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单电子商城 ,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平台!
  • 电话:400-990-0325

电动汽车:新一轮三年十倍,“补贴”结束“高端”开启

时间:2023-04-27 19:37:01 宏发继电器2150

640?wx_fmt=png

来源:乐晴智库精选

摘要:从10个城市最早的1000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到2014年正式启动的二级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再到新能源乘用车车型的快速升级迭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投资已经持续了8多年。


▌投资新能源汽车,推倒重来!


从最早的10个城市数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到2014年正式启动二级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到新能源乘用车快速升级迭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投资8多年,2014年补贴周期结束,低端供应链将长期低迷,在双点和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新一轮高端周期预计将于2018年正式启动。

640?wx_fmt=jpeg


▌上一轮景气周期:高额补贴


2014 2014年-2016年


2014-2016 年度补贴政策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中国新能源汽车系统产业政策 始于2009/2010 ,但主要集中在试点城市或公交车领域;


随着2013年特斯拉吹响电动汽车 颠覆号角,2014年中国正式向全国普通消费者推广政策,为未来几年的财政支持奠定了主要基调。


640?wx_fmt=png


虽然 2015-2016 年度补贴和技术标准有所收紧,但限额 仍然很高(vs 成本),技术标准相对较宽(vs 后期)。


2015年底,新能源轻客户成为最典型的 政策套利模式,导致了补贴政策的转变,但成本下降和产能建设为行业带来了巨大贡献。


2013-2015 年无差别国家补贴标准为 30万元/辆,国家补贴比例 1:1。但从成本来看,2014-2015 年一辆轻客三电 车的成本约为 25万元,低于国家补贴 30万元,即 即使生产出来,也可以以 5万元左右的纯利润出售或不出售。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高补贴和低门槛导致新能源汽车产销暴增。


由于政策套利空间巨大、技术要求 较低带来了激励作用,除了大型客车企业加速一线城市公交电动化,同时,各中小客车厂 以及改装车厂,联合大小电池厂积极投入到新能源客车尤其轻型客车的生产销售中。


2013 年,中国新能源客车产量不足 0.2 万辆,2014 年增长 641%达到 1.3 万辆,其中中小客车企 业贡献了 52%的产销量,2015 年继续保持 595%的高增速达到 8.9 万辆,中小客车企业占比 继续提升达 60%,2016 年则形成了 11.6 万辆的高产量,中小客车的贡献度达到 60%。同时 这三年也支撑了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产量占比分别为 20%、31%、27%。


由于 2017 年补贴退坡和乘用车市场扩张,客车占比回落到 13%的水平。但由于新能源客车的单车电量是乘 用车的 10 倍,导致三电系统突然进入严重短缺。


640?wx_fmt=jpeg


中游短缺是核心矛盾


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攀升,带来了中上游供不应求的量价齐升局面。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放 量的拉动下,2015、2016 年全球的锂资源都处于短缺状态中,价格短期迅速上涨 3-4 倍。


2015 年末,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约为 4.8 万元/吨,16 年开始价格迅猛增长,最高点达 16.9 万元/吨,此后,虽供给逐步提升,但碳酸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始终在 15 万元/吨上下浮 动。


2016 年开始,电池技术路线走向三元,钴也进入了全球供不应求局面,2016 年,钴 供给短缺 2500 吨,2017 年,钴供给短缺 3600 吨,预计未来 3 年,钴将持续处于供不应 求的局面。


与此相对应,2016 年末,钴价开始进入持续上涨阶段,目前钴价已是 2016 年 初的 3 倍多。


此外,电解液价格同期也快速上升,16 年初电解液的价格同比增长近 100%, 直至 2017 年才逐渐回落趋于常态。


640?wx_fmt=png


▌下一轮景气周期:高端消费


高端周期 2019-2025


双积分政策接力补贴,推动全球车企的电动化转型。2016 年征求意见、2017 年正式出台的双积分方案,直接强制行业向电动化、低油耗转型,各大车企迅速跟进出台应对方案。


全球至少 27 家车企宣布全面电动化,尤其规模最大的大众和丰田放弃原专一的节能技术、 混动+燃料电池单一技术路线。国际车企逐渐形成以大众、日产雷诺、特斯拉、通用为一 线阵营,福特、宝马、丰田为二线阵营的新能源转型格局。


