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单电子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 电话:400-990-0325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_弱电施工规范与工艺标准

时间:2023-05-31 16:07:01 光缆线路接地电阻

在通常的弱电施工中,也应严格按照弱电施工规范和工艺标准进行,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那么,具体的施工规范标准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艺才能达到标准呢?以下是弱电系统施工的相关规范。

主要弱电规范如下: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电气设备安装工程低压电气施工验收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电气照明设备施工验收规范等

27f304769f5fa8addb977c0439ed9b69.png

二是管道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要求

1.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管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每层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导到每个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过渡连接。总线槽宽度和高度的比例为3:1,放置在线槽中的双绞线不得超过三层。放置在线槽中的双绞线密度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个转弯,转弯处应有足够的空间,以确保双绞线有足够的弯曲半径。EIA/TIA569标准,超过5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线径的8倍。根据最新标准,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但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以确保系统的传输性能是很重要的。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层,以减少拉线时的摩擦。镀锌铁槽或铁管应用于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

62cca30d97d86b731d546e8531a2c5cf.png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在竖井内。由于其自身的重量牵拉,双绞线的绞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对语音传输的三种线影响不大,但对于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种线,这一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双绞线固定时的力尺寸是一项应注意的技能。如果绑扎过紧,可能会减少NEXT从而影响电缆的传输性能。

检查电缆敷设和保护方法

电缆应按以下要求敷设:电缆的类型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

1.电缆布置应自然平直,不得扭曲、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得受外力挤压和损坏。

2. 电缆两端应贴上标签,并标明编号,标签应清晰、正确、正确。标签应选择不易损坏的材料。

3. 电缆终端后,应有余量。绞线电缆的预留长度应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置应盘留,预留长度应为3~5m,长度应按设计要求预留。

b37721697befbddc777a3e92d69eff77.png

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屏蔽4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4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主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电源线和综合布线系统的电缆应分开布置,电缆之间的最小净距应满足设计要求。

在暗管或线槽中敷设电缆后,应在信道两端出口处用填料封堵。

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线槽的两端应用标志表示编号和长度。

2.敷设暗管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道。布置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电缆、大对数主干光缆时,直线管径利用率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置4对绞线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金属线槽应用于预埋线槽,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得超过50%。

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槽和桥架应高于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的顶部不离地板不小于30mm;过梁或其他障碍物不得小于50 mm。

槽内电缆布置应平直,尽量不交叉。电缆进出线槽和转弯处应绑扎固定,水平部分电缆不得绑扎。垂直线槽布置的电缆应每间隔1次.5m固定在电缆支架上。

电缆桥架内的电缆垂直敷设时,电缆上端与每间隔1.5m桥架支架应固定在水平敷设时,电缆的头、尾、转弯和间隔为5~10m固定处。

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槽中敷设电缆时,应绑扎电缆。绞线电缆、光缆等信号电缆应根据电缆的类别、数量、电缆直径和芯数绑扎。绑扎间距不得大于1.5m,均匀间距,适度松紧。

建筑物内的光缆应敷设在金属线槽中,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安装垫套。吊顶支撑柱用天花板支撑柱作为线槽敷设电缆时,每个支撑柱管辖范围内的电缆不能布置电缆槽,但应分束绑扎,电缆护套应阻燃,电缆选择应满足设计要求。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按照当地网络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有关规定执行。

fe5cbaf4185bcd6639f0bb280317f940.png

预埋暗管的保护要求如下:

(1)预埋在墙中间的最大管径不得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

(2)每300年直线布管m过线盒装置应设置在任何地方。

(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度,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超过2个,不得有S弯曲时,弯曲管段长度超过20m管道过线盒装置应设置在有两个弯曲时,不得超过15m设置过线盒。

(4)如果暗管外径大于50,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mm不小于10倍。

(5)暗管口应光滑,并有护口保护。管口的伸出部分应为25~50mm。

网络地板电缆敷设保护要求如下:

(1)线槽之间应进行沟通。

(2)可打开线槽盖板。

(3)主线槽的宽度取决于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一般为200mm左右,支线槽宽不宜小于70mm。

(4)地板块应抗压、抗冲击、阻燃。

塑料线槽底部的固定点间距一般为1m。

铺设活动地板时,活动地板内的净空应为150~300mm。

当使用公共柱作为天花板支撑柱时,可以在柱中放置电缆。柱支撑点应避开槽和槽的位置,支撑应牢固。当柱中的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电缆一起布置时,中间应分开金属板,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

干线子系统电缆敷设保护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

电梯、供水、供汽、供热管道竖井或强电竖井不得布置电缆。

应在干线通道之间进行沟通。

6c629f85562357361c5d523534fff6c3.png

2.主干子系统

主干子系统用于建筑之间的传输。一般采用多对数双绞线或多模光纤。光纤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安装后不会出现双绞线等问题,但光纤本身相对脆弱。强拉或弯曲会折断纤芯。因此,有经验的工程师应在现场进行指导。

