的色标。
(4) 串绕:就是将原来的两对线分别拆开而又重新组成新的线对。因为出现这种故障时,端对端连通性是好的,所以万用表这类工具检查不
出来,只有用专用的电缆测试仪才能检查出来。由于串绕使相关的线对没有扭结,在线对间信号通过时会产生很高的近端串绕(NEXT)。
2. 线缆传输的认证测试
(1)认证测试标准:
EIA/TIA 568A《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TSB-67 《现场测试非屏蔽双绞电缆布线测试传输性能技术规范》
ISO/IEC 11801:1995(E) 国际布线标准
(2)认证测试模型
为了测试UTP布线系统,水平连接应包含信息插座/连接器、转换点、90米UTP(第三至五类)、一个包括两个接线块或插口的交接器件和总长10米的接插线。两种连接配置用于测试目的。基本连接包括分布电缆、信息插座/连接器或转换点及一个水平交接部件。这是连接的固定部分。信道连接包括基本连接和安装的设备、用户和交接跨接电缆。TSB-67规定了一种连接的可允许的最差衰减和串扰。下表标明基本连接和信道连接两者的衰减和串扰限制。(参考主页内综合布线测试方法)
(3) 证测试参数:
a.接线图(Wire Map):
这一测试是确认链路的连接,即确认链路导线的线对正确而且不能产生任何串绕(Split Paires)。
正确的接线图要求端到端相应的针连接是:1对1, 2对2,3对3, 4对4, 5对5, 6对6, 7对7, 8对8。
b.链路长度(Lenght)
如果线缆长度超过指标(如100米),则信号衰减较大。
c.衰减(Attenuation)
衰减是沿链路的信号损失度量。现场测试设备应测量出安装的每一对线的衰减最严重情况,并且通过将衰减最大值与衰减允许值比较后,给出合格(Pass)或不合格(Fail)的结论。
d.近端串扰(NEXT)损耗
NEXT损耗是测量一条UTP链路中从一对线到另一对线的信号耦合,是UTP链路的一个关键的性能指标。
在一条典型的四对UTP链路上测试NEXT值,需要在每一对线之间测试,即:12/36, 12/45, 12/78, 36/45, 36/78, 45/78。
e.特性阻抗(Impedance)
包括电阻及频率自1~100MHz间的电感抗及电容抗,它与一对电线之间的距离及绝缘体的电气特性有关。
(七)光纤传输通道测试
光纤测量参数
(1) 光纤的连续性
进行连续性测量时,通常是把红色激光、发光二极管或者其他可见光注入光纤,并在光纤的末端监视光的输出。如果在光纤中有断裂或其他的不连续点,在光纤输出端的光功率就会减少或者根本没有光输出。
光通过光纤传输后,功率的率减大小也能表示出光纤的传导性能。如果光纤的率减太大,则系统也不能正常工作。光功率计和光源是进行光纤传输特性测量的一般设备。
(2) 光纤的率减
光纤的率减主要是由光纤本身的固有吸收和散射造成的。率减系数应在许多波长上进行测量,因此选择单色仪作为光源,也可以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多模光纤的测试源。
(3) 光纤的带宽
带宽是光纤传输系统中重要参数之一,带宽越宽,信息传输速率就越高。
在大多数的多模系统中,都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光源本身也会影响带宽。这是因为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的频谱分布很宽,其中长波长的光比短波长的光传播速度要快。这种光传播速度的差别就是色散,它会导致光脉冲在传输后被展宽。 2. 光纤测试步骤(参考主页内综合布线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