国内车企中,上汽自主、北汽 新能源、吉利、比亚迪具备先发优势,后发车企如长城、广汽等也在加速布局、投放。先 发+后进,合力推动的趋势非常明确。


积分方案目标 2020 年 200 万辆乘用车,预计实际 146 万-194 万辆。双积分框架的基础 是 2020 年 200 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第一稿),同时有约 242 万的 CAFC 负积分。


640?wx_fmt=png


那么工信部的目标则是要达成 2020 年 200 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从我们的测算来看,2020 年大 概率形成 146 万-194 万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具体取决于届时的平均 NEV 单车积分。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点:积分小的车型由于价格相对便宜,无论是私人还是公共领域都相对易卖;积分大的车型价格较高,但售卖出路较窄。


根据当前的单车积分的计算方案,我们认 为届时 3-4 分的平均 NEV 单车积分为更可能实现的场景,总体来看对应 5.1%-6.8%的新能 源汽车渗透率也比较高。


此外,如果考虑 2019 年潜在的负积分递延,那么 2020 年的量会 更高一些。2019 年和 2020 年合计预计 265 万-360 万辆。


640?wx_fmt=jpeg


欧洲车企:除中国外,转型最为积极的阵营,2025 年全线提供电动化选择。


欧美各国将 于 2025-2030 陆续禁售纯燃油车,在此压力下,欧洲车企将于 2025 年基本实现全线产品 提供电动化选择。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大众、奥迪、宝马、奔驰等车企开 始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投资方面,大众共计将投入超过 850 亿欧元用于战略转型, 宝马、奔驰等车企也将不同程度投入新能源研发。


640?wx_fmt=png


大自主车企:全面抢占新能源布局。


今年多款自主新能源车型上市,相较于目前畅销的 A00 级车,新能源汽车车型高端化趋势较为明显。到 2020 年中国自主车企又将各自推出 10-20 款新车型,加速电动化布局。


产销规划方面,吉利 2020 年目标产销新能源汽车 180 万辆, 体现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决心,其他车企如北汽、上汽、比亚迪目标约为 50-60 万辆,广汽 为 20 万辆。


上汽、广汽、吉利、长安等将各投入数百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同 时,为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配套,北汽、上汽、比亚迪等加速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 设施建设,长城将成立锂电池研发基地,广汽也将推出自制的电池。


新造车势力:首批新车陆续交付。


领先新造车势力如蔚来、小鹏等将于 18 年下半年开始 陆续交付首批新车,并且各车企以每年 1-2 款的速度推出新车型。相较于传统车企,新造车势力更加注重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与应用。


各车企生产基地将于 2019 年起陆续投产, 2019 年产销规划普遍达到 10 万辆水平。同时,蔚来、奇点加速体验店的全国布局,蔚来、 小鹏布局充电站建设。


640?wx_fmt=png


美国车企:特斯拉先行,三大巨头开始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特斯拉 2016 年发布下 一个十年计划,产品将从乘用车向商用车、公交、重卡等方向全面布局,且目前已在上海 成立独资公司,2020 年计划于中国建厂生产。


福特携手众泰建立合资公司,计划于 2019 年开始投产。


通用将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旗下三大品牌预计 2020 年在华销量达 15 万辆。


长期以来菲亚特克莱斯勒新能源投入始终不大,目前仅菲亚特 500e 一款新能源车型,但在新能源发展趋势压力下后起发力,宣布玛莎拉蒂 2019 年起不产销纯内燃机汽车,2022 全面实现产品新能源化。


640?wx_fmt=png


日韩车企:在丰田带领下走向纯电路线。


日韩电池技术仍为全球顶尖水平,日韩车企未来 5 年都将各自推出 20-30 款油车对应的新能源车型,其中丰田表示 2025 年开始将停止生产燃油车,日产 2025 年新能源车占比达 50%,本田 2030 年新能源车占比达 2/3。


2020 年 中国将全面取消补贴政策,日韩车企聚焦中国市场,2020 年丰田将加速导入纯电动车型, 北京现代销量预计 30 万辆,东风锐达起亚达为 10 万辆。


同时,日本车企加大电池投入, 丰田研发全固态电池,本田、日产雷诺与宁德时代开展合作。


640?wx_fmt=png


CATL:布局全球,扩充产能。


目前宁德时代已与国内外多家车企打成战略合作,包括上汽、 长城、奔驰、大众、本田、日产雷诺、现代等,逐步实现全球化布局。新工厂的建设也将 大幅提升产能,由此产生的规模效应也将降低电池成本。


