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是不是越大越好
时间:2023-05-17 03:07:00
容量越大越好。
直观地说,储能电容器似乎越大IC提供的电流补偿能力越强。因此,许多人喜欢使用大容量的电容器。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由于电容器上存在寄生电感,电容器放电电路会在某个频点上谐振。在谐振点,电容器的阻抗较小,因此放电电路的阻抗最小,补充能量的效果也最好。然而,当频率超过谐振点时,放电电路的阻抗开始增加,这意味着电容器提供的电流能力开始下降。电容器容量越大,谐振频率越低,电容器能有效补偿电流的频率范围越小。因此,为了保证电容器提供高频电流的能力,电容器越大越好。电容量越大,电容器能承受的电荷就越大。假设我们把电容器当作电池,每次充放电都会带来更大的负载。事实上,大容量电容器可以带来更大的负载,但随之而来的是,电容充放电的时间也会增加,从而降低电容器的高频性能力,从而降低电容器的最佳性能力。因此,大容器的使用不一定要达到更好的寄生电容。主要取决于在哪里使用,大容量是大容量,小容量是小容量,合适是重要的。扩展数据:电容器的作用:1)旁路旁路电容器是为当地设备提供能量的储能设备,可使稳压器的输出均匀化,减少负载需求。就像小型可充电电池一样,旁路电容器可以充电并放电到设备上。为了尽可能减少阻抗,旁路电容器应尽可能靠近负载设备的供电电源管脚和地管脚。这可以很好地防止输入值过大引起的地电位升高和噪声。地电位是地面连接处通过大电流毛刺时的电压降。2)去耦,也称为解耦。就电路而言,它总是可以区分为驱动源和驱动负载。如果负载电容器相对较大,驱动电路应充放电,以完成信号跳转。当上升边缘陡峭时,电流相对较大,因此驱动电流会吸收大电源电流。由于电路中的电阻,它实际上会影响芯片管脚上的耦合,这实际上会影响电阻。满足驱动电路电流的变化,避免相互耦合干扰,进一步减少电源与参考地之间的高频干扰阻抗。结合旁路电容器和去耦电容器将更容易理解。旁路电容器实际上是去耦合的,但旁路电容器通常是指高频旁路,即为高频开关噪声提供低阻抗泄漏方式。高频旁路电容器一般较小,根据谐振频率一般为0.1μF、0.01μF 等;去耦电容的容量一般较大,可能是10μF 或更大,根据电路中的分布参数和驱动电流的变化来确定。旁路是过滤输入信号中的干扰,而去耦是过滤输出信号的干扰,以防止干扰信号返回电源。这应该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理论上,3)滤波器(即假设电容器为纯电容器)说,电容器越大,阻抗越小,通过频率越高。但实际上超过1μF 的大部分电容器都是电解电容器,具有很大的电感成分,因此在高频率后会增加阻抗。有时会看到一个电容量大的电解电容器并联一个小电容器,然后大电容器过滤低频,小电容器过滤高频。电容器的作用是通过交流隔离直流,高频阻低频。电容器越大,越容易通过。具体用于滤波器,大电容器(1万μF)低频过滤,小电容(20pF)过滤高频。一些网民生动地将过滤电容器比作池塘。由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会突然变化,可以看出,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大,但电容器就像一个池塘,不会因为几滴水的添加或蒸发而改变水量。它将电压的变化转化为电流的变化,频率越高,峰值电流越大,从而缓冲电压。过滤器是充放电的过程。4)储能储能电容器通过整流器收集电荷,并通过变换器引线将储存的能量传输到电源的输出端。电压额定值为40~450VDC、电容值为220~150电容值μF 之间的铝电解电容器是较为常用的。根据不同的电源要求,器件有时会采用串联、并联或其组合的形式,对于功率级超过10KW 电源通常使用较大的罐式螺旋端子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