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8086工作原理,微型计算机的基工作原理.doc
时间:2022-10-06 17:30:01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8086操作及时序
教学难点:8086操作及时序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8086指令系统、初级程序设计、8086操作和时间顺序、控制部件和微计算机功能的扩展、现代技术在微计算机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教学要求:
了解8086的指令系统,并能理解初级的程序。
了解指令周期的概念,重点掌握8086指令操作与时序的关系。
掌握时序控制下控制部件的组成和工作步骤。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三能一快:操作(加、减、乘、除)、判断(大于、小于、等于、真假)和决策(根据判断确定下一步)。但所有这些能量的过程都必须基于快速才能具有实际意义。
2.1 简化微计算机结构的形式
为了便于分析和理解,我们先介绍一台简化的微型计算机,如图2所示.1(a)所示。其硬件结构特点如下:
(1) 功能简单:只能加减两个数。
(2) 内存小:只有一个16×8PROM(只读存储器的可编程序)。
(3) 字长8位:二进制8位显示。
(4) 手动输入:用拨动开关输入程序和数据。
图2.1 简化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和功能分解图
1. 程序计数器PC
计数范围由0000~1111(用十六进制可记作由0~F)。
每次运行前,先复位到0000。取出指令后,PC应加1。
2. 存储地址寄存器MAR
接收来自PC二进制程序号作为地址码发送至PROM去。
3. 可编程序只读取存储器PROM
原理: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都有一个连接开关和二极管的电路。因此,只要拨打开关,数据位置为1或0,以实现写入每个存储单元数据的目的。所以它被称为ROM为可编程序ROM。PROM实际上同时拥有RAM和ROM的功能。
4. 指令寄存器IR
IR从PROM收到指令(当LI=1,ER=1),同时将指令字分送到控制部件CON和W总线上去。
指令字为8位:
×××× ××××
MSB LSB
最高有效位 最低有效位
左四位为最高有效位(高4位),称为指令字段;右4位为最低有效位(低4位),称为地址字段。
5. 控制部件CON
其功能如下:
(1) 每次运行前,CON先发出CLR=1.清除相关零件。
PC=0000
IR=0000 0000
(2) CON有一个脉冲同步时钟CLK去各个部件,个部件。
(3) 在CON有一个控制矩阵CM,能根据IR送来的指令发出12位的控制字:
CON=CPEPLMER LIEILAEASUEULBLO
根据控制字中的位置1或位置0,计算机可以根据指令程序自动有序运行。
6. 累加器A
用于存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中间结果。它可以接收W总线发送的数据(LA=1)也可以将数据发送到W总线(EA=1)。它还有一个数据输出端,将数据发送到ALU进行算术操作。这种输出是双态的,即不受E门控制,即立即发送。
7. 算术逻辑部件ALU
当SU=0,ALU,进行加法A B;当SU=1,ALU,进行减法A-B,即(A B′)。
8. 寄存器B
这个寄存器将暂时存储与A相加减的数据。ALU输出也是双态的,即无E门控制。
9. 输出寄存器O
累加器A在计算机运行结束时有答案。如果您想输出此答案,则必须将其输入O。此时EA=1,LO=1,则O=A。
典型的计算机有几个输出寄存器,称为输出接口电路。这可以驱动打印机、显示器等不同的外围设备。
10. 二进制显示器D
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组成的显示器。LED接到寄存器O的人上去了。当一个是高电位时,应该是LED发光。因为寄存器O是8位,这里也有8位LED组成显示器。
这种结构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如图3所示.1(b)如功能分解图所示:
(1) 中央处理器CPU(包括PC,IR,CON,ALU,A及B);
(2) 记忆装置M(MAR及PROM);
(3) 输入/输出I/O(包括O及D,D也可称其外围设备)。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为CPU)是程序计数功能(PC)、指令存储功能(IR)、控制功能(CON)、算术逻辑功能(ALU)暂存中间数据功能(A及B)集成在电路器件上的集成电路(IC)。实用上的CPU它比这里的图例更复杂,但它的主要功能基本相同。
存储器M(memory)在这图中,只包括存储地址寄存器(MAR)可编程存储器(实际上还包括地址译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