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高成长性将持续到 2025 年。


2020 年全球车企纯电平台全面投放后将 继续在未来 5 年刺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保持高位,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 车渗透率达到 23%,销量达到 2,098 万辆,8 年(2017 到 2025 年,后同)增长 17 倍,CAGR 43%,所有新能源车销量达到 2,241 万辆,增长 14 倍,CAGR 41%。


640?wx_fmt=jpeg


▌2018 成为切换元年


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直接推动高端车型上市、低端车型向高端升级。


2016 年开始查骗补 之后,2017、2018 两年补贴额度快速退坡,客车产销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于此同时,2018 年乘用车补贴额度按续驶里程、电池能量密度等指标进一步分化,高端乘用车补贴不升反降:相较于 2017 年方案,不考虑补贴倍数,150km 以下车型再无补贴,150-200km 退坡 2.1 万元,200-250km 退坡 1.2 万元,250-300km 退坡 1 万元,300-400km 不退反增 0.1 万元,400km 以上则增加 0.6 万元。


2017 年微型 BEV(A00 级、A0 级)一般续驶里程都 在 250km 以下,主流 A 级都在 250km 甚至 300km。由于高低端补贴标准的分化以及区间细化,市场车型的供给逻辑将发生变化。


A00 级车续驶里程将提升到 200km 甚至 250km 以上并进一步寻找成本与售价平衡(低售价策略将不变否则市场不复存在),车企投放高性能 A 级车的短期驱动力也将更强劲。


640?wx_fmt=jpeg


2018 年新车型以 A 级车为主,供给推动下,产品性价比优势已开始展现。


自主车企中, 北汽新能源推出 EU5、EX360,比亚迪推出新款 e5、秦、宋,上汽推出荣威 Ei5、名爵 6, 吉利推出帝豪 EV450 和帝豪 GSe 等。


合资车企中,大众新 e-golf、广汽三菱祺智 PHEV、 宝马 530Le、长安福特蒙迪欧 Energi 等新款车型也已于上半年陆续上市。


在纳入统计的新 车型中,车企 A 级(含)以上新车型已多达 25 款。


一方面,相较于 2017 年,今年的新车 型续驶里程明显提升,普遍达到 300km 以上,部分车型如北汽 EU5、比亚迪秦、比亚迪 e5、腾势、吉利帝豪 EV450 等超过 400km。电池能量密度也全面提升,如比亚迪秦、e5、 宋都超过了 140Wh/kg。


另一方面,为匹配消费升级高档化,车型内外饰、电子电气系统 以及相应高端化元器件的加装成为必然,并持续更新迭代。


更重要的是,车企定价策略对 消费者吸引力度较高,以比亚迪 e5、帝豪 EV450 为例,入门价不到 15 万元,北汽 EX360 不到 10 万元。中高端车型方面,吉利博瑞 GE PHEV、蒙迪欧 Energi、宝马 530Le 等也基 本与传统燃油车价格相当。


640?wx_fmt=jpeg


缓冲期结束,A00 级车型占比明显下降,A0 级和 A 级占比明显提升。


缓冲期使得上半年 A00 级车仍是新能源车最大市场,前 6 月累计占比 44%,但已较 2017 年同期下降 10 个百 分点,6 月降幅尤其明显,回落到 23%,主力车型相比去年有所变化,以北汽 EC 系列、江 淮 IEV6E、江铃 E00 等为主。


3 月以来,各车企主打的 A0 级、A 级车陆续上市,供给端中 高端化趋势明显,需求端接受良好,6 月 A0 级以上车型占比已经从前期 50%的水平上升至 72%。


640?wx_fmt=jpeg


非限购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不断提升,A0 级以上车型贡献主要动力,非牌照驱动的 新能源中高端需求逐渐启动。


2018 年前 4 月,非限购地区新能源汽车注册量占比 65%,同 比大幅提升 27 个百分点,前 5 月进一步提升到 71%。同时也可以看到,今年以来非限购地 区的需求很大程度上由 A0 级以上车型驱动。