光纤的架设可采用架空、直埋、管道等方法,直埋时应在光纤经过的地方做警示标志,防止以后的施工损坏。

由于光纤芯很容易被石英玻璃断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捆外径的10倍;拉线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5倍。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小于铜缆,施工时不得超过抗拉强度(46N)。

根据端接光纤的数量,光纤配线架可分为24口、48口和72口。配线架上有安装耦合器的适配板。

光纤进入配线架前应适当捆扎,进入配线架后应预留备用电缆,便于安装和维护。备用的线缆应盘在光纤配线架的卷轴上。

fbd7d063b44ff4565b41423c4afd6a78.png

3、管理区子系统

      管理区子系统是工程施工中考虑最复杂的部分。这部分施工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端接工艺的影响。

       电磁辐射是考虑管理区子系统安装环境的主要因素。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一是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环境设备的影响。在建筑物内,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主要来自强电磁辐射源,如电台,建筑物内的电梯,马达,UPS电源等。如果环境中这些干扰源的影响较大,应考虑采取屏蔽措施,或选择距离较远的位置。

b4943b5630c7eb1960a0d5f07541989c.png

       布线系统的端接工艺是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连接配件的安装工艺主要影响布线系统的近端串扰和衰减,而这两个参数是判断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在管理区子系统还要考虑环境的通风,照明,酸碱度,湿度等条件,这些因素将对端接配件造成腐蚀和老化,日久之后会影响系统的性能。管理区子系统内的安全性也要加以考虑,端接配件最好安装在布线机柜或墙柜内。

4、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在施工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为不同的房间环境要求不同的信息墙座与其配合。在施工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用户对室内布局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从信息墙座联接应用设备(如计算机,电话等)方便和安全。

       墙上安装型信息墙座一般考虑嵌入式安装。在国内采用的是标准的86型墙盒,该墙盒为正方形,规格80 ×80mm,螺丝孔间距60 mm。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20cm。

       桌上型墙座应考虑和家具,办公桌协调,同时应考虑安装位置的安全性。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20cm。

      抬高式地板安装在预制的地板盒内,盒内可以安装信息墙座和电源墙座。

信息墙座接头的端接安装必须由专业工程师完成。与管理区子系统的端接一样,它的安装工艺对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017ee7a2e8a6e80922778438492b604c.png

第三   施工过程要求

施工过程由三个方面完成:管道安装,拉线安装和配件端接。

1、管道安装:由具有电信部门二级通信工程安装资格的工程队完成,工艺质量满足国家电信部门有关的施工规范和EIA/TIA569标准。布线桥架的焊接,线槽的过渡联接满足国家电工标准中对强电安装的工艺和安全要求。

2、拉线安装:开放式布线系统对拉线施工的技能要求较其它布线高得多,这主要是由传输介质的特点决定的。在开放式布线系统中,采用的传输介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为双绞线,另一类为光纤,它们的材料构成和传输特征虽然不同,但在拉线时都要求轻拉轻放,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有可能导致传输性能的降低,甚至线缆损伤。

在施工中经常可以看到下列情况:

(1)双绞线外包覆皮起皱或撕裂,这是由于拉力过大和线槽的转角,过渡联接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2)双绞线外包覆皮光滑,看不出问题,但用仪表测量时发现传输性能达不到要求,这是由于拉线时拉力过大,使双绞线的长度拉长,绞合拉直造成的。这种情况用于语音和10Mbps以下的数据传输时,影响也许不太大,但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时则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3)光纤没有光信号通过,这是由于拉线时操作不当,线缆严重弯折使纤芯断裂造成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光纤布线的弯折之处。

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上述问题,在ISO/IEC11801标准EIA/TIA569标准中规定:

双绞线(尤其是超五类双绞线)拉线时的拉力不能超过13磅(约20公斤)。光纤的拉力不能超过5磅(约8公斤)。

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规定:

(1)拉线时每段线的长度不超过20米,超过部分必须有人接送;

(2)在线路转弯处必须有人接送;

3、配件端接:

配件端接的工艺水平将直接影响布线系统的性能。公司对其严格把关,所有的端接操作都将由专业工程师完成。

c530db492114481772a414eba60ee28c.png

第四   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1、严格按图纸施工,在保证系统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艺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2、予埋(留)位置准确、无遗漏。

3、管路两端设备处导线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足够的冗余。导线两端应按照图纸提供的线号用标签进行标识,根据线色来进行端子接线,并应在图纸上进行标识,作为施工资料进行存档。

