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单电子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 电话:400-990-0325

最透彻的分析!NTC热敏电阻与浪涌电流,热启动不会失效?

时间:2022-09-07 20:30:01 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变不变ntc10d电阻插二合一继电器

前段时间研究了下开关电源,当时不明白两个问题。

问题是关于NTC热敏电阻和浪涌电流的。

1.为什么小功率电源NTC不加继电器,大功率加继电器?仅仅是因为降低功耗和提高效率吗?

2.小功率电源NTC不考虑热启动吗?

让我们告诉你我是怎么找到答案的?

问题背景

为了照顾不做电源的学生,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NTC是什么,用什么,让大家都能看到。

NTC是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就是温度越高,阻值越低

NTC放在上面的电路里,功能是启动时限制浪涌电流

启动前,滤波电容器无电,电容器两端电压为0V。在开机的瞬间,电容2端的电压不能突变,还是0V,相当于短路,二极管导通压降也很小,所以压降主要落在NTC上面。

如果回路中没有,可以想象NTC,那么这个电流是非常大的,或者NTC电阻小,电流大。

串联路上串联一个NTC热敏电阻,在启动前,热敏电阻温度相对较低,因此电阻相对较大,可以很好地限制启动时的浪涌电流。

启动后,热敏电阻温度升高,电阻值较低,不会造成过度损耗。

那为什么要抑制浪涌电流呢?

因为当启动时,大电流会流过二极管,如果电流过大,二极管可能会损坏,毕竟,整流二极管是一个参数叫IFSM,允许通过的最大浪涌电流是有限的

IFSM以下参数:

问题

然后问题来了。

开机后使用一段时间,然后立即断电再上电,此时热敏电阻温度还没有下降,电阻值还是比较小的。

热敏电阻不是失去了原来的功能,浪涌电流还是很大的吗?

我们以TDK的B57236S0509以热敏电阻为例,如下图所示NTC温度和阻值的曲线。

在25℃时是5Ω,在75℃只有1.5Ω左右

我们的电源通常是密封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散热不良,内部整体温度可能达到75℃的。

如果在25℃在75岁时抑制浪涌电流是合适的℃很有可能抑制不好。

当然,我在这里说75℃例如,实际温度可以高也可以低。我只是想解释一下,如果温度高,热敏电阻值会降低很多。

先简单计算一下这个想法:

世界上最高的市电是240V,允许偏差范围为±10%的最高电压是240*110%=264V。

峰值电压为373V。在启动后的瞬间,电容相当于短路,如果在市电波峰或谷(市电为正弦波,峰谷电压分别为±373V),那么这个373V热敏电阻将通过两个二极管加入NTC上面了。

若为冷启动(25)℃),那么NTC热敏电阻是5Ω,浪涌电流峰值为 373V/5Ω=74.6A(粗略计算,忽略二极管导电压)。

若为热启动(75)℃),热敏电阻值为1.5Ω,浪涌电流峰值为373V/1.5Ω=248.6A

这两个电流大吗?

在实际应用中,我找到了一个60W开关电源(如12V/5A输出)电路图。

图中选择热敏电阻5D-09(25℃时电阻就是5Ω),用于整流桥KBL406

查看整流桥KBL406的手册,IFSM=120A,因此,浪涌电流应限制到120A。

从前面算出,25℃冷启动时电流峰值为74.6A,小于IFSM,所以没问题。

但是75℃热启动时,电流峰值达到248.6A,超过了IFSM

如果热启动,似乎有烧毁的风险

有风险吗?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个现象

大功率电源NTC一般会加继电器,小功率不会。

目的是在充电后启动电容器NTC短路掉,这样NTC不会发烧,NTC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温度。这样即使工作一段时间,掉电马上开机,NTC电阻不会太小。

也就是说,大功率电源有降低这种风险的风险

然而,添加继电器的原因可能更多NTC为了提高效率

但无论如何,大功率电源和继电器确实降低了热启动的风险。

问题是为什么小功率电源不加继电器?是后娘养的吗?

电路上大功率电源和小功率电源有上述区别吗?

最大的区别是电源大,整流桥后面电容量大,更大的电容有什么区别?

