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和应用习题_第1章.doc
时间:2023-05-17 08:37:00
第一章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集及部分参考答案
教材:贾伯年主编传感器技术(第三版)等参考书
绪论
0-1 总结你所理解的传感器概念。
0-2 什么是结构传感器?什么是物性传感器?试探两者的应用特点。
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
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
转换电路
被测量
电量
答: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或其他辅助元件)组成。组成框图如下:
(1)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确定关系的物理元件,如波纹膜盒、光敏电阻等。
(2)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是其输入,将输入转换为电路参数。
(3)转换电路:上述电路参数接入转换电路后,可转换为电量输出。
0-4 总结您对传感器技术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的看法。
答:(1)社会对传感器需求的新趋势:社会需求是传感器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普及,传感器在新技术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
(2)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目前,人们正在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条件,研究和使用合适的外部电路,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传感器的性能和价格比,同时寻求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例如:1)开发新的传感器,激励人们进一步探索具有新效果的敏感功能材料,开发具有新原理的新型物质传感器件,是开发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小型传感器的重要途径;2)传感器集成多功能、固体功能材料-半导体、电介质、强磁体的进一步发展和集成技术的持续发展,为传感器集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3)智能传感器、电五官与计算机的结合是智能传感器;4)研究生物感官,开发仿生传感器。
自动检测系统由0-5 简述组成。
答:自动检测系统由检测量、敏感元件(检测元件)、电子测量(转换)电路和输出单元组成。
传感器和自动检测技术是什么?
答:传感器是信息收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测量和自动控制的主要环节,是现代信息产业的来源,其广义定义为:能够感受到指定的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为可用的输出信号,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狭义定义为:测量(非电信号),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组成。
传感器技术是当今信息社会支持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各应用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之一。
自动检测技术:人们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握自然规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其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获取方法,二是自动检测系统。其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发现、验证和控制事物规律。
0-7 传感器的特性在检测系统中起什么作用?
答:传感器位于研究对象和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和控制的第一位。传感器是感知、获取和检测信息的窗口。所有科学研究和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获得的信息都应通过传感器获得,并转换为易于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它的作用和地位尤为重要。
0-8 简述传感器的分类。
答: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机制:物理、化学、生物等。
根据组成原理,分为结构型和物理型两类和复合型。结构传感器由物理中场定律组成;物理传感器由物质定律组成;复合传感器由中间转换环节和性敏感元件组成。
根据传感器的能量转换情况,可控传感器和能量转换传感器。
根据物理原理,命名信号转换(测量)原理。
模拟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按传感器输出信号划分。
双向传感器和单向传感器根据转换过程是否可逆。
第一章 传感器技术基础
1-1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什么?说明它们的含义。
答:线性度-表示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拟合直线之间的一致性(或偏差)指标。
回差(滞后)—反应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过程中输出-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
重复性-测量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当输入量在同一方向连续多次变化时,特征曲线之间的一致性。每个特征曲线越近,重复性就越好。
灵敏度-传感器输出增量与被测输入增量之比。
分辨率-传感器在规定的测量范围内检测到的测量输入的最小变化。
阀值——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力。
稳定性——即传感器长期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漂移——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静态误差(精度)-传感器在满量范围内任何输出值相对理论值的可能偏差(接近)程度。
计算传感器线性度的方法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