4、设备安装牢固、美观、预装设备、竖成列,墙装设备端正一致,资料整理正规完整无遗漏,各种现场变更手续齐全有效。

电缆(线)的敷设。

eb1f30e0cabde4d48e7d3a11c7a3a1a2.png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大多信号都是电流信号或数字信号,故对电缆(线)的敷设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缆敷设必须设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说明敷设电缆的根数,始末端的编号,工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2、敷设电缆前要准备标志牌,标明电缆的编号、型号、规格、图位号、起始地点。

3、在敷设电缆之前,先检查所有槽、管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与拟安装信息口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确定有无遗漏。

4、检查预埋管是否畅通,管内带丝是否到位,若没有应先处理好。

5、放线前对管路进行检查,穿线前应进行管路清扫、打磨管口。清除管内杂物及积水,有条件时应使用0.25Mpa压缩空气吹入滑石粉风保证穿线质量。所有金属线槽盖板、护边均应打磨,不留毛刺,以免划伤电缆。

6、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

7、在管内穿线时,要避免电缆受到过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过7公斤以便保护线对绞距。

8、布放线缆时,线缆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结,以保证线缆的性能良好,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

9、做好放线保护,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

10、对于有安装天花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必须在天花施工前完成;所有线缆不应外露。

11、留线长度:楼层配线间、设备间端留长度(从线槽到地面再返上)铜缆3~5m,光缆7~9m,信息出口端预留长度0.4m。

12、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记,线缆标记要表示清楚,在一根线缆的两端必须有一致的标识,线标应清晰可读。标线号时要求以左手拿线头,线尾向右,以便于以后线号的确认。

13、垂直线缆的布放:穿线宜自上而下进行,在放线时线缆要求平行摆放,不能相互绞缠、交叉,不得使线缆放成死弯或打结。

14、光缆应尽量避免重物挤压。

15、绑扎:施工穿线时作好临时绑扎,避免垂直拉紧后再绑扎,以减少重力下垂对线缆性能的影响。主干线穿完后进行整体绑扎,要求绑扎间距≤1.5M。光缆应时行单独绑扎。绑扎时如有弯曲应满足不小于10CM的变曲半径。

16、安装在地下的同轴电缆须有屏蔽铝箔片以阴隔潮气。

17、同轴电缆在安装时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不可有损伤屏蔽层。

18、安装电缆时要注意确保各电缆的温度要高于5?C。

19、填写好放线记录表:记录中主干铜缆或光纤给定的编号应明确楼层号、序号。

20、电缆敷设完毕后,两端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各拐弯处、直线段应整理后得到指挥   人员的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方可掐断。

21、线槽内线缆布放完毕后应盖好槽盖,满足防火、防潮、防鼠害之要求。

机柜(箱)内接线

3079d1b108e194c5192957bb15b2e8a8.png

第五   设备安装的规范要求

1、按设计安装图进行机架、机柜安装,安装螺丝必须拧紧。

2、机架、机柜安装应与进线位置对准;安装时,应调整好水平、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

3、按供货商提供的安装图、设计布置图进行配线架安装。

4、机架、机柜、配线架的金属基座都应做好接地连接。

5、核对电缆编号无误。

6、端接前,机柜内线缆应作好绑扎,绑扎要整齐美观。应留有1米左右的移动余量。

7、剥除电缆护套时应采用专用剥线器,不得剥伤绝缘层,电缆中间不得产生断接现象。

8、端接前须准备好配线架端接表,电缆端接依照端接表进行。

9、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首先要进行校验编号。

10、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要进行固定。

11、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12、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一般不容许有接头。

13、来自现场进入机柜(箱)内的电缆尽量避免相互交叉。

14、按图施工接线正确,连接牢固接触良好,配线整齐、美观、标牌清晰。

15、选用同一区段的电缆跳线颜色要尽可能统一,便于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

407e682ed4c2e194dea65bd732a8ba61.png

第六   机柜的接地要求

1、桥架接地方法,应用不小于2.5mm?的铜塑线与主体钢筋接地。

2、各机柜、机箱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3、机房设备采取两种独立的接地方式,工作接地的联合接地。工作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第七  设备系统调试阶段应注意:

1、严禁不经检查立即上电。

2、严格按照图纸、资料检查各分项工程的设备安装、线路敷设是否与图纸相符。

3、逐个检查各网络设备、PBX设备、信息点位的安装情况和接线情况,如有不合格填写质量反馈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4、各设备、点位检查无误完毕后,对各设备点位逐个通电实验。

5、通电实验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并做好记录。

这些综合布线的具体细节和在具体施工中规范要求,能给我们同行们带来帮助!

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内留言、转发、点赞。更多的内容关注公众号。谢谢!!

96463c598277816b78e2fc6549fafa68.png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