第一,容量更大,所以电容ESR会更小。

二是容量较大,电容充电到相同电压,电流相同,充电时间较长。

我们应该能够想到第一点,前面的计算方法是不精确的,没有考虑到电容的ESR,以电容为理想。

那我们现在就把吧ESR补上。

考虑电容ESR的影响

首先要知道铝电解电容ESR根据损失的正切值,可以得到这种情况。

耐压达到400V铝电解电容器损耗正切值,厂家一般只标注最大值,最大值一般为0.15,0.2或者是0.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区别。

比如下图是台湾Leon铝电解电容电解电容,400V耐压电容损失的最大正切值为0.24

当然,这是最大值Max,实物电容可能达不到。

我们电容器可以根据损失的正切值获得ESR值,方法也很简单。

由于电容等效,损耗角正切值的定义是有功功率除以无功功率ESR与电容C串联(此时频率低,为120Hz,等效串联电感可以忽略),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阻抗,串联电流相同,因此功率比为阻抗比。

以下是计算过程,只有一个公式

我们求得120uF/400V铝电解电容器ESR是2.65Ω,当然,这是可能的最大值,实物应该比这个小,因为厂家给出的损失正切值是最大值。

虽说这个具体ESR我们不知道它值多少,但我们可以看到它已经比75好了℃时的NTC的阻值1.5Ω要大了。

至少可以解释这个铝电解电容ESR已经相当可观了,不能忽视。

假设是2.65Ω,此时的浪涌电流是373V/(1.5 2.65)=89.87A,这个时候已经比二极管好了。IFSM=120A要小了。

当然,实际的铝电解电容器ESR比2.65Ω而且,这是在20年,℃当温度升高时,铝电解电容器ESR会降低,实际浪涌电流会更大。

此外,不同品牌的铝电解电容器ESR也是同的,如果选用损耗正切值最大是0.15的,那么最大ESR是1.66Ω,计算此时的浪涌电流是373/(1.5+1.66)=118A,这已经很接近IFSM=120A了。

所以好像还是有风险

 

虽说没到最终结果,但是我们现在应该知道这一点,在抑制浪涌电流这方面,铝电解电容的ESR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电容手册可以看到,相同耐压下,最大损耗正切值一样。

那么根据公式,铝电解电容的ESR与容量成反比,而开关电源中我们实际使用的滤波电容容量大小与功率成正比。

10W使用22uF滤波电容,ESR最大是14.45Ω

60W使用120uF滤波电容,ESR最大是2.65Ω

600W使用1200uF滤波电容,ESR最大是0.265Ω

 

所以也能看出,功率越大,所用的电容容量越大,那么ESR越小,对浪涌电流的抑制作用越小

反之,功率越小,使用的电容容量越小,ESR越大,对浪涌电流的抑制作用越大

 

当然,这好像也不能说明什么

因为功率小,我们会选用电流更小的二极管,二极管的IFSM也会更低,我们本就需要将浪涌电流限制到更低的水平。

 

所以,还是说明不了为什么小功率电源的NTC不用继电器,大功率电源的NTC要用继电器。

 

这时候我想起来了二极管的IFSM这个参数

 

二极管IFSM再次解读

IFSM的值是在某一测试条件下的值

它指的是,给二极管通过半个正弦波的电流,允许通过的电流最大值就是IFSM值。

当然也指明了这个正弦波的频率是50hz或者是60hz,对应的半波时间就是10ms和8.3ms

如果滤波电容较小,那么很容易想到,电容充电时间根本就不需要充8.3ms这么久。关于这一点,我简单的做了个仿真。

假如是热启动,原本5Ω的NTC阻值变为1.5Ω,电解电容容量为120uFESR为R2=2.65Ω,当在市电正弦波为波峰时上电,LTspice仿真电路电路如下图

输入电压与二极管D1的电流波形如下图:

可以看到,二极管的最高电流与前面的计算基本是一致的,373V/(1.5+2.65)=89.87A。

但是电流的波形根本就不是IFSM的那种正弦波测试波形,而是很快下降的,并且持续的时间大概是1.5ms,比8.3ms与10ms小不少。

想想这个现象也正常。

根据电荷量Q=C*U=I*t,电容量限,以较大的电流去充电,电容的电压可不就很快充上来了么?

 

假如是大功率的电源,滤波电容是1000uF,那么电流冲击如何呢?

我们仅仅将电容改成1000uf,其它参数不变(先暂时不管ESR的减小)。仿真波形如下

可以看到,最高值还是不变的,接近90A,但是电流持续的时间变长了,大概是3.5ms

 

尽管两种情况的浪涌电流峰值是相同的,都接近于90A。但是在电容容量更大时,因为持续的时间更长,对二极管的冲击肯定是更剧烈的。

可以想象,这两种情况下,电流持续时间都是小于8.3ms的,那么对二极管的真实的热冲击,都是小于芯片手册里面8.3ms的IFSM电流正弦波的冲击的

 

这样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在电容更小的时候,因为充电电流持续的时间更短,那浪涌电流峰值是不是可以超过IFSM也不会烧坏。

电容越小,是不是越可以通过更高的尖峰电流呢?

 

那有没有参数衡量能超过IFSM多少呢?

还真有,就是I2t

但不是每个整流二极管都会标这个参数。

我找到了一个更为详细的二极管的手册,D75JFT80V

可看到,它有2个IFSM参数。

10ms(对应50Hz)时IFSM=400A

1ms时IFSM=1265A

也就是说如果浪涌电流是只持续1ms的正弦波形,那么可以扛住1265A,这是8.3ms的400A的3倍多。

 

然后我们注意下二极管的I2t这个参数,单位是A2S,电流的平方乘以时间。

这个I2t应该就是衡量二极管可通过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的。这个二极管的I2t=800。

 

其实,我们通过I2t=800,是可以推算出t=10ms和t=1ms的IFSM

在t=10ms的时候

I2t=(0.707*IFSM)^2*10ms=800,可求得10ms时的IFSM=400A。其中0.707是因为正弦波的有效值是峰值的0.707倍。

同理,t=1ms的时候

I2t=(0.707*IFSM)^2*1ms=800,可求得1ms时的IFSM=1265A。

从上图可以看到,算出的这两个参数都是和芯片手册吻合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如果通过电流的时间短,那么二极管可以通过最大电流峰值是可以更高的

这个D75JFT80V也给出了不同时间允许的电流曲线,如下图:

 

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再来看看最开始说的60W那个电路,使用的是KBL406

KBL406的I2t=59.8

经过仿真我们知道,电流持续时间大概是1.5ms(注意,如果不足1ms,也要用1ms计算,因为这个参数有要求,那就是1ms

根据I2t=(0.707*I)^2*1.5ms=59.8,我们得到I=282A。也就是说如果电流只流过1.5ms,那么这个整流桥可以扛过282A的电流。

从前面计算我们知道,即使是75℃热启动,使用ESR更低的电容(损耗正切值0.15),电流峰值可能会达到I=373/(1.66+1.5)=118A,这个也是不到282A的一半的,所以这个桥应该不会被浪涌电流损坏

 

好了,关于为什么小功率电源的NTC不用加继电器,而大功率电源,一般要加继电器。答案应该就有了

 

小功率电源的滤波电容容量小ESR大,对抑制浪涌尖峰有很好的作用 。如此同时,滤波电容小,浪涌持续的时间就短,实际二极管能扛过的浪涌电流更大,能超过芯片手册里面的IFSM(8.3ms/10ms时)更多。所以即使是热启动,NTC的阻值比较低,浪涌电流大些,也不会烧坏。

反之,大功率电源的滤波电容容量大,ESR小,对抑制浪涌尖峰作用小,抑制浪涌尖峰对NTC的依赖更大。同时浪涌持续时间长,可能超过IFSM(8.3ms/10ms时)一点点就坏了,所以必须严格控制,不然就真的拔插下电源进行热启动整流二极管就坏了

 

以上就是我分析问题的过程,如有问题,请在底部留言区指出。

灰常实用的一键开关机电路,各位大佬进来mark一下?

非常经典的余电快速泄放路,你学会了吗?

某大公司非常经典的电压掉电监测路,你学会了吗?

USB外接电源与锂电池自动切换电路设计,你GET到精髓了吗?

分享一个来自苏泊尔的超低成本隔离交流电压检测+掉电检测二合一电路

点击阅读????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