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13.电流采样与运放电路
时间:2022-09-12 18:00:01
文章目录
-
- 1.电流采样方案
-
- 1.1.不同数量的采样电阻方案
- 1.2.采样电阻位置
- 1.3.采样窗口问题
- 2.运放电路
-
- 2.1.运放和比较器
- 2.2.差分放大
- 2.3.偏置电压
- 2.4.运放放大倍数的选择
- 2.5.运放选型
1.电流采样方案
1.1.不同数量的采样电阻方案
电流采样是FOC只有电流采样准确,整个算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电流采样是收集续流电流,即在三个下管导通时采样。采集中间电流可反映平均电流(通过电感续流理解,中间电流可反映平均电流)。电流采样方式一般分为三电阻、双电阻、单电阻采样,其优缺点如下图所示。
1.2.采样电阻位置
采样电阻,即电流采样电阻放在下端,有两个优点:一是共模电压接近0V,信号处理相对容易。二是一个PWM周期内采样电阻存在不通电的情况,这样可以降低采样电阻的功率。另外,母线上还有一个母线电阻,这个电阻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单电阻采样;二是采集母线电流,实现过流保护。
此外,电阻串在相线上,如下图所示。此时,与下电阻采样相比,采集的电流不同,因为电流总是连续的,没有采样窗口的问题。为了收集平均电流,可以收集三上桥臂中间时间的电流。但该方案的共模电压也较高,电阻的功率高于下电阻采样。
1.3.采样窗口问题
当下管的PWM当占空比很小时,如下图所示PWM3。由于ADC采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当空间比很小时,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准确。由KCL可以看出,此时三相电流的和为0。如果此时是三电阻采样方案,则可以使用另外两相占空比较大的计算第三相电流。如果是双电阻采样,则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使用,或限制管道的最小空间比,以确保采样电流准确。
对于单电阻采样,需要根据不同的开关组合获得相应的电流,并且需要在一个PWM采样周期两次,依靠算法重构三相电流,是最难的方案。
2.运放电路
为了降低采样电阻的功耗,一般采样电阻的阻值都很小。那么其两端的压差也很小,如果直接输入单片机的ADC如果采集,单片机很难区分。因此,为了提高分辨率,有必要放大电压。此外,如此小的电压信号在放大前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对于PCB布线有要求,需要尽量减少干扰。
注:采集到的电流信号不需要过滤,因为过滤会导致信号延迟。
2.1.运放和比较器
如下图所示,比较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两个模拟信号,比较器的输出是一个数字信号,即高低电平。但比较器内部是集电极开路或漏极开路输出,因此需要将电阻连接到比较器的输出端。比较器输出数字信号,他的跳边很陡。也就是说,比较器的输出要么饱和,要么截止,运输一般在放大区工作。因此,根据输出特性曲线,比较器在下图的红圈中工作(请注意,下面的红圈也可以被视为负饱和区,但通常的负端连接GND,那么就是0V,也被认为是截止日期)。在虚线内的放大区域运放。一般来说,为了使比较器的输出沿更陡,接收正反馈。在线区域运输和运输。为使运放不饱和,一般会接受负反馈,抑制运放饱和,使其在线工作。
此外,运放接入正反馈也可作为比较器使用。
2.2.差分放大
差异是两个信号之间的差异,差异放大是两个信号之间的差异。事实上,这里根据采样电路决定使用差异,因为需要计算采样电阻两端的压差,即电位差,即差异。
区分放大的优点是可以消除共模干扰。所谓共模,就是信号对地,共模干扰就是信号对地相对于参考点的干扰。如下图所示Ia 和Ia-对地面有干扰,信号差异后共模干扰会减少,使输出信号更准确。
虽然差分接法可以减少共模干扰的影响,但也存在差模干扰。所谓差模干扰,就是两根信号线之间的干扰。这是因为两条信号线之间的环路有磁场变化,会引起干扰。因此,差模干扰也与信号线有关。如果两条信号线之间的环路相对较大,则空间将较大,因此磁场变化引起的干扰将越大。因此,在差分接线时,也要尽量走差分线,这样可以减少环路空间,起到抑制差模干扰的作用。
如下图所示,上述布线围栏面积空间大,环路大,使信号线上的电流流过时,会产生空间磁场和磁耦合干扰。以下布线形式环路小,空间小,干扰小,以下布线形式为差异化布线。
实际的PCB在中间,将差分线的间距放置一倍的线宽,一般为0.3mm。而且线路必须是同一层,不在同一层需要打孔,打孔会产生寄生电容,会影响信号,所以线路最好在同一层。
2.3.偏置电压
由于采样电阻上的电流可以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流动,即两端的电压可以是正的或负的,因此输入和放置的差异电压是正的和负的电压。如果是正负电源供电,则此时可以输出放大的正负电压,但单片机无法检测负压信号,因此只能单电源供电。如果运输是单电源供电,则无法输出负压,因此需要处理负压,即负压升高,如下图所示。提升电压也很简单。根据波形对称,考虑单片机AD采样电压为3.3V,所以选择3.3V的一半。
2.4.运放放大倍数的选择
为了提高分辨率,输出接近3.3V越好,留一点余量一般考虑输出3V即可。这里的运输输出3V,指采样电阻流过电机额定电流时的输出。因此,如果能确定电机的工况,也能确定这里的运放放大倍数。也就是说,如果选择大型电机,工作条件小,负载电流小,则根据电机额定电流设计的电路板分辨率低,控制效果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ODrive云台电机这种小电流的电机没有电流采样,因为它是为大电流设计的,分辨率太低。
需要根据放大倍数选择以下电阻的值。一般不建议反馈电阻大于100K,大量测试大于1000K它很容易引起噪音,即干扰。最后,根据运输的虚短和虚断,可以获得运输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2K电阻考虑到一定的限流作用,功耗会更低。没有太多其他考虑。这里选择1K电阻,然后与反馈电阻匹配放大倍数。
此外,有时在运输的两个输入端连接一个pF等级电容器用于过滤差分干扰。但只要能控制差分电路,就不能连接电容器,连接电容器可能会延迟信号。所以即使添加,也要添加一个非常小的电容器,pF级别。
输出到单片机的输出ADC引脚之间有电阻R97.这种电阻通常值几十欧姆,应该考虑ADC内部采样保持电容器的充电时间。该电阻是一种充电阻抗,可以破坏接线寄生参数带来的冲击。由于接线上有寄生参数,因此很容易满足冲击条件。如果添加电阻,则可以破坏震荡条件。(?)
2.5.运放选型
从供电电压、带宽、速度、带宽、速度(压摆率)等角度考虑。供电电压一般由单片机电压选择, 比如3.3V单片机选择3.3V供电运输和放电。带宽在此频率范围内,放大信号不会衰减或失真。一般经验值为5-20M。压摆率表示输出速度,即输出电压的变化率,一般选择在5-10V/us。
此外, 采样电阻上的信号的频率并不等于载波频率,而是跟转速有关系,也就是一个电周期的频率大小。电流采样的运放不一定要选择高速运放,一般来说压摆率选择5V/us也足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