2018 年前 5 月,在 5 月单月 A00 级冲量的情 况下,非限购地区 A0 级以上车型注册量占比同比提升了 17 个百分点,达到 28%,其中 A 级以上车型占比同比提升 11 个百分点。


山东、浙江、广东、河南是 A00 销售的主力城市, 支撑超过 40% A00 级的销量。上述四省 A00 占比当地总销量在 2018 年前 4 月均大幅下降, 分别从 2017 年的 78%、52%、29%、86%骤减至 36%,24%、9%、80%,在山东降幅超过四成。


640?wx_fmt=jpeg


中高端需求预计未来 3 年成就 10 倍市场。


此前新能源车普遍以 A00 级低端车为主,真正 符合主力消费人群需求、具有性价比的车型供给、需求占比则都很小。


2015 年至 2018 年 前 5 月,中高端车型(核心自主+合资车企非 A00 级车型,不考虑荣威 550、秦 PHEV、比亚迪 e5/e6)分别占所有新能源车销量的 22%、30%、26%、29%,A0 级以上也仅占 60%、68%、 46%、56%,与燃油车 98%的占比相差巨大。


未来在双积分、补贴退坡的推动下改变,主流 人群需求将打开,我们认为中高端车型占比将持续快速上升,2018 年至 2020 年分别达 36%, 59%,75%,中高端车型销量将从 13 万辆不到增长到 128 万辆甚至更高,带动高端供应链 3 年扩张到 2017 年的 10 倍+!


640?wx_fmt=jpeg


▌高端供应链迎业绩加速期


七大板块新机遇,颠覆重置?


机械传动渐行渐远,电动网联颠覆传统。


传统燃油汽车中,车身附件、动力系统、传动系 统、电子系统成本占比超 80%。


其中动力和传动系统成本占比近 40%,而该两大板块将随 汽车新能源化被取代。


此外,虽电子系统占比超 15%,但与智能网联、HMI 相关的音频处 理、导航系统等成本占比仅为 2.4%,而线束、仪表板、内外照明等传统电子电气占比高达 13%。


640?wx_fmt=jpeg


电动网联时代来临,七大板块迎新机遇。


相较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新增电池系统、电动 电驱系统、充电模块等系统,锂钴资源需求剧增;而热管理、轻量化、汽车电子等领域的 成本占比均不同程度的提升。


细分来看,三电系统成本占比最高,约占整车成本 1/3;而 充电(高压)模块、车载信息系统、铝合金轻量化、车身电子及摄像头等配套成本远高于 配套传统燃油车,成本占比均高于 3%。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锂钴资源:高端车型推动需求加速


新能源乘用车中高端化推升平均单车带电量。中高端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小 微车型升级为中大车型,即 A00 级占比下降,就中国市场而言,我们预计到 2020 年 A00 级乘用车的占比会从 2017 的 50%回落到 15%,到 2025 年回落到 5%左右。


另一方面则是中 高端车型对续驶里程的要求增加从而加大了电池电量和能量密度,2018 年开始大批续驶里 程超 300km、能量密度 140Wh/kg 以上的纯电车型大量上市,我们估计 A00 和 A0 级车型 电量提升至少 5KWh,A 级车提升 10KWh。


我们预计中高端化带来的销量结构变化、续驶 里程提升将直接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平均单车带电量从 4Q17 的 22KWh 左右提升到 1H18 的 31KWh 左右,随后几年继续上升。


锂钴需求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未来 8 年 CAGR 在 40%和 50%以上。


在下游尤其中国高端 乘用车的放量带动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求全球共振高增长,尤其中高端车型搭载的 三元电池。


我们预计未来三年(2017-2020)中国新能源车三元电池需求增长 4.6 倍,CAGR 78%(从 16GWh 到 89GWh),全球新能源车三元电池需求增长 3.2 倍,CAGR 62%(从 38GWh 到 162GWh),带动全球碳酸锂需求增长 2.3 倍,CAGR 48%(从 4 万吨到 14 万吨),钴需 求增长 3.2 倍,CAGR 62%(从 1.0 万吨到 4.1 万吨)。


2020 年开始,各大车企投放其全新 纯电平台车型,继续�

锐单商城拥有海量元器件数据手册IC替代型号,打造电子元器件IC百科大全!